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同事在弥渡支教促成我们的弥渡之旅,对弥渡了解不多的我们意外地增长了不少见识。</p><p class="ql-block"> (来自网络)弥渡县,大理州东南部,东与祥云县、南华县接壤,南与景东县、南涧县毗邻,西靠巍山县,北连大理市。东距省会昆明320公里,北离州府下关61公里,南距漫湾电站144公里。国土面积1523平方公里,下辖6镇2乡。</p><p class="ql-block"> 弥渡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和澜沧江中游经济带的腹带,古称“六诏咽喉”,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花灯名曲《弥渡山歌》、《绣荷包》、《十大姐》,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出自弥渡。</p><p class="ql-block">Day1</p><p class="ql-block"> 9:00出发上丽江西高速到到象鼻下高速12:00左右到弥渡,午餐过后游玩天生桥,谷女寺。</p> <p class="ql-block"> 在双廊观景台,吹海风,略海景,开阔的视野舒展的胸怀。大鸟是舵手,总体规划鸟群各项活动,周到照顾每一个队友的生活娱乐等各种需求,和平时不同的是因为路途遥远,带上了几个男生。</p> <p class="ql-block"> 此次弥渡之行的地导,我们可爱的小欢欢,年轻活泼,头脑灵活,手脚麻利,来弥渡支教有半年之久,有她的安排我们的弥渡之旅尽善尽美——吃喝玩乐看唱游……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油锅滚牛肉:薄片腌制好的牛肉在高温油锅里翻滚几秒钟就可以享用——柔嫩丝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人喜爱的凉粉,微甜,不酸不咸,大块切割。</p> <p class="ql-block">香香菜——野薄荷。</p><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美丽而又温柔的西域香香公主和她的心爱之人逃到云南大理后,隐居在乡野里,最爱吃的就是这种菜。后来,香香公主还是被风流皇上乾隆给抓回了北京京城。 大理的老百姓为了怀念她,就把这种野菜称为香香菜。人们都说是因为香香公主舍不得离开大理这个好地方,走后就化成了香香菜,生长在大理的每个地方,乃至于现在湖边、山间、田野,都有它生长的芳踪…… </p><p class="ql-block"> 此菜可以素炒,煮汤,凉拌。</p> <p class="ql-block">天生桥</p><p class="ql-block">天生桥在弥渡城东四公里的山谷中,此地东西石壁对峙,两山如门,一巨石横跨于东西峙壁上,状若城门洞,形成天生石桥。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前人题咏赞为“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从景区的入口爬山、走路、攀岩,到达顶部的天生桥,俯瞰山腰的寺庙、道观,感受山风徐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谷女寺</p> <p class="ql-block"> 谷女寺是红岩古城村背后的一座刹,建于唐重修于明,传原为南诏王避暑宫,名谷女寺。传唐时有牧猪少女高娘骑白猪化象升天而建寺,称之为高娘寺,又因寺北龙泉眼曾淌出过谷米的传说,又叫谷米寺。高娘骑白猪化象传说记载于《滇系.杂载》:白崖有女,名高娘,已经十三岁了但不会说话,她的哥哥在外征战三个多月,音信全无。有一日此女忽然告诉嫂嫂她的哥哥缺粮食,家人一边高兴高娘开口说话,一边猜疑高娘的话。因此家人戏谑地说,那你送衣服粮食给你哥哥去。高娘高兴地带着粮食、衣服,在磐石下入水涧而去,军人找不到她。待她哥哥凯旋而归,家人获悉事情是真的。然而高娘骑着白猪,化为象,腾空而去。</p><p class="ql-block"> 据说每年端午节,由红岩古城村主持操办,在谷女寺举行隆重的庙会,先人赋于此庙会一个乡土味很浓的昵称叫“游百病”。</p><p class="ql-block"> 正值端午节,在村口自驾车就被拦,换乘大巴车进出村子。下车,进入眼帘的就是已经散了的各种商品展示柜台,卖工艺品摆件的摊位和仍然流动的人群。</p><p class="ql-block"> 到村头便有一股清流顺流而下,忽然感到一阵凉爽。一路向上到了龙泉眼,泉水清凉透明,有专人负责舀水供行人品喝。再往上就是谷女寺,旁边有音乐声传来。</p> <p class="ql-block">截图的红岩村全景</p> <p class="ql-block">Day2 密衹千年古树、文盛街、豆腐宴</p><p class="ql-block"> 密祉——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坐落在古滇瑰宝的儒佛道三教名山——太极山下,古称八昭咽喉的茶马古镇,如今依旧是唱着花灯,哼前山歌、民歌,传扬着花灯文化、茶马文化、南诏文化。</p><p class="ql-block"> 密祉境内太极山的桂花箐内,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桂花树,据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树高达30米,它的主干要4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被人们称做天下第一桂。千年古桂花树挺拔伟岸,枝叶茂密,直插天空,历经千年风霜,枝叶还是那样葱茏,树干还是那样挺拔。树旁山崖中涌出的一股清泉,说是密祉的源头,甘甜而又清冽,滋润着密祉,养育着密址这一方土地上的万千人民。</p> <p class="ql-block">风雨下的桂花树</p> <p class="ql-block">公路的尽头立着小河淌水歌谱</p> <p class="ql-block"> 小练一曲,各种版本各种腔调,风雨无阻不厌其烦的n练,笑得合不拢嘴。出行的快乐还是和同趣的人在一起。俗话说:同频才能相惜,同趣才能同乐。</p> <p class="ql-block">通往村子的门楼——聂家马店</p> <p class="ql-block">古店里琳琅满目的酱菜</p> <p class="ql-block">收编整理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尹宜公的故居是一个文盛街上一个狭窄的院落,两个端午节放假中的小同学在值班室画着画,见客人进来热情打招呼,放音乐,一点都不认生。流水一般的曼妙旋律好似一股甘泉流入心田。</p> <p class="ql-block">会冒出“珍珠”泉眼</p> <p class="ql-block">以各种黄豆制品为主菜的午餐:豆花,豆浆,豆腐块,炸豆腐条。</p> <p class="ql-block">Day3—— 铁柱庙,青螺公园,博物馆,泡温泉,弥渡一中校园</p> <p class="ql-block"> 铁柱庙因庙内的铁柱而出名,南诏铁柱铸于唐南诏时期。建柱的原因各有说法。</p><p class="ql-block"> 南诏铁柱庙站地6000余平方公米,由大门,照壁,砚池,拱桥,戏台等组成的三进三院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院内环境清爽宜人,高大翠绿的古榕,造型古朴的梅树茶树…..生机盎然的绿茵草地,整洁的石板路与古建筑搭配得完美极致。</p> <p class="ql-block">驾驶员兼摄影师们</p> <p class="ql-block">砚池</p> <p class="ql-block">铁柱</p> <p class="ql-block">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弥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青螺公园</p> <p class="ql-block"> 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云南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人,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p><p class="ql-block"> 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蒙化直隶厅南部哀牢山区旱灾,颗粒无收,而庄主照样逼租,官府催粮,李文学的妹妹饿死,父亲被野兽咬伤,太平天国革命军战士王泰阶、李学东(四川彝族)鼓动李文学反清起义,李文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1856年(咸丰六年)四月,李文学聚众彝汉农民5000余人,在弥渡县瓦卢村后山天生营起义,提出“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李文学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在哀牢山区先后建立8个都督府,与杜文秀起义军遥相呼应,互为支援,共同抗清。</p><p class="ql-block">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清军调集重兵围攻大理,李文学率部将李学东、李明学等带领3600余人救援杜文秀大理政权,不料南涧失守,被清军围困,李学东战死,李明学叛变,出卖了李文学。1874年3月28日,李文学在南涧乌龟山壮烈牺牲。坚持斗争20年的李文学反清起义随之失败。</p> <p class="ql-block">真不愧是民歌之乡,公园里也立有弥渡山歌,十大姐等的歌谱。</p> <p class="ql-block">山对山来崖对崖,陌路的团队来对歌</p> <p class="ql-block"> 弥渡一中校园里的文笔塔,建在273级台阶之上,直插云霄。</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弥渡经常发大水,洪水一来就一泻千里,不但冲毁农田还经常冲毁房屋,带来瘟疫,百姓苦不堪言。后来,朝廷派来一位县官。过去没有公路,从省府昆明到弥渡都是经祥云过大三村、长坡岭而来,该县官在经过长坡丫口,歇息时看到弥渡坝子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可却听说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百思而不得其解。登高再看时,发现县城东面横通的一道小山梁酷似一位仰面躺着的人,头部恰恰是现今文笔塔所在的小山。该县官上任不久,就召集全城父老乡亲告之:“经本官堪查,弥城水患不绝的原因是因为城东边躺着的那个睡魔作怪,现只要在其头部定上一座宝塔,即可镇住水魔,永绝后患”。于是动员全城居民兴建文笔塔,同时在天生桥下修河筑堤,将水从莲花池引向毗雄江。从此,弥城再也没有遭受水灾,人民安居乐业,弥城逐渐繁荣起来,享誉滇西。 </p> <p class="ql-block">Day3:农贸市场,回丽江</p> <p class="ql-block">弥渡俗称“蔬菜之乡”,名副其实。走进农贸市场,瓜果蔬菜鲜艳欲滴,新鲜宜人,忍不住要多看几眼,啧啧称赞。</p> <p class="ql-block">灯笼辣</p> <p class="ql-block">卷蹄</p> <p class="ql-block">金雀花,火麻菜……</p> <p class="ql-block"> 温暖的茶艺师,不远几百里不辞辛劳携带茶艺工具,让一行人在弥渡品尝了润喉甘甜的茶香。好客的酒店老板让座让我们享用他的茶室,提供充足的水西瓜沃柑等水果,还请我们品他的茶。</p> <p class="ql-block">闲暇时间在酒店翻翻《弥渡文化》</p> <p class="ql-block">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永无止境的旅程。弥渡和丽江,各自安好!丽江是惊艳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弥渡到处都有深度内涵内敛含蓄的文化古村落。留下的印象便是街道干净,郁郁葱葱的田野,整齐有序的村落,一家一户像炮楼般三至四层的小洋楼院子差不多一样大小的院落,可口的饭菜文明的市民与丰富人文景观,街口没有遇见如别的小县城一样堆放着乱七八糟如垃圾场般的店面,很舒适的一次旅行!</p> <p class="ql-block">同日不同天,风雨迎我归——一路的明媚阳光到丽江机场附近遇上了稀里哗啦的大雨</p> <p class="ql-block">美篇里的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不妥之处请多多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