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掌控的能力,才有放手的乐趣一一对杨云霞老师阅读教学的思考

雨竹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示范课总能吸引很多老师的眼球,这不,课未开始,503班教室已被听课的老师挤得水泄不通。杜威说:“微小的经验都会产生理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秀做法、成功经验一定要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才会有分享的价值与意义。于是我对杨老师阅读教学中牢牢把握课堂,却又时时对学生放手的教学方法,有了以下这些思考与分享: </p><p class="ql-block">一曰:新</p><p class="ql-block">1、理念、思路新</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对阅读课的理解与大多数人一样,以为引导学生多读,读完,知道素材讲了什么,通过反复读并能记住其中精彩环节就很好了。但自今天的这节课后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杨老师将以前阅读教学中只重读不重思,改为将阅读策略,阅读训练,阅读思考融为一体。有了教学新思路的她,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和探究,这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看 与听,而是主动地学与思。</p><p class="ql-block">2、方法、手段新</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阅读方法的总结,还是运用得来的方法学习致用(用阅读方法练兵),杨老师都是大胆放手,却又于关键处巧妙引导,电子白板上3次计时器的使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阅读要注重读的速度,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应用,让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紧密了。</p><p class="ql-block">二曰:活</p><p class="ql-block">1、灵活的教法</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杨老师坚持启发式教学为主,兼以讲授,质疑,欲擒故纵,延伸等多种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边学并悟,并最终促使学生练就一不回读,跳读,抓重点词读,找中心句读,连词成句读等高效阅读之法,这种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教学方法用时少,效果佳,且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能力的达成度也 高。</p><p class="ql-block">2、用活了教材</p><p class="ql-block"> 为了上好这节课,杨老师通研了1一6年级教材后,在课的开始将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作了全面的分析与对比,这种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局限于教学的预案,而是适合所教学生的学去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的做法,使得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也使得课堂挥洒自如,张驰有度,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3、教活了学生</p><p class="ql-block"> “你是怎么理解'聚焦’这个词的?从课题你能预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这些以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让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空间,同时学生学得“活”,学得“欢”。</p><p class="ql-block">三曰:实</p><p class="ql-block">1、充实了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 将所有的学科及课堂汇集成两点,也不过是提出何题和解决问题而已。那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环节,有效组织学生的参与策略和内容,其次把学科教学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亲切感、真实感,那就要靠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实教学内容,让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比如杨老师让学生通过文章标题:我的“长生果”预测文章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还让教学内容也立刻丰富多彩,生机盎然起来。</p><p class="ql-block">2、扎实了课堂训练</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引下形成阅读能力,杨老师在课堂训练上下足了功夫,在词句的选择上她精益求精,选出了典型的词句,在词句的讲解上她选准时机,或边讲边练,或精讲精练,或讲练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高效的训练。</p><p class="ql-block">3、落实了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阅读训练的目标,用专业手段引领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养成,是破解这些困局的有效方法。用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将传播知识向发展智能转移,増大思维空间,培养灵活接受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教学目标,是杨老师这节阅读课教学的亮点。</p><p class="ql-block">四曰:趣</p><p class="ql-block">1、导入激趣</p><p class="ql-block"> 以坐和站的游戏导入课堂情景,不仅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抛砖引玉导出了后面的学习要素——速度,专注力。这样的情景导入可谓其乐无穷,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2、教学过程的激趣</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通过一读,二读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十秒抢记中她不断激发学生总结不同阅读方法,这种在教学环节中不断激趣,让学生保持好奇的做法,使学生口,耳,眼,手,脑等各器官得到充分的调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整节课的全部过程。</p><p class="ql-block">五日:情</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里,无论是铿锵有力的表达,还是富于变化的肢体语言,无论是新、活、实、趣,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还是对学生多元的价值评价,饱含着的是杨老师对课堂、对学生的永不消逝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最打动我的是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苏格拉底的学生曾说:“在苏格拉底那里,教育就是对话、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对未知领域的浓厚兴趣。”可见,积极有效的对话,能使得每个人都获得思考和言说的权利,能使毎个人的经验和智力都得到创造性的激发。</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对话,使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共同追索问题的根源,而让教学情境环环相扣,这样的对话也使学生对问题的思索永不停止,而让后进者也能看到希望并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常感叹人生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知识的无垠,但无论是有还是无,无论是知还是不知,用好的阅读方法多阅读,永远是人们探索奥秘,接近真理的重要方法。</p><p class="ql-block"> 闵伟林2019/12/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