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童年</p><p>像一条船</p><p>装满了糖果</p><p>装满了玩具</p><p>装满了欢笑</p><p>也装满了快乐</p><p>童年</p><p>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p><p>使人留恋</p><p>使人向往</p><p>……</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教室</p><p>观察人物:王景缘</p><p>观察老师:少杰老师</p><p>我们班的景缘小朋友是一个特别有礼貌的小女孩。早上来学校时,她会很积极地和老师说:“早上好。”说话的时候面带笑容,一副很有朝气的样子。平时和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她也会经常用到一些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辛苦了”、“再见”、你好”等等。景缘小朋友将这些礼貌用语熟练地运用在生活中,不但能够发展她的人际关系,还能推动她各方面的健康发展。</p><p>观察分析:有心的家长可以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她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这能够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我们也应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她玩</p> <p>观察时间:2023年6</p><p>观察地点:教室</p><p>观察人物:王健一</p><p>观察老师:少杰老师</p><p>蒙氏课上,老师在进行颜色配对的工作,健一听的很认真,还会主动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个人操作中,他也很认真的进行自主操作。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健一对蒙氏操作很感兴趣,所以我们也会多引导他进行不同的蒙氏操作。他的学习能力也很强。</p><p>观察分析:</p><p>幼儿的兴趣是需要老师进行鼓励与引导的,蒙氏操作可以锻炼幼儿各项基本技能,我们应该锻炼的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张嘉旭</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内容:今天陶艺活动嘉旭小朋友拿起了彩陶就开始搓呀搓,一个好看的作品就诞生了,他在做的时候很费劲,老是捏不好,他并没有放弃,还做了好几个作品。</p><p>观察分析:嘉旭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孩子,可是当他来到陶艺活动,他能够安静、专注地捏,可以看出来,他真的很感兴趣,嘉旭捏得很不错的,真的让我十分的意外,积极肯定他的优点,能够给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刘乐颜</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内容:乐颜小朋友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同时也很爱助人为乐。对于拼插雪花片孩子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喜欢拼插搭建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天性,因此,孩子们的心情都很激动,每次都玩的不亦乐乎!收玩具时,孩子们都在收着各自的玩具。突然,乐颜收好她的雪花片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你看。"看过之后,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p><p>观察分析: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为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理,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的思想,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这样对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邵俊阳</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请把教具归位</p><p>观察内容:自由工作时间结束后宝贝们开始有序的收起自己的教具,俊阳先收拾好自己的教具后,他开始像“小老师”一样辅助别的小朋友,“暖暖你的教具没收好,请你把教具放回去,从哪里拿的放回到哪里去。他看暖暖没动,就帮助他去一起收工作,收完后还表扬了暖暖小朋友。</p><p>观察分析:班级里大哥哥的形象,俊阳很喜欢观察并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物品归位有很强的意识。当看到小朋友没有把物品归位,会友情提醒并辅助完成。</p><p>观察建议:物品归位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宝贝的习惯已开始形成,在家时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秩序敏感期时能帮助他顺利的度过。</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于歆媛</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创新</p><p>观察内容:今天的美术课上,我给大家发好纸和笔后,告诉大家这节美术课随意发挥,老师不再提供范画,大家画好后,涂上漂亮的颜色,完成作品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讲解作品的含义。一节课不知不觉的就过去啦,大家众说纷纭,其中媛媛的美术作品得到一致好评。</p><p>观察分析: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是孩子内心的反射与写照。透过作品看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梦想的孩子。</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朱俊辰</p><p>观察事件:记忆练习</p><p>观察教师:刘老师</p><p>观察内容:自由操作时,看到乐乐站在感官教具架前取出一组有柄插座圆柱体看看,然后再换一组仔细看看,再放回去,最后选出两组有柄插座圆柱体,满意地回到自己的工作毯上作记忆练习。仔细一看,正是我上课时展示的两组。</p><p>观察分析:孩子开始自己去思考判断事物,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这时,我们不能去打扰孩子的思路,她经过自己的触摸,感知,慢慢地感受两个物体之间的细微差别,她的观察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看到孩子根据内在的法则发展自己的能力,我感到很高兴,只有有过这些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快乐!</p> <p>观察时间:2023年3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廉珺然</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空间敏感期</p><p>观察内容:第一节课过后,老师带领小朋友去户外活动,小朋友们都追逐打闹,却发现言言总是蹲在墙角,老师走过去一看,原来地上有一个下水道的小洞,洞口很小,言言总是找各种小石头小东西往里投,塞东西到洞洞里已经成了他乐此不疲的工作。看他一趟又一趟的忙着,专注力早已超出平常。在他的脸上看到的是兴奋和满足。</p><p>观察分析:空间敏感期儿童会发现,一个空间里边的东西能抖出来,外面的东西能塞进去,所以儿童见了洞洞就会把一个东西塞进去。</p><p>建议:给孩子爱和自由所有的孩子都会在这个年龄段有所需求。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王博栋</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求表扬</p><p>观察内容:有一天豆豆小朋友在排队喝水,我表扬了他。博栋本来在旁边等待取水,听到我的话以后立刻排到了队伍里面,快轮到他的时候,他还特意跟我说老师 我排队了,我微笑地表扬了博栋,对他说“博栋真棒 希望大家都和博栋学习”,后来喝完水博栋还一定要跑到我面前给我看“老师我喝完啦”。</p><p>观察分析:在生活中,成年人有时候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很对的事情会寻求别人的表扬,小朋友也是一样。他们寻求表扬其实是想让我们关注他们,认可他们,并且我们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励他们有更好的表现。</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郝梓霖</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这是你自己选的</p><p>观察内容:讲绘本故事时,老师拿来两本绘本故事,我们要选择其中的一本绘本讲,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讲那一本,大多数小朋友选择 《我的爸爸》这本故事书,然后老师开始讲故事。讲到一半时,梓霖小朋友有点不想听这个故事要求老师换讲另一本。老师对梓霖说:这是我们大家选择的,你们选择了它,就要接受它,你要对你的选择负责。</p><p>建议:当孩子们有了选择自由的时候,就意味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无论一开始是否正确,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负责,学会思考和判断,这就是他最为宝贵的成长过程。</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夏祥菡</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秩序感</p><p>观察内容:祥菡是一个秩序感很强的小女生。有一次上厕所回到教室,其他小朋友都坐下来了,她却还在一个小朋友跟前站着,我问他祥菡你怎么了?她说老师赫赫坐着我的椅子了,刚才我坐在这里的。然后我请那个小朋友离开回到她原来的位置上,祥菡小朋友这才坐下了。</p><p>观察分析: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这个时期,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p> <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司婧语</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玩积木</p><p>观察内容:婧语小朋友比较喜欢玩积木,只要我们玩积木,婧语小朋友总是最开心的,早晨来到幼儿园,有的小朋友还在打闹的时候,婧语总是第一个拿起积木排起高高的积木,然后再开心的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看,收玩具的时候总是恋恋不舍。</p><p>观察分析:婧语喜欢排积木,喜欢自己动手去操作实践,喜欢去想像创作,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该鼓励孩子去排自己想排的,大大增加了孩子想像创作力,让孩子的童年生活越来越丰富。</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李宇泽</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请你遵守规则</p><p>星期一早晨,升国旗的音乐响起来,小朋友们都开始收拾自己的工作,准备参加升旗仪式,小朋友们都很安静地在小便洗手喝水,几个小朋友收拾完以后,大声地在交流,迪迪在洗手,听到喧嚷的声音,就赶紧跑出来,说:请你们小声说话,太吵啦,说完就又回卫生间继续洗手。</p><p>观察分析:</p><p>迪迪已经把规则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在所处环境的变化中,会把自我的规则意识与周围的环境交流,从而强化这种意识,家园共育的工作中,家长和老师们尽量认同孩子的这种秩序感,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刘煜晨</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内容: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我发现豆豆小朋友最喜欢翻看阅读区的书籍。今天下午阅读活动时,小朋友又像往常一样,选了自己喜欢的绘本书。他看得很仔细,一页全部看完了,才翻到第二页。时而微露笑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托着下巴,时而拍拍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看图,表情甚是丰富,我上前询问,“你看的是什么书呢,能给我讲讲吗?用一个手指指着书上的一副图,另一只手在我胳膊上轻轻拍了两下,“老师,我给你说,”他指着正在看的一副图,津津有味地告诉我。</p><p>观察分析:如果给孩子选择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适当收看科教类的节目,也会丰富孩子的阅历和视野!</p> <p>观察时间:2023年6月</p><p>观察地点:小四班</p><p>观察人物:刘俊赫</p><p>观察老师:刘老师</p><p>观察事件: 是不是快要放学了?</p><p>观察内容:赫赫是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有一天刚刚吃完加餐,就跑过来问我:“老师,是不是快要放学了?放学就是要回家了”。我笑着对他说:“对呀,吃完了加餐,我们在唱会儿歌,放松一下,就该放学啦”!他听了以后很高兴,还对我说了句:“老师,我喜欢上幼儿园”。</p><p>观察分析:赫赫属于那种听话的乖孩子,并且从来不会和老师打小报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