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良资产处置中的效应理论</b></p><p class="ql-block"> 在不良资产处置进程中,国际与国内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提出多种效应理论,为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其中,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且行夕有效的理论有“冰棍效应”“苹果效应”“轮胎效应”“文物效应”。</p><p class="ql-block"> <b>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冰棍效应”</b>是将不良资产比作手中的冰棍,时间越长,融化程度越大。即绝大多数不良资产在银行留滞时间越长,回收所获得的价值越低。这就要求银行尽早对不良资产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抓住最佳处置期,最大程度地保障回收不良资产,实现最大效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苹果效应”</b>指的是一筐苹果中,有好苹果也有坏苹果,如果先挑差的吃,由于苹果会不断地腐烂,那么最后吃到的都是差的。正确的吃法是先分类,把坏苹果择出来,卖掉好苹果。即烂资产提取,好资产包装优化。对于形成时间比较短、单项额度比较大、贷款分类比较准确等整体资产质量比较好的优质不良资产,投资者如果能够恰当运作该类资产,则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轮胎效应”</b>就如同收购的一辆二手车,缺少了一个轮胎,如果更换一个好轮胎后出售,就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同理,对一些不良资产适当投资,提升了价值后再进行变卖,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在实际业务中,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而其经营能力与前景尚可,则可选择引进投资进行重组,提升企业价值,恢复其资信。</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文物效应”</b>是在冰棍效应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理论,冰棍放在太阳下必然会快速融化,应当尽快处理,但对于有重组价值的资产可以进行暂时的封存,实现保值增值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经营运作,提高价值回报,例如银行可以对抵债收回的房地产、土地等资产进行有效经营,提升资产价值。</p><p class="ql-block"> 四个方法论揭示了各类不良资产处置的不同逻辑规则,在当前中小银行实际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中,应“一户一策”“一企一策”逐个分析,精准分类,并对应参照上述理论,制定专属处置方案。</p><p class="ql-block"> 例如,对于时间差大概率会带来资产贬值的资产,应归类为“冰棍效应”属性资产,在管理中应抢先抓早,及时处置;而有一定概率能够通过重组、运作、市场化投资等方式提升其价值的资产,则应重点考虑“车轮效应”,加大重组等处置方式的探索力度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