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编者按: 我在编写临沂人文地理系列文章中发现,临沂三区有许多带“沂庄”二字的村名,它们都与历史上临沂曾叫沂州有关,现一一介绍给大家。——高鹏程)</b></p> 沂州名称的来历 <p class="ql-block"> 沂州,中国古州名。北周灭北齐,改北徐州为沂州,其因沂河而得名。北周改北徐州为沂州,将治所从即丘县(现临沂高新区马厂湖镇古城村)东移晋琅邪郡城开阳(隋改临沂县)。其范围曾包含过今鲁南的临沂大部、枣庄东部,鲁中的沂源、新泰,还有鲁东南的日照大部以及苏北一带。</p> <p class="ql-block"> 清朝升为沂州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领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共6县1州。</p> 罗庄区 老沂庄 <p class="ql-block"> 老沂庄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北2.5公里,庆云山以东。</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老沂庄”。据现存的“皇明诰封明威将军王体仁墓碑”推断,碑系明崇祯庚辰(十三年) (1640年)建立,证明在以前早有村庄,并且已相当繁荣。 </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初沂河决口将村庄淹没,另在原村址西建村,取名“老沂庄”。近年来在原村址地下发现有房基石及水井等遗迹,后村西北湖打机井时,地下发现横倒的粗柳树及冲积物,据此推断,当系沂河决口时水流故道,放以“老沂”呼之。又附近各村以“沂”字命名的,尚有沂崖庄(今山前)、同沂庄、侯沂庄,呈沂庄(今新桥村)、孟沂官庄(今沙旦子)、沂贡庄(今小庄子),房沂庄(今房庄)等。东西相距三、四华里,南北相距五、六华里不等,原有碑可查,证明老沂之说是可以成立的。至于“马力镇练兵歇马,劳逸结合”之说,实无可考,不足取。</p> 侯沂庄 <p class="ql-block"> 侯沂庄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西南3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侯沂庄”。相传明代成化年间 (1465-1487 )侯姓人由外地迁来沂州到此居住,因名“侯沂庄”。</p> 同沂庄 <p class="ql-block"> 同沂庄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西南2.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同沂庄”,相传明代( 1368—1644)初年建村。原村址在今村西北的1公里处的“黄母墩子” ,因遭洪水,村中八大姓(苏、苗、马、赵、李、裴、王、白)同意迁移到此处高地居住,命名“同移庄”又因“沂”字为沂州地名习惯用词,遂演变为“同沂庄”。</p> 沂贡庄(小庄子) <p class="ql-block"> 小庄子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东北3.5公里,陷泥河西岸。产煤,原临沂市设有小庄子煤矿。</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小庄子”,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村。原名沂贡庄,当时只住八家外来户,人呼之为“八户庄”。不雅,因名“小庄子”。</p> 呈沂庄(新桥) <p class="ql-block"> 新桥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南4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破石桥”,相传于明代(1368—1644)初期建村。原名呈沂庄,庄后有石桥,因多年失修,破烂不堪,成为村庄的特殊标志,远近行人多以“破石桥”呼之,相沿成习,遂成村名,而原名遂湮。1977年,重修石桥,焕然一新,村人满意,行旅称快,因改名为“新桥”。</p> 房沂庄(房庄) <p class="ql-block"> 房庄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北2.5公里,庆云山东。</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房家庄”,俗呼房沂庄。相传明崇祯年间( 1628—1644)房姓由房家沙沟村迁来居住,以姓氏命名为“房庄”。</p> 沂崖官庄(山前) <p class="ql-block"> 山前村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西北1.5公里,庆云山前。</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大山前”。相传明末清初建村。原名沂崖官庄,因地处庆云山前,习称“山前”。符合习惯,好找好记,遂成村名。而原名遂废。</p> 孟沂官庄(沙旦子) <p class="ql-block"> 沙旦子位于册山办事处驻地东册山东南2公里,陷泥河东岸。</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沙丹子”,相传明天启年间 (1621-1627 )建村。村西有冲积沙层,俗呼“沙旦子” ,因取为村名。后有孟姓迁移来此,改为孟沂官庄,人们不服,亦嫌不雅,仍用原名“沙旦子”。</p> 焦沂庄 <p class="ql-block"> 焦沂庄位于罗庄街道办事处西南5.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焦家庄”。相传清康熙时(1662—1722)焦姓居此,村名“焦家庄”。城南近郊另有同名村,遂演变为“焦沂庄”。“沂”,系临沂境内地名习惯用语。</p> 看沂庄(湖南崖) <p class="ql-block"> 湖南崖村位于罗庄区委大楼前。</p><p class="ql-block"> 相传北宋(960—1126)初期建村,原名“看沂庄”,后称“南移官庄” ,因北临泥沱湖,明代改名“湖南崖”,沿用至今。</p> 沂兴庄 <p class="ql-block"> 沂兴庄位于傅庄街道办事处北5.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 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半庄”。相传清康熙年间( 1662—1722 )建村,原名“沂兴官庄” ,后称“沂兴庄”。俗呼“半里庄”或“半庄”。传说:临沂县官去层山,路经此地打听路程,人们告诉他到县城和层山各距45里。县官风趣地说, “一里路走了半里了”。因为是县长说的,又很有趣味,从此人们就叫起“半里庄”或“半庄”,习俗相谐,至今难改。</p> 兰山区 原大岭乡角沂庄 <p class="ql-block"> 角沂庄位于兰山区原大岭乡驻地大岭北2.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角沂庄”。相传明朝(1368一</p><p class="ql-block">1644)建村。残碑碑文有“兴隆庄”、“决沂庄”字样。清光绪八年(1882年)因地处沂州府西北角,改称“角沂庄”。</p> 原大岭乡小岭(亮沂庄) <p class="ql-block">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原名亮沂庄,后因靠近大岭且村小,更名小岭。</p> 半程镇清沂庄 <p class="ql-block"> 清沂庄位于镇驻地半程南1 公里,济(南)新(浦)公路东侧。</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清家庄”。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村。因半程河流至此处,河水清澈透明,又流入柳青河,最后入沂,故名“清沂庄”。</p> 半程镇沂田庄 <p class="ql-block"> 沂田庄位于镇驻地半程东北 6 公里,尖山西。</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 》标注:“义田庄”。相传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来,初名“义和庄”。一次大瘟疫后,又改为“沂田庄”(当时此地土质,有临沂良田之称)。</p> 义堂镇乾沂庄 <p class="ql-block"> 乾沂庄位于镇驻地大义堂东3.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乾沂庄”。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因村建在高地上,初名“高庄”,后因 水 源 奇 缺,当地人常称作“早庄”,亦称“干庄”。人们为了免除干旱,在村内建了座玉皇庙,愿玉皇大帝能降及时雨,使五谷丰登,从此即可扭转乾坤,遂改村名为“乾庄”,又根据地属沂州管辖,更村名为“乾沂庄”。</p> 义堂镇化沂庄 <p class="ql-block"> 化沂庄位于兰山区义堂镇驻地大义堂东南2 公里,岚(山头)兖(州)公路北。</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化沂庄”。相传清雍正二年(1724年)化、杨、朱三姓从山西逃荒来此定居,因化氏人丁繁昌,居村首户,以化姓命名“化家庄”,后演变成“化沂庄”。</p> 义堂镇沂洪庄 <p class="ql-block"> 沂洪庄位于兰山区义堂镇驻地大义堂东北2 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沂洪庄”。相传明嘉靖年间(1522—1566)洪姓人来此定居,取沂州的“沂”字,加洪姓命村名“沂洪庄”。</p> 半程镇沂田庄 <p class="ql-block"> 沂田庄位于镇驻地半程东北 6 公里,尖山西。</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义田庄”。相传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来,初名“义和庄”。一次大瘟疫后,又改为“沂田庄”(当时此地土质,有临沂良田之称)。</p> 半程镇清沂庄 <p class="ql-block"> 清沂庄位于乡驻地半程南 1 公里,济(南)新(浦)公路东侧。</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清家庄”。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村。因半程河流至此处,河水清澈透明,又流入柳青河,最后入沂,故名“清沂庄”。</p> 白沙埠镇溪沂庄 <p class="ql-block"> 溪沂庄位于镇驻地白沙埠北7.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西喜沂庄”。相传唐建中年间(780—783)建村。村西有一条小溪自北向南长流不息,又因东瞰沂河,故名 西溪沂庄,后改为“溪沂庄”。</p> 河东区 相公镇泗沂庄 <p class="ql-block"> 泗沂庄位于河东区相公镇驻地相公庄东北2 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义旺庄”。据《家谱》推算,建村已二百余年,约当清乾隆年间(1736—1795)。初名义旺庄,继称思义庄。解放后挖沟排水,大兴水利,引种水稻,村前村后,各有水沟一条,农田灌溉,大得其利,因改称“泗沂庄”。既取谐音且表示对水利的满意。</p> 八湖镇古沂庄 <p class="ql-block"> 古沂庄位于镇驻地邵八湖西南2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顾家庄”。相传明弘治年间(1488—1505)建村。村周围较洼,中间突起,曾名“鼓庄”。因地属沂州,取“鼓”的谐音“古”字,遂得村名“古沂庄”。</p> 八湖镇蒲沂庄 <p class="ql-block"> 蒲沂庄位于镇驻地邵八湖北4.5公里,汤河西岸。</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蒲家庄”。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因村中一蒲汪而又地属沂州,故命村名“蒲沂庄”。</p> 八湖镇树沂庄 <p class="ql-block"> 树沂庄位于镇驻地邵八湖北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书家庄”。相传清康熙七年(1668年)孙姓人从现在莒南县孙家菠罗城来此定居,因此地树木较多,又因地盘属沂州管辖,遂命村名:“树沂庄”。</p> 太平街道光沂庄 <p class="ql-block"> 光沂庄位于镇驻地郭太平东北 3 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左家官庄”。相传清雍正年间(1723—1735)左姓人来此定居,以左姓命村名“左家官庄”。建国后,以吉祥言命村名“光沂庄”(意为光明来到了临沂)。</p> 李官镇本沂庄 <p class="ql-block"> 本沂庄位于镇驻地李官东2.5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白家庄”。相传明末建村。原在现村址西南角一里处,村名“京埠子”,因一土豪开黑店、打响场被抄,村名遂废。后来人们移到此处重建村落,取名“本移庄”,后来以“沂”代“移”,遂称“本沂庄”。(历来无白家庄之说。)</p> 郑旺镇久沂庄 <p class="ql-block"> 久沂庄位于镇驻地朱家郑旺西南6 公里,汤河西,管仲河东岸。</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九沂庄”。原名九沂庄,后演变为“久沂庄”。</p> 汤头街道集沂庄 <p class="ql-block"> 集沂庄位于镇驻地汤头东北4.5公里,潍(坊)徐(州)公路东侧。</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古沂庄”。相 传 明 建 文四年(1402年)由外地迁来六户人家,因当时是济南府辖沂州地,取府、州名称的首字“济沂”命村名为“济沂庄”。后演变“集沂庄”。经反复调查,并无“古沂”之说。</p> 汤头街道坊沂庄 <p class="ql-block"> 坊沂庄位于镇驻地汤头西北1.5公里,益(都)新(沂)公路东侧。</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 “房家庄”。相传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村。因村址座落在鹅鸭湖的拦水坝上,故名“坊沂庄”。</p> 汤头街道泉沂庄 <p class="ql-block"> 泉沂庄位于镇驻地汤头东北3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泉沂庄”。相传该村居民系明</p><p class="ql-block">洪武年间(1368—1398)由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来,因距汤泉较近,故名“泉沂庄”。</p> 汤头街道辇沂庄 <p class="ql-block"> 辇沂庄位于镇驻地汤头西北 6 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辇沂庄”。相传秦初建村。据传秦始皇在村东修了一座鹅鸭湖,专供玩赏,每去鹅鸭湖观景,均在此村停放御辇,休息片刻,又因西靠沂河不远,故名“辇沂庄”。(仅能是传说,无据可查)</p> 汤头街道隆沂庄 <p class="ql-block"> 隆沂庄位于镇驻地汤头西北5 公里,沂河东岸。</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龙沂庄”。相传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村。因建村于清乾隆年间,又在沂河东岸,故名“隆沂庄”。</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临沂三区带“沂庄”的村名,九县也应该有,以后再仔细查找。研究村名也是一种乐趣,争取多写一些村名的来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时曾有沂州府,加“沂”就成好村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研究村名乐趣多,业余生活也丰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资料来源《临沂市地名志》1986年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 高鹏程 2023.06.28)</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为临沂河北小学书法教师,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象棋协会名誉会长,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