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栀子花开】 青春舞曲

栀子花开(hrf)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情感绽放百花争艳”征文活动正在进行,当我看到第一项"栀子花开"时,顿时有种兴奋感和亲切感,因为我在美篇的昵称是“栀子花开”。这缘于我和小外孙女合作的歌曲《栀子花开》获得了首个“美篇精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小喜欢唱歌跳舞,虽然都不怎么样,但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文革时期参加了大院宣传队,常常在街头广场表演节目,有种莫名的小自信。在初中时,我还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去报考了歌舞团,这次特别的经历,如今想起仍恍如昨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71年暑假前的一个傍晚,我们一帮女同学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出了校园。忽然外墙上的一张红色海报吸引住了我们,"太原市红小兵歌舞团招收学员"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再往下看,招收对象是13岁至16岁有舞蹈、声乐、器乐特长的中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这则消息后,15岁的我格外兴奋,歌舞团的那种神圣感让我充满了向往。在我的鼓动下,周小妹、段亚萍、孔德华、张春、寇美荣5名喜欢跳舞的同学决定一起报考歌舞团。</span></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和同学周小妹(中)、段亚萍(左)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名考场设在迎泽公园藏经楼东侧的“少年之家”大厅,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数百名考生手持报名表等候面试。大厅里摆放着一排桌子,几个考官正襟危坐,每个选手按照要求:清唱一首歌曲,朗诵一首诗词,跳一段舞蹈。我唱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朗诵了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跳了一段舞蹈《手握钢枪心向党》。初试过后,我和周小妹进入了复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报考“红小兵歌舞团”是我自己决定的,既没有与父母商量,也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好玩,压根儿没有想过这是参加工作,是选择人生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经历了第二轮考核后,我和周小妹双双进入了舞蹈培训班。 当时舞蹈班有20多名女生,大多数来自南城区“红少年”、北城区“新少年”宣传队的舞蹈演员。我每天拿着“免费出入证"穿梭于迎泽公园,心中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幻想着自己穿上红舞鞋在舞台上旋转的样子,仿佛已经成为歌舞团的演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赵惠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藏族舞蹈《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不敬青稞酒,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日复一日地排练着这个舞蹈,赵老师要求很高,舞姿优美、眼睛传神、面带笑容、精神饱满、还要有韵味。我们不敢懈怠,一次次认真地练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之各中学宣传队络绎不绝的前来报考,我们舞蹈班的学员也陡然增加到40多人。置身于高手众多,美女如云的舞蹈班,渐渐地感到了自己舞技平平,相貌平平,加之舞蹈班不断有淘汰的,更是让我提心吊胆,真不知还能坚持多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舞蹈班每日练功,腿部练习的压腿、踢腿、横叉、竖叉,这些我都练过,没有问题。但腰部练习的站下腰,跪下腰,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跪下腰,老师要求头随手着地时要抓住脚腕,身体形成圆弧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是少体校体操队的周小妹此时脱颖而出,她的身段柔软,形体优美,动作标准,赢得了各位老师的赞赏。 而我的腰部僵硬,跪下腰总是做不好。周小妹每天陪着我练,还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指导我,但无论怎样训练,我还是依然做不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最后一轮的角逐开始了,老师要求每人自选一段舞蹈。我的运气不太好,抽到了第一个出场。在这关键时刻,傻傻的我,选择了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舞蹈。随后看到其他选手都是尽情展示自己的优势,舞蹈中穿插了劈叉,大跳,空翻,我愈发感到没戏了。 老师宣布录取名单,我落选了。虽然有些沮丧,但心里似乎更踏实了。我由衷地向周小妹等人表示祝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南城区“红少年”宣传队的刘届远老师走了过来,邀请我参加“红少年”宣传队,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婉言谢绝了,其实过后还是挺后悔的。“红少年”宣传队,那是多少文艺少年梦寐以求的地方啊!</span></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欢送周小妹参加歌舞团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考歌舞团的事翻篇了,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培养了自己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虽然没能进入歌舞团,但舞蹈却伴随了我的青春年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中阶段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宣传队,跳过舞,也演过话剧。1973年的春天,学校来了一名年轻漂亮的音乐老师,是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转业的舞蹈演员。任老师果然出手不凡,一接手宣传队就给我们编排了朝鲜族舞蹈《铃鼓舞》。排练时任老师给我们做示范,只见她手持铃鼓,舞步轻盈,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了朝鲜族舞蹈的浓浓韵味,她那优美娴熟的舞技深深地折服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打磨,我们满怀信心地参加了太原市中学生文艺汇演。《铃鼓舞》以新颖欢快的舞步,优美舒展的动作,舞出了青春的活力。结尾更是有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飞快的旋转中以一个漂亮的造型戛然而止。全场观众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铃鼓舞》以最高分夺得了一等奖,我们成为了文艺汇演中最闪亮的星。任老师激动地跑过来和我们紧紧相拥,幸福的泪水挂满了每个人的脸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此三中宣传队名声大噪,引得各中学宣传队慕名而来,观摩学习。那段时间我们的自习课都被教《铃鼓舞》占据了,甚至连午休时间都搭进去了。在教舞的过程中,我对每个演员的舞蹈动作、队形站位、造型变化都了如指掌,俨然扮演了舞蹈教师的角色。50年过去了,《铃鼓舞》的每一个动作我依然铭记在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春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华,这段与舞蹈相伴的岁月带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在下乡插队、参加工作后我都是文艺骨干,还担任了13年的工会主席,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方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长大,才能成熟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顺其自然就开心,随遇而安就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喜欢这段话:你的气质里有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见过的人,还有你跳过的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6月23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太原市红小兵歌舞团成立于1971年,1973年更名为太原市青年歌舞团,1998年更名为太原市歌舞团。图2、3、5来自网络,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