云贵川之旅第十五 云南幽谷秘境白水台(李恒久)

寒秋423613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南幽谷秘境白水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3月27日(周一)</p><p class="ql-block">此次云贵川之旅,本应是慢节奏的轻松之旅,但所作攻略却不符初衷,一路走来,似乎在追赶行程,一个景点接着一各景点。迄今16天已奔驰6000多公里,仅从云南元阳到香格里拉便狂奔800公里,而且云南境内多是颠簸在高山大川中的国道,鲜见高速。大家尽管还是是兴趣盎然,但身体的疲劳已不言而喻,尤其是司机老张。</p><p class="ql-block">按预定计划,今日前往云南最后一个景点——被称为土耳其棉花堡的白水台。明日将穿行稻城亚丁,前往藏传佛教的圣地色达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为土耳其棉花堡?</p><p class="ql-block">棉花堡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远看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形。城堡是说它由整个山坡构成,一层又一层,状似城堡,故得名棉花堡。棉花堡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温泉水不断涌出,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云南秘境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香格里拉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p><p class="ql-block">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这里的一层层白色梯田,犹如少女的长摆裙,当地人称“仙人遗田”,是与著名的土耳其棉花堡相同的钙化现象,属于相同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藏不露的白水台缘何现在才进入人们的眼帘,至今仍属小众群体的游览之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往白水台的路况不好,山路崎岖艰险,二是当地官方从未正面宣传过白水台,作为旅游景观的白水台服务设施很不完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白水台景区面积不大,只有三平方公里,根本没有太多游人的回旋之地。可以想象,一旦大批游客涌入,小小的白水台有可能很快会被踏平而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白水台目前尚未过度开发,还能得到比较好的保护。但即便这样,白水台的环境也在逐渐退化,面积逐年缩小。</p><p class="ql-block">从香格里拉到白水台不足百公里,但颠簸起伏的国道上连个普通旅游景点必备的宣传指示牌也看不到。景区似乎躲藏在一个山坳中,稍不留意,便会擦身而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号称幽谷秘境的白水台确实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景区——一个简陋的售票窗口,印制粗糙的景区门票。两名操着当地口音的农民守在景区门口收票(门票40元)。几名出租上山骡马的老乡堵在狭窄的入口处招揽顾客。这里别说没有一般景区该有的服务大厅,就连卫生间也是农村中最常见的两个蹲坑的“茅房”(连洗手池也没有)。其简陋程度,只有我们经过的个旧梨花谷能够与之一拼。</p><p class="ql-block">但令人惊异的是,走进景区不远,铺设在台田中的栈道却很有现代意识。深红色的木质栈道宽敞、舒适而漂亮,而且一直延伸到山顶。走在栈道上,白水台独具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云南诸多或雄浑壮美或纤秀婀娜的高原景观相比,仅有三平方公里的白水台景区简直就是袖珍版的口袋花园,宛如上帝在幽深峡谷中随手掷下一颗熠熠闪光的小珍珠。</p><p class="ql-block">尽管魅力无穷的白水台很晚才被当代人发现,但它历史却很久远。早在宋元时代,白水台即已是文人墨客或达官贵人的寻访探幽之地。在白水台源头的摩崖石壁上,至今还刻有明代纳西知府木高的一首题诗:</p><p class="ql-block">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p><p class="ql-block">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p><p class="ql-block">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p><p class="ql-block">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p><p class="ql-block">“白水台”在纳西语中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朵”,很形象的描绘了白水台的形状。因为水从潭中流出,顺势而下形成的白色华泉台地越展越宽,形成扇状,恰似逐渐长大的白色花朵。</p><p class="ql-block">在东巴教教义中,白色是最为神圣的色彩,纳西族四大古老支系的传说中也提及白牦牛、白水、白坝、白鹿坡等。可以说,白色做为一种吉祥色,早已进入纳西人的意识中,这与白水台的名字与特征十分契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径白水台时被其美景吸引,便在此隐居、研习经文并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用象形文编写东巴典籍,使这里成为了东巴教的圣地。其后,各处的大东巴都要到白地(白水台)来修行求经,然后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大东巴。</p><p class="ql-block">白地的东巴们直至建国初期仍能熟诵许多东巴经典,国内外的东巴学者从他们那里了解、记录的东巴经,成为了纳西文化的宝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层层水台,而且还有密布的泉眼不断喷涌。许多纳西族的老人把保护泉眼当成自己一生的使命,在这里焚香祈祷,希望泉水永流不绝。因为在他们看来,白水台就是纳西族的神圣之地。</p><p class="ql-block">在泉台左下侧,有一尊天然塑像,洁白如玉,形如怀孕女子,当地群众视其为生殖的“神女”。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纳西、彝、白、傈僳等民族都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水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山上、山下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并且有些水台是镶嵌在悬崖上面的,不用心很难找到。</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天高气爽,惠风和畅,层层铺展在山坡上的台地白水荡漾。站在台地中央,倚着比人身还高的白色溶岩台壁,遥望倾撒在水坡上的耀眼阳光,仿佛有一束圣洁的波光直抵心灵。</p><p class="ql-block">这一刻,或将永存我们心中!白水台在我们的记忆中也将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