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诸暨

诗与远方

<p class="ql-block">诸暨,一个盛产美女的地方,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施就是来自这里。今天,兄妹相约跟着西施游诸暨。</p> <p class="ql-block">从西施故里地下停车场上来,迎面是毛译东题词的壁照:“诸暨是个出名人的地方,美女西施和画家王冤都出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的牌楼,采用的是江南建筑常用的青黑色瓦片作为牌楼的宽檐,门楣之上是一块白色的匾额,上书“西施故里”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浣纱女前留下倩影,古典青春美与现代资深美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来到越秀亭下,这里有两条游览道路,一条是建在浣江边的木栈道,有船码头,到达对面的西施殿。另一条是步行街,叫“古越街”,沿街都是店铺,一直通往广场上的郑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古越街”店面与休憩亭廊串连延伸,招牌字号各显特色,茶馆酒楼、民间小吃,以及极具现代风格的咖啡馆、音乐酒吧样样齐全。</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越街”行走,街两边的古朴的建筑里,个个都是美食坊,有“西施团圆饼”、“蒸工夫菜馆”等等,许多都是我第一次见到,喜欢美食的人在这里可以大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慕名品赏次坞打面,味道确实鲜美,口感很好,但是打面实在是太生硬,真的不太习惯。</p> <p class="ql-block">街的尽头是一个广场,这里虽不算开阔,但亭台楼阁、小品雕塑、小桥流水娇小玲珑,犹如一个富家人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郑氏宗祠,清代建筑,前后三进,由门厅、中厅、过厅、后厅及左右厢房组成。正门匾额上书“郑氏宗祠”。大门东西边间匾书有“宗风永漾"和“德布春光”。阶沿正间柱上书“一脉真传日忠日义,两门正路惟读惟耕”。</p> <p class="ql-block">看到院内的“一代名姝”匾额,你才会意识到郑氏宗祠其实是为纪念与西施同时为越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美女郑旦所建。春秋时期浣江之畔有东西二村,西村“苎萝”出旷世美女西施,东村“鸬鹚湾”出绝色美女郑旦。</p> <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门口有二座拱桥,左曰“学士桥”,右曰“孝义桥”。二桥名亦有“耕读传家”、“忠义孝悌”之内涵。</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处颇为奇特之地,四口小井整齐排列成正方形,相传西施和郑旦曾以此井水为镜,暗自媲美,倒影中的两双眼睛顾盼生辉,所以被称作是“四眼井”,有说法是井中之水可以使容颜靓丽、青春永驻,让人也经不住想上去照上一照,让自己可以年轻些。</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鸡山,气势恢宏,采用清代民间建筑风格,黛瓦粉墙,古朴典雅,带有浓郁的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p> <p class="ql-block">范蠡祠身后金鸡山上的金鸡塔。</p> <p class="ql-block">越国灭吴以后,诸暨一带曾是范蠡的封地。从范蠡祠正门进入即见壁上题写“竹帛照吴越”,以表彰范蠡兴越灭吴中的巨大功劳,也是诸暨百姓建祠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诸暨是范蠡出道的地方,并在此生活12年。</p> <p class="ql-block">范蠡祠采用清代民间建筑风格,黛瓦粉墙,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正殿内塑高3.5米范蠡全身铜像一座,铜像背后墙面用木条仿竹简形式,再现《史记》中记载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镶嵌楹联。</p> <p class="ql-block">殿外左右两侧建长廊两条,陈列与范蠡生平业绩相关的诗碑,并以彩绘壁画等形式,生动介绍范蠡的军事、政治和经商才能。</p> <p class="ql-block">各种木雕构件琳琅满目,精彩非常,充分展示了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范蠡祠北侧长廊上开有一处偏门,走出偏门,便可见财神殿、魁星阁、三星殿依次排列。</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阶沿正间廊柱上的对联十分醒目:“比相忠范相诚忠诚社稷,赵公厚关公义厚义人间。”它启迪人们:要发财,要做好生意,首先要好好做人,做个忠诚、厚义之人。</p> <p class="ql-block">从范蠡词出来前行就是浣沙江景带,江边一条盘曲错落、碧树遮阳的木栈道。</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可以看到一群浣纱女的雕像。她们仿佛就是千年前那群在江边浣纱嬉戏的少女,西施与郑旦应该也在她们其中。可惜这样愉快的场景却因山河破碎而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黎明即起,洒扫厅堂,入厨备餐,余食填腹,提篮浣纱,劳作东西。</p> <p class="ql-block">江对面就是西施殿门楼,长山钟灵,浣水毓秀。</p> <p class="ql-block">门楼内面挑檐翘樑,宏壮。</p> <p class="ql-block">进门右侧就是西施殿。</p> <p class="ql-block">西施殿综合吸取了传统宫殿和民间宗祠的构筑手法,把主殿台基抬高,殿前以拱桥为主轴,并配置水池和东西侧厢,这种结构既保证了主殿的体量,又不至于呆板,高低错落很有层次。</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在西施面前两侧荷塘各塑一尾鱼。难道取自“鱼戏莲叶间”?</p> <p class="ql-block">西施本名为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诸暨乃越国都城,她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西施之所以留名,不单单是因为美貌,而是与春秋末期吴国灭亡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公元494年吴越交战,越败于吴, 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年。勾践归国后,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计”,几经寻觅,终于“得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送上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消磨其意志,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消灭吴国。</p> <p class="ql-block">这块荷花女神的牌匾,“神”字多了一点,代表的是人们对于西施的一种思念之泪水。</p> <p class="ql-block">出了西施殿往右走,就是古越台,依山而筑,正对门楼。</p> <p class="ql-block">古越台仿民间古戏台样式,寓意历史就像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诸侯共同演绎一场大戏。</p> <p class="ql-block">古越台侧面精细而富含内涵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古越台前是一汪池塘,名为红粉池,或许就是来源于红粉佳人吧。</p> <p class="ql-block">古越台分上下两层,下层是“西施行”故事展馆,上层供奉着越王勾践和他的两位谋臣文种、范蠡,如果说西施是越国人民心中的女神,那么古越台上供奉的是越国的父母官了——越王勾践、大臣文种、大将军范蠡,他们和西施合力消灭了吴国。</p> <p class="ql-block">台中上悬"卧薪尝胆"匾额,尽显励精图治、灭吴雪耻之志。</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越台右面上行,就是苎萝山。</p> <p class="ql-block">苎萝山山门佇立。</p> <p class="ql-block">苎萝山上苎萝亭,飞檐翘角,古意盎然,在参天胡绿树掩映下一派勃勃生机。而当年那个连生病时皱一下眉头都很美的女子,却早已驾鹤仙去,月色皎洁的夜晚,可会入了想念她的那个人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沿着阶梯向下,有一长廊,悬挂“天下第一美人”之匾。</p> <p class="ql-block">长廊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雕刻充满了历史的年代感,墙壁上有介绍西施及其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西施擅长跳‘响履舞”,夫差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夫差如醉如痴,如今的响屐廊雕栏玉砌仍在,环境清幽,再也不闻环佩叮珰的回响了。</p> <p class="ql-block">“夷光阁”。西施的名字叫“施夷光”,像个男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沉鱼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古代比喻四大美女使用的词语。传说,西施在这里以水面为镜,梳妆打扮,水池里的鱼,见到西施的美貌,都沉入水底了。</p> <p class="ql-block">出门从浣纱亭拾级而下就到浣纱石了,相传当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纱,王羲之手书的“浣纱”二字依然在目。&nbsp;</p> <p class="ql-block">返回西施故里停车场,还有一处值得驻足停留的地方,位于西施故里旅游区入口区域的中国历代名媛馆,是目前国内罕有的以中国历代著名女性为主题的展览馆,内有介绍各种中国历代名媛的美貌、才情、怀德和成就,以及她们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也无法湮没的人性光彩。</p> <p class="ql-block">整个场馆是一种江南园林风格的庭院式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除了家喻户晓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外,这里还有以吕雉、窦太后、慈禧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女性,以卓文君、李清照、鱼玄机等为代表的才情女性、以黄道婆、鲍姑等为代表的民间匠人女性。</p> <p class="ql-block">美女、才女、情女、义女、孝女、侠女,历代女性的美都在这个场馆展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西施早已随尘而去,永远消失在两千多年前的多事之秋。但是关于西施的美丽传说,却一直在这片美丽的古越大地上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位于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的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是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一条水流潺潺的小溪贯穿于每个角落,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连接于各个美景之处,斯宅村位于山谷中,依山傍水,群山环绕,一片绿意盎然之景,闻着花香,听着鸟叫,走在山谷之中,一切都是那么惬意悠然,宛若一片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诸暨是西施的故乡,也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而斯宅民居建筑群隐匿于此,有种大隐隐于乡野的低调,</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斯家后人仍居住在这些古宅中,原生态的古民居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处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p> <p class="ql-block">斯宅千柱屋,由斯元儒建于清嘉庆年间(1798年),现为斯姓后裔居住,因屋有千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千柱屋坐南朝北,面宽124米,进深60米,设有重檐式门楼5座,全部有石雕或砖雕作品进行装饰,系青石、砖雕制作,镌刻人物、山水图案,皆形象生动逼真,极其精美。</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上的照片看,建筑分布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为庭院式组群布局,门户重重井然有序,各院间以檐廊相通。屋内廊柱林立,据说有1200多根柱子。</p> <p class="ql-block">千桂屋以正厅为中轴线,两边分置4个四合院,辟10个天井,36个小天井,有房121间,如果仔细观察,会惊奇地发现,整个房子的砖雕、木雕、石雕,为何都是“9”的整数倍?</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一家一户的居住常态,这里一宅多园,外围高墙的构造,也使得邻里间和睦居住,一派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千柱屋的各个院里,处处可见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千柱屋里住过巨贾,官宦,文人,如今的住户是平头百姓。居民不多,白天年轻人都出去了,剩下老幼妇孺,在这里如常生活。或在屋内开一爿小店,卖些土特产,见到游客并不招呼,反倒让我们不好意思起来,觉得在偷窥人家的生活,举起的相机又放下来,他们倒是不以为意,一派坦然,想来是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千柱屋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礼法和家族制度的体现,门户各自独立,整体却是一个大户人家,有"小家"的私密,更有"大家"的融洽。</p> <p class="ql-block">群山环绕间,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在这里,斯氏后代对祖居的珍惜使这里完好保存着当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整个千柱屋被一种精心安排的和睦气氛包围着,虽然当时也有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分,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现实,使得处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人们更看重宗族的团结和族人间的友善。</p> <p class="ql-block">千柱屋后就是斯家的私塾笔峰书院。斯元儒在建干屋的同时建造了它,他的后代都是在这儿接受的文化教育,并培养了一些成才的子孙。笔峰书院内外遍植林木,在这样好的环境里读书,难怪斯家成才的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石窗、砖烟囱,与我老家的如出一撤,立马勾起我儿时的记忆,信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大宅之典范,民居之经典,气势之恢弘,雕刻之精美,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外墙上残留着旧时代的大红标语,依稀可辨,如今也是一种文物了吧。破四旧把许多古建都破坏了,这里倒还好,估计红卫兵们舍不得这面大白墙:都推到了上哪里刷标语去。</p> <p class="ql-block">距离千柱屋不远,是东白湖的华国公别墅,这也是一个国家文保点。华国公别墅建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比千柱屋建造晚42年,总面积2806平方米,是一幢典型江南清代民居。&nbsp;</p> <p class="ql-block">重视教育是斯氏祖祖辈辈的传统,华国公别墅就是后人追念而设的家庙学塾混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一民宅建筑群,很有徽派建筑的风格,马头墙、小青瓦都是其特点。</p> <p class="ql-block">华国公就是指斯华国,与斯元儒同为嘉庆年间人,生前爱读书,有学问,敬老师,重视培养人才。</p> <p class="ql-block">进到院内看到古木参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讲堂里,十余幅上榜捷报用古老的纸香墨韵,向人们展现着那个年代学习有成,榜上有名,激励后生的教育理念。标有名次的捷报,让我想到如今中学门口的高考优异成绩的喜报,其观赏和保存价值不可小觑。</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学堂走出了国民党的高官蒋鼎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斯行健、小学教育家斯霞等一批名人。</p> <p class="ql-block">华国公别墅坐北朝南,共三进,依次为门厅、中厅、后厅,左右两侧配置厢楼及附房,各进之间均设有天井。</p> <p class="ql-block">中厅三开间,名“思诚堂”,为学熟之讲堂。“思诚”二字,由斯氏后人斯舜威敬题。中堂正中张挂万世师表之孔子像,春风大雅能宕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廊柱更有楹联日: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又一联: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p> <p class="ql-block">后厅正中,上题“忠孝名宗”四宇,张挂祖先像。有联曰:雅言不外诗书礼,家教无非孝悌慈。</p> <p class="ql-block">月台两侧设矮墙为屏,上嵌“双凤牡丹”、“丹凤朝阳”大型双面镂雕石花窗,石窗下各有石构水池一座,周围设栏板和望柱。由于左边的水池深挖地下,右边的游泳池建于地面,故人们称这两口井为“阴阳井”,一年四季池水清澈见底,从不干涸或溢出。特别神奇的是右边的那口阳井,高出地面约1米,四周用青石围筑,大旱不涸,兩季不溢,池中之水始终保持离井口5厘米。</p> <p class="ql-block">而左边的阴井,深挖地下1.6米,井口也用青石围筑,井中之水始终离井口0.5米。我们常说,流水不腐,而这里的水没有进出的水道,亦未见其流动,但水质没有一点浑浊之感,长年清澈。同时,在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落差如此之大,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地处偏近,这里的古建筑保存的很不错,无论是石雕还是木雕都保存完善。</p> <p class="ql-block">发祥居,大致结构与千柱屋差不多,只不过小一些,雕梁画栋,木制、石刻、砖刻的物品精美,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亲笔题写的“汉斯孝子祠”小洋房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为斯宅著名乡绅、时任国民政府浙江省军械局局长斯豪士和军需处处长斯魁士兄弟俩费银2万元所建。</p> <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座北朝南,前后四进,主体两层,局部带阁楼,其内部为中式结构,外部为西式结构,故称“洋房子”。</p> <p class="ql-block">1945年,汪伪政府主笔胡兰成避难来到斯宅小洋房,其妻张爱玲亦从上海赶来相会,造就了张爱玲“传奇之恋”梦断斯宅的绮丽故事。</p> <p class="ql-block">掀起厨房锅盖,忆着儿时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途中看到了一家颇有感觉的小学,一问也是大有来头。斯民小学,创办于1905年,门楼上的匾额由康有为所题,是中国近代史“西学东渐”的代表,于象山民塾发展而来。筹建人中有三位皆是日本留学生,故当年的建筑设计模仿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斯旦以”斯举有德于民,故以名焉”,即“斯民”为校名。从这里走出了著名教育家斯霞、古生物学家斯行健、国民党上将蒋鼎文等学生。</p> <p class="ql-block">故里,古宅,4000多年的亘古弥新之地。诸暨,沧海桑田,积厚流光之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