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和客体的区别与联系

土地

<p class="ql-block">Gegestand(对象)是知觉和表象的客体;而Objekt(客体)往往是在现象意义上理解的,它表示比表象的对象更广泛的意识相关项,并包括感觉和意欲的对象(比如说自由想象中的小仙女)。</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对象是知觉一类行为的对立面,因而是狭义上的注意的对立面;客体是在其一切形式上(事物和价值)上的意识的对立面,因而客体就是广义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由于对象的概念是建立在知觉、客体和表象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需要对表象做一个解释。广义的表象包含一切“简单”行为(知觉、想象、记忆的等),以及“有根基”的行为(述谓判断、关系等等的综合)。一切行为都是一个表象或基于表象的。</p><p class="ql-block"> 被表象的对象,如城市、街道、住房、家具、艺术品、书籍、工具等等,就叫做对象的客体化。</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类知觉,就是它是用象征或者符号指示着对象来进行的表象。这一类对象,我们把它叫做自在之物(Thing in itself,被错译为“物自体”)。自在之物不仅是上帝具有这种知觉,人也是具有这种知觉能力的。</p><p class="ql-block"> 与对象和客体相关的还有两个重要概念叫反思和体验。体验是为反思做准备的,即反思发现了体验。体验是对某个对象的意识活动,比如说,一个想象是对某个确定的怪兽的想象,一个知觉是对某个现实的对象的知觉,一个判断是对应事态的判断。如此等等。</p><p class="ql-block"> 一切经验都是以体验为前提的。我们可以“在”记忆、移情等等中反思,并在这些不同的可能的变更中,使我们“在其中”意识到的行为成为我们理解的客体,以及以理解为基础的表达态度的行为的客体。比如我们反思中的信念“我相信共产主义一定可以实现”时,这个信念就成为反思和体验的客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