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7日,广西乐年大学国学班学生与部分退休的干部职工共计33人,开启了宁远、道县、灌阳三地的国学之旅。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宁远舜帝陵。</p><p class="ql-block">我们8点从桂林出发,中午12点左右达到了宁远九嶷山舜帝陵景区。</p> <p class="ql-block">《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p><p class="ql-block">舜帝陵,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舜帝陵的神道。</p> <p class="ql-block">神道两侧部分神兽石雕。</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午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午门。</p> <p class="ql-block">拜殿</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跪拜舜帝,捐款。</p> <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立的扶摇颂碑。</p> <p class="ql-block">正殿</p> <p class="ql-block">寝殿</p> <p class="ql-block">帝舜有虞氏之墓</p> <p class="ql-block">国学班同学在祭拜舜帝。</p> <p class="ql-block">舜帝陵修缮碑记</p> <p class="ql-block">古碑廊里碑碣林立。</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红墙黄瓦,古色古香,掩映在秦松汉柏之间无不彰显着庄严大气,也表明了历代君主对舜帝的尊敬之意。</p> <p class="ql-block">二妃殿,位于舜帝陵左前方,祭祀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参观二妃殿。</p> <p class="ql-block">“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这首七律•答友人深深表达了帝妃对舜帝的无限深情。</p> <p class="ql-block">斑竹制品</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舜帝陵,我们乘大巴来到舜帝庙遗址公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风景宜人的休闲景区。</p> <p class="ql-block">再往左侧走,青山环绕的平畴中突兀着一座玲珑小山,怪石林立,古木郁葱,活脱脱一个天然盆景。这就是玉琯岩。传说,汉哀帝时期,零陵文学(“文学”系汉代官名)奚景在这座小山的一个岩洞里发现了12支玉琯(古乐器),认为是舜帝南巡留下的遗物,献给朝廷,于是此地得名“玉琯岩”。</p> <p class="ql-block">玉琯岩石壁上的“九嶷山”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宋代书法家方信儒所书。</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纷纷在“九嶷山”石刻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唐宋两朝祭祀舜帝的陵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宁远舜帝庙遗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舜帝塑像</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远古部落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舜帝南巡狩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出得陈列馆,不远处,白云在群峰上飞度。</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宁远县城的酒店,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如血鸭,剁椒鱼头等。</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6月18号),在八点之前用过早餐之后,大家步行到文庙参观。</p> <p class="ql-block">宁远文庙,又名学宫,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西南隅,原建于汉泠道故城(今名东城),宋乾德三年(965年)随县城迁建于此。宁远文庙在中国现存的文庙建筑(含孔庙、文宣王庙、学宫、夫子庙、先师庙)中,是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建筑之一,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其规模在中国现存文庙中屈指可数。</p> <p class="ql-block">泮池</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象征孔子为天上文曲星宿下凡。</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宗圣曾子</p> <p class="ql-block">亚圣孟子</p> <p class="ql-block">述圣子思</p> <p class="ql-block">复圣颜子</p> <p class="ql-block">礼乐射御书数是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紧张的缘故,我们匆匆结束了文庙的参观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濂溪故里——周敦颐的故居。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字茂叔,原名周敦实,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p> <p class="ql-block">走进楼田村(又称濂溪故里)。</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旁连天碧绿,荷花在其中美美地展开笑颜。</p> <p class="ql-block">文笔塔。</p> <p class="ql-block">周敦颐故居。</p> <p class="ql-block">爱莲湖</p> <p class="ql-block">道州濂溪书院旧址位于道州(今永州市道县)城西,系历代朝廷和士民为纪念中国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而建。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是一座融学习、祭拜、藏书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历代贤人志士慕名拜谒者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2016年,道县人民政府选址周敦颐故里楼田堡村,根据湖南省文物文博设计研究院按照省博物馆所藏的图纸进行复原设计,包括状元桥、钟鼓楼、爱莲亭、太极亭、清风楼等20余项,整个项目占地37.2亩。其中,濂溪书院占地27.8亩,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工期一年,2017年6月建成。恢复重建的濂溪书院,是融教育性、警示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廉政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继承理学文化和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周敦颐雕像</p> <p class="ql-block">离开道县,中午在灌阳文市镇饭店大家好好地享受了一顿美食后来到文市月岭村。</p> <p class="ql-block">月岭村三面环山,背依灌江,为喀斯特地貌,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属典型的湘南式民居,其中六大院是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筑。村内有“孝义可风”贞孝牌坊、步月亭、文昌阁等文物古迹,月岭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月岭古村人才辈出,科举时代考取进士 12 人、举人 23 人。</p> <p class="ql-block">月岭村也是湘江战役的宿营地。</p> <p class="ql-block">旗石。</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立于村西口的“孝义可风”贞孝牌坊最为当地人津津乐道。这座被称为“石雕艺术博物馆”的石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村里在外地任知县的唐景涛奉旨为养母史氏竖立的,道光皇帝为这座石牌坊亲笔书写了“孝义可风,艰贞足式”8 个大字。关于石牌坊的来由,有一个良好家风传承的故事。村中大户唐虞琮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叫唐世桐,娶了一个史姓媳妇,不料史氏过门不久,唐世桐就病逝了。史氏收下其胞兄的儿子唐景涛为养子,对他视同己出,平时呵护备至,悉心教育 , 辛苦操劳直至自己双目失明。唐景涛学习刻苦,不负其望考上举人,后任湖南蓝山县知县,其后又官升二品。唐景涛感念母亲史氏一生辛勤,遂为其树立牌坊咏志纪念。</p> <p class="ql-block">六大院</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月岭村,返回桂林。这两天在文化中浸润,感觉似荷叶的清香在心中萦绕。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p><p class="ql-block">仰望天空,一派清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