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文物,传文化,助振兴

🍀 🍀 🍀

<p class="ql-block">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文物被发现控掘出来,人们得以隔着一层玻璃门就能感受古代文明的璀璨与辉煌。</p><p class="ql-block">文物的开放展览,有利于人们近距离感受先辈们生活的时代气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推动技术的进步,还能激发人们对文物的好奇心,将文物传播开来,将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浓郁地文化气息能让人们静下心来探索世界的奥秘。但是,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总有人被短暂的利益蒙蔽双眼,将文物藏着掖着,以此谋取微薄利益,却也有些人是出于好心,单纯的想保护文物,却用错了方式。那些纯为自身利益考虑的人,全然没有大局观念和长远目光,个人或小部分人占着不放,怎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价值?</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知识和价值传播对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日益被大众广泛认同。</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有着新时代的特点,传统将何去何从?我们需要担起相应的责任来。白先勇将《牡丹亭》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让《牡丹亭》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这是当代艺术家的历史担当;学校因地制宜,把农民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纳入校本课程,这是当代教育学者的历史担当;央视推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无数百姓走入传统文化的学术殿堂,这是当代媒体的历史担当。这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让其在新时代具有了“新的诠释,是给传统文化,也是个给我们自己最好的礼物。</p><p class="ql-block">将文物“藏着”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保护文物,不仅要合理的将它利用起来,也要培养人们文明观物的素质,管理人员也应严格控制时间,并维持好秩序,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我们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绵延200余公里的燕赵长城、秦长城、魏长城和明长城遗迹分布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为保护距今800多年的太子城遗址而建设的遗址公园位于奥运村。“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在太子城遗址陈列馆举行,以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北京和崇礼的“双城”故事,成功对接当下的古老文化遗产,成为北京冬奥会上最受欢迎的文化元素之一……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典型示例。</p><p class="ql-block">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始终在滋养着我们。我们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