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子和: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及所属各团组织沿革发展简史

陈延军律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刘岱峰表侄陈延军律师与刘岱峰之孙刘卓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陈延军律师</b></p><p class="ql-block"> 陈延军“文武双修”,1995年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越录取线13分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2013年11月在首届武术国考中以高分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称号,被称为“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国家级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监事。</p><p class="ql-block"> 现任北京律协军民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从事山西军史方面研究。</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4%B8%96%E8%8B%B1/19237?fr=kg_general&_swebfr=220111" target="_blank">王世英,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山西省长、省委书记</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dwqwdh" target="_blank">原国家计委顾问刘岱峰逝世</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rnlzmy1" target="_blank">财政部代部长戎子和同志逝世</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rb3smbg" target="_blank">戎子和:刘岱峰对中国革命的两大贡献:一是在组建“牺盟会”过程中的重大贡献;二是在山西十二月事变中的功劳。</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3d39xh" target="_blank">戎子和:彭德怀在八路军总部欢迎山西牺盟会新军领导人刘岱峰同志的到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8qtmhdp" target="_blank">刘岱峰:牺牲救国同盟会三周年纪念感言</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amv9cvc" target="_blank">刘岱峰:如何认识晋西事件</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apj1999" target="_blank">韩钧谈晋西事变真相*</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fpdlm6" target="_blank">1950年6月7日:邓小平致刘岱峰信 2014年03月03日14: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9fxgd7" target="_blank">陈延军:邓小平亲自决定为山西新军冤假错案的平反</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bphi3xn" target="_blank">刘岱峰: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山西新军建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gq10fv" target="_blank">山西新军今何在?</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znhdly7" target="_blank">陈延军:参加过山西新军的开国将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mqtdmdz" target="_blank">山西新军209旅演变“万岁军”解放军38军113师337团发展沿革图</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1nyr9o" target="_blank">山西新军今何在 (一) 决死第一纵队</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0wbi7z" target="_blank">陈延军:山西新军决死第二纵队后来发展如何?曾参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2tnrpo" target="_blank">戎子和: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及所属各团组织沿革发展简史</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m1x2bx" target="_blank">陈延军:山西新军决死第四纵队及所属各团组织沿革简史</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kdcm9o" target="_blank">陈延军:漳南大渠命名背后——一封来自抗战时期刘岱峰厅长的信件</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l4chna" target="_blank">向守志、张玲夫妻对刘岱峰同志深刻的印象</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bgwbsya" target="_blank">刘岱峰:淮海战役,解放军吃着猪肉抽着香烟,南京则昼夜生产大饼空投前线</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fz8hck2" target="_blank">刘岱峰:紧张忙碌地后勤工作</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gm99qor" target="_blank">【难忘峥嵘岁月】一颗赤子之心,一腔赤诚情怀——记公安部老领导刘京</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山西新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岱峰与爱人江冬(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原国家计委顾问刘岱峰逝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国家计委顾问、正部级离休干部刘岱峰,于7月27日不幸在京逝世,终年77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刘岱峰同志的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并将遗体献给国家进行医学科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岱峰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太原被捕脱党。1945年10月经党中央批准,由邓小平、薄一波同志介绍,重新入党。历任山西新军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边区贸易总局局长,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供给部长,华东区财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西南区财委副主任,云南省副省长,国家经委、建委、计委副主任等职。他为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的统一和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以后,刘岱峰长期在财经战线担任领导工作。虽工作调动比较频繁,但总是顾全大局,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在十年动乱中,他坚决抵制极“左”路线和“四人帮”的丑恶行径。他被诬陷为阎锡山的特务遭到残酷迫害和长期监禁,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对党怀有深厚感情,保持革命者的高风亮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在国家计委担任顾问,带病坚持工作。他善于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刘岱峰始终保持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刚直不阿,坚持真理。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刘岱峰的一生是无私奉献、勤于奋斗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刘岱峰病重期间,宋平、薄一波等领导同志曾打电话或派秘书前去慰问,余秋里等同志还到医院看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8月9日《人民日报》)</p> <p class="ql-block">  戎子和(1906年-1999年3月20日),原名伍胜,山西省平鲁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抗日战争,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1948年起出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49年作为中共三人代表之一,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工作。1949年后,出任财政部副部长。1952年至1953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代部长。其后出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任财政部顾问,并于1978年至1988年均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99年3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山西新军今何在 (三) 决死第三纵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死三纵队辖七个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团、八团、九团、游击十团、游击十一团、保安九团、保安十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政委:戎子和</b></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董天知</p><p class="ql-block">纵队长:陈光斗</p><p class="ql-block">参谋长:颜天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团团长:王子玉、张济</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马适安、郭鸿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团团长:白英杰、孙瑞琨</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纪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团团长:赵世铃</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任行舰任映仑、郝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击十团团长:雷震</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戴云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击十一团团长:李卜玉</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杨绍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专署保安司令:戎子和</p><p class="ql-block">参谋长:王子玉</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车敏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安九团团长:于文化</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高体乾、张恒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安十团团长:卢有年、李綮之</p><p class="ql-block">政治主任:陈学文、宋之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新军决死第三总队是在老底子的决死第三总队上面发展起来的,见上篇决死第一纵队开篇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死第三纵队的纵队部是37年12月下旬组成的,下辖决死第七总队(原老底子第三总队) 、决死第八总队、决死第九总队。后又组建了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和第三十二团,以及属于决死第三纵队统一指挥的山西省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九团和第十团。截至1939年,决死三纵队发展到8个建制团,共8000余人,成为一支有相当军事装备和初经战斗锻炼的抗日武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三纵队各总队、团来源如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总队:原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是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十团改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总队:与第七总队一样源出原第三总队,是用扩充的新兵组成的,干部是从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抽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总队:由原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六团的2个营和第七团的1个营组建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击第十团:此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 是38年3月成立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民大四分校)游击第一支队和38年初组成的同蒲铁路工人武装自卫队;2) 是38年6月成立的民大四分校游击第四支队;3)是38年7月由夏县游击支队第二区队改编成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十一支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击第十一团:它的前身也有3个部分:1)是由临汾游击队改编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二支队;2)是由安邑牺盟会组织的运城盐池工人和农民游击队改编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五支队;3)是冀城游击队和梁友游击支队。1939年夏,临汾皇协军约1个营反正后也编入该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二团:它的前身有两个部分:1)是1939年2月组建的政卫四支队(由翼城、浮山、阳城和沁水县的自卫大队合编而成);2)是纵队军政干校一部和第五行政区民族革命中学部分参军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安第九团: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一支队和政治保卫营合编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安第十团: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一、第二支队合编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在上篇决死第二纵队篇里提过,决三纵于38年3月组建了游击第十支队,39年2月,这个支队与汾西支队合编为游击十二团,归决死二纵队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死第三纵队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已经被阎锡山分成了两个旅:独立第三旅下辖第七总队、第八总队、第三十二团;第一九七旅下辖第九总队、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各团均有新番号,但未能启用,故在此沿用原番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死第三纵队与决死队其他的部队比较的特点就是共产党的基础比较薄弱,百分比要小三四倍,而且党员分布极不均匀,尤其是第七、第八、第九总队。因此在“十二月事变” 中,决三纵的损失是比较惨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月事变” 后,决死第三纵队剩余的部队经整编后列入八路军第二纵队序列,不久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决三纵改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所属部队组成了第七、第八、第九3个团。第七团是由保安第九团和保安第十团合编的保安团改编而成;第八团由第三十二团改编(注:此处第三十二团已经是整编过的了,原游击十一团余部编为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原第三十二团余部编为第二营,高平独立营编为第三营) ;第九团是由原游击第十团和平顺独立营合编。几个月后,第八团撤销建制,部队编入第七、第九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后的日子里,决七团和决九团脉络清晰,没有大的变动,抗战结束后,决七团和决九团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十三旅的第六十七团和第六十九团,其第六十八团由汾东游击支队改编而来。这个第二十三旅也是晋冀鲁豫组建的第一个八纵之副产品,八纵当年组建是为了顶四纵欲赴东北的空缺,但四纵不走了,八纵只好解散,下属的部队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旅呢?四纵顺口把第二十二旅给吞了,即后来的第14军41师;第二十三旅作为独立旅先太岳,再太行,最后又回到太岳,就是本篇所叙述决死第三纵队的余脉;第二十四旅一直孤悬陕南,后来名义上划归四纵改为第十二旅,大名鼎鼎“陕南十二旅” 就来源于此,但跟陈赓兵团并没有太多瓜葛,倒是跟解放战争之初起义的西北军第十七师(原属西北军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 一直并肩作战,因此后来跟第十七师一起组建了第19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解放战争中期,建军二十周年的那一天,晋冀鲁豫才又建新的第八纵队,原第二十二旅被四纵拿走了,只好以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太行军区、太岳军区) 三个独立团组建新的第二十二旅,第二十三旅就是本篇主角时太岳军区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也是以太岳军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军分区的3个基干团新组建的,这就是后来志愿军里出名的第180师之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的这个第八纵队属于相当两头冒尖的部队,出了个180师,但是也出了第二十三旅这样一支威风凛凛的铁军,日后大名鼎鼎的“临汾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后,原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被编入第18兵团第60军第179师,三个团分别为第535、第536、第537团,直到85年大裁军第60军撤销建制,第179师被编入第12集团军,98年缩编为第179旅,再一次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临汾旅”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及所属各团组织沿革发展简史</b></p> <p class="ql-block">  我军著名部队“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及其下属各团(总队)的组织沿革史,该纵队在晋西事变前曾发展到八个团(总队)共九千余人,但在事变中却遭到严重损失,三个主力团叛变。经过重新整顿后,决死三纵队虽一度被缩编为两个团,但也同时走上了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b>1938年决死三纵队部分领导在山西长治,右一为政委戎子和,右二为参谋长颜天明</b></p> <p class="ql-block">决死三纵队最初是1937年12月由决死第七、八和九总队合编而成,纵队长陈光斗和参谋长颜天明都是脱党分子,政委是积极分子戎子和,政治部主任是地下党员董天知。这样从一开始,三纵队就处于进步力量的领导下,这种局面当然是为山西军阀阎锡山所不容许的,所以才半年时间,陈光斗就被调回山西秋林任新军副总指挥就,实际上被架空,纵队长由颜天民接任,同时阎锡山又相应提拔了一些顽固派旧军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原沦陷后,决死三纵队转移到晋南地区,后开辟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行政上称为第五行政区,由原决死七总队队长、进步旧军官王子玉担任副司令员。第五行政区后陆续成立四个保安支队和一个政卫营,秋林会议后整编为保安第九、十团。这期间晋东南各地又陆续出现了由各地下党组织的游击队,分别被整编为游击第十、十一团和第32团,以上五个团在指挥上也全部纳入三纵队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秋林会议后,为控制三纵队,阎锡山宣布取消纵队部和政委制,并将三纵队主力六个团分拆为晋绥军独立第三旅和第197旅,除第32团外各团也都定了新番号,但因为晋东南天高皇帝远所以各团的新型号没有使用。戎子和、董天知等也见招拆招,除了对顽固派旅长赵世铃的第九总队不能完全掌控外,对其他团都作了可靠布置,但由于部分领导的麻痹大意,使其中混入了伪装的两面派分子,进而导致后续反顽斗争的失利。</p> <p class="ql-block"><b>决死三纵队长戎子和、政治部主任董天知</b></p> <p class="ql-block">第七总队前身是成立于1937年5月的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十团,该团招募了来自晋中、晋南19个县的1600余名进步青年和小学教员,整编为三个营十二个连,由顽固派旧军官李冠军担任团长,各级军官也均系旧军官,政工干部则均出自太原军政训练班和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9月,教十团被改编为决死三总队,阎锡山起初想用这支新军坚守太原,但在八路军劝说下即调该团前往晋南开辟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扩编为决死三纵队前,原总队长李冠军得知升职无望,企图率部叛变但被挫败,李冠军后被押往第二战区司令总部,并自杀身亡。事后第三总队主力被改编为七总队,另抽出部分干部和部队与晋南新招募的青年合编为第八、九总队。部队改编后由王子玉任总队长,董天知兼政治部主任,王子玉调职后由表现相对进步的旧军官张济接任总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决死七总队改属独三旅,为了预防阎锡山搞事情,地下党员卢正维被提拔为第一大队长,再加上九个中队长中有四个是地下党员,进步势力原本是具有一定反击力量的。但总队政治处主任、积极分子郭鸿璜才21岁,年轻没有经验,没有识破张济的真面目。后者经常在公开会议上大骂顽固派,表示不会跟着阎锡山,连纵队政治部主任董天知也认为其“没问题”,这都为之后七总队的叛变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b>1938年7月,决死三纵队部分指战员在勘察地形</b></p> <p class="ql-block">第八总队是1937年12月由决死三总队抽出部分军事干部,加上军政训练班、教十团和随营第三分校的部分学员,以及在晋南地区招募的农家子弟组建而成,很快发展到三个大队十个中队的规模,总兵力1500余人。总队长起初为旧军官刘宝堂,后换为顽固派旧军官白英杰,政治处主任起初为地下党员秦淮,后秦淮调去民大任教,主任由纪忠接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英杰虽然立场顽固,但打仗和指挥还是有点能力,在1938年5月对日伪军的秦岗战斗中,三大队长李荫汉英勇牺牲。同年冬,大后方电影摄制组还来到晋东南根据地,将八总队体育比赛和检阅民兵的场景拍入战地纪录片《华北地方是我们的》,在后方公映并引起不小反响。秋林会议后白英杰调任决死二纵队196旅旅长,总队长由表现相对进步的孙瑞琨接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决死八总队改属独三旅,为了预防阎锡山搞事情,八路军干部陈明被提拔为第三大队副队长,此时全总队的九个中队长中有五个是地下党员,再加上倾向进步的八中队长李志刚,进步势力原本是占用优势的。但政治处主任、北师大毕业生陈士平盲目信任伪装进步的两面派分子孙瑞琨,为之后八总队的叛变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b>1938年决死三纵队部分领导转移途中聚餐,左一政治部主任董天知</b></p> <p class="ql-block">第九总队是1938年1月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六团的两个营和第七团的一个营合编而成,总兵力三个大队十个中队共1250多人,总队长是顽固派旧军官赵世铃,政治处主任是积极分子任映仑,军官均系教导团的旧军官、军士,政工干部则来自军政训练班。赵世铃起初表现还不错,3月初八路军朱总司令还应邀到九总队作报告,对该总队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移到晋南后,由于与上级组织一度失去联络,总队政治处主任任映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没在总队里建立地下党组织,使得地下党在该总队的控制力明显偏弱。一直到1939年秋,积极分子郝廷珖才被纵队部派来担任政治处主任,试图重建和发展地下党组织,结果引起赵世铃的敌视,赵世铃党羽与政工干部之间多次发生争吵,甚至几度拔枪威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早在1939年春,赵世铃去秋林受训被阎锡山任命为第197旅旅长后,其态度就明显转向顽固,经常和政工干部对着干。为了压制赵世铃,纵队领导采取了一定措施,比如提拔与赵世铃有矛盾的旧军官王寿堂为代总队长,另提拔一些地下党员为中队长。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实行得有些晚了,再加上纵队领导始终顾虑重重,不敢对态度嚣张的赵世铃采取措施,最终酿成大错。</p> <p class="ql-block"><b>1938年朱总司令在山西长治给三纵队干部训话</b></p> <p class="ql-block">游击第十团前身是1938年3月由山西民大四分校六队的300名学员编成的民大四分校游击第一支队,队长是原红四方面军干部雷震,4月这支部队收编了地下党员王祖尧组织的铁路工人自卫队200余人,6月又收编民大四分校游击四支队200余人,7月又收编夏县游击队二支队500余人。1939年秋林会议后该团被编入第197旅,旅长赵世铃曾几次阴谋要雷震把进步干部组团送去旅部,但都被雷震以各种借口顶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击第十一团前身是1938年春旧军官李其昌在临汾农村组织起的三纵队游击二支队,后陆续收编由安邑县工农组成的游击五支队、翼城县游击二支队和翼城县游击五支队,团长仍为李其昌,后为进步旧军官刘修堂。1939年秋林会议后,该团被编入第197旅,并收编了两个起义的伪军连队,任命起义连长牛善斋为一营长。至晋西事变前,该团因对日、顽作战减员,被缩编为两个营共100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32团前身是1938年11月由翼城等六县人民自卫大队合编成的政治保卫四支队,支队长是从决死一纵队调来的红四方面军干部胡正平,起初辖三个大队共1200余人,后集中整编时,一些战士因不愿离开家乡而自动离队。1939年7月,四支队转移到晋东南根据地,改称第32团并纳入独3旅建制,后来的志愿军第180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干部郑其贵也在这一时期被调到该团,化名孙澋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击十团团长雷震,32团团长胡正平</b></p> <p class="ql-block">保安第九团前身为1937年壶关县长、地下党员张恒业组建的县自卫总队,次年2月,参加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地下党员高体乾调来担任总队长,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军事素养。3月,总队改称晋东南游击第一支队,四个月后改称第五行政区保安一支队,1939年6月与政治保卫营合编为保安九团。该团团长起初为顽固派旧军官于文华,后地下党组织抓住他贪污的把柄将其驱逐出部队,并由高体乾接任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安第十团前身为1938年7月由晋城、沁水县游击队和潞城县独立营合编成的第五行政区保安二支队,支队长是旧军官卢有年。1939年6月,该支队与由民大六分校的四支游击队编成的保安四支队合编为保安十团。8月,卢有年与晋绥军将领孙楚搭上关系,开始密谋叛变,地下党书记高治国发现了卢有年的阴谋,并说服第五行政区保安副司令员王子玉将保安十团驻地调到保安九团附近,以防万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下旬,被阎锡山任命为第三行署主任的晋绥军将领孙楚率两个连抵达晋东南地区,并在背靠蒋军五个嫡系军的有利形势下开始发展三纵队的旧军官叛变。11月下旬,卢有年在孙楚命令下企图叛变时被地下党识破,被迫挟持团部20余人及一个连叛逃,王副司令员的老部下李契之后被任命为团长,并协助地下党解除了有叛变危险的一、五、六连的武装。李契之随后率一个半营去追击叛逃的二连,结果因遭到蒋军第47军围攻而不得不撤回。</p> <p class="ql-block"><b>保安九团团长高体乾,被害的196旅政治部主任张凤阁</b></p> <p class="ql-block">12月初,孙楚开始陆续组织顽军捣毁第五行政区的后方机关和各县政府,面对孙楚的步步紧逼与决死一、二、四纵队陆续开始与阎军决裂或是清洗旧军官的局面,纵队领导不仅未能及时处置顽固派分子赵世铃、盲目信任两个两面派总队长,还在这关键时刻陆续离开岗位去开会,给顽固派分子发起叛乱造成了可乘之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23日,第八总队长孙瑞琨及其副手、队附袁士琏首先发难,在沁水县苗沟村开会时逮捕政工干部及进步军官40余人,并杀害总队政治处主任陈士平、一大队指导员阎彦之等八人,随后其率部投靠了孙楚。两天后,独3旅旅部也在参谋主任李翔初、副官武振裔的欺骗下,以“躲避叛军袭击”的名义投靠到孙楚那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26日,第七总队长张济也发动叛乱,以开会之名诱捕了总队政治处主任郭鸿璜、第一大队长卢正维等24人,其中包括前来避难的第197旅政治部主任张凤阁与第九总队政治处主任郝廷珖,这些干部后来也都被移交给孙楚。在翼城县执行任务的三中队长戴铮识破了张济的阴谋,带领全中队100余人经四个月的转战成功归队,两个月后六中队分队长师府洋也带着70余人成功脱离叛军并回到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b>1940年1月游击十团与决死一纵队胜利会合</b></p> <p class="ql-block">12月27日,第197旅旅长赵世铃召开第九总队干部大会,公开宣读阎锡山要他叛变的密令,宣布正式叛变,不过为安抚人心,他只逮捕了平时与他斗争最坚决的组织干事杨凤鸣,对于其他政工干部的去留则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道游击十团团长雷震真实身份的赵世铃还企图拉拢其一起叛变,斗争经验丰富的雷震假装答应,却暗中率全团迅速转移,安全抵达决死一纵队控制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得知三个总队陆续叛变后,游击十一团团长刘修堂迅速率该团二营掩护包括戎子和、董天知在内的纵队政治部及第五行政区后方机关转移,一营营长牛善斋果然叛变并前来袭击,结果遭到二营六连痛击,不得不撤退。随后二营营长卢育桐也带着该营四、五连叛逃,但八路军第344旅687团问询赶来追击,救回被挟持的二营官兵20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32团则由于不明情况,前来寻找纵队政治部时才发现政治部已经不知去向,28日,在遇到八路军第687团一个单独活动的连队后,该团才成功归建,但其派出去打游击的三个连则都被晋绥军独立第八旅缴械。为反击独八旅,1940年1月16日,第32团配合八路军第687团在高平县南部杨村全歼独八旅第13团,活捉团长陈树华以下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b>整编后的三纵队两任副司令员郭国言、鲁瑞林</b></p> <p class="ql-block">晋西事变后,损失惨重的决死三纵队各团余部陆续集中起来进行整顿,其中保安九团与保安十团余部合编为保安团,后改称三纵队第七团,辖三个营共1200余人,团长为红四方面军干部余能胜。游击十一团余部被编入第32团,改称三纵队第八团,团长为红军干部宋绍廉,1940年6月该团分别编入第七、九团。游击十团则在补入平顺独立营后,改称三纵队第九团,团长仍为雷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死三纵队整编后,纵队长仍为戎子和,原参谋长颜天民调决死一纵队工作,政委董天知由于在百团大战中牺牲,先后由傅雨田、王一伦担任政委,包括红四方面军干部刘昌毅在内的一批干部也被调来担任要职。1940年12月,在主力部队地方化的要求下,三纵队机关兼任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同时又恢复第八团建制,下辖四个连,团长为红四方面军干部郭本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1942年,华北敌后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决八团再度被撤销,决死三纵队副司令员、红四方面军干部郭国言也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后由红四方面军干部鲁瑞林继任副司令员,此时全纵队兵力仅剩两个团约1700余人。1943年春,纵队司令部、三分区司令部由并入八路军第385旅,到当年夏三纵队实力下降到历史最低潮,仅剩1270余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徐向前为临汾旅颁发牌匾</b></p> <p class="ql-block">直到1944年华北敌后战场形势开始逐渐好转后,决死三纵队的两个团实力才逐渐恢复,到1945年10月抗战胜利时,决七、九团分别恢复到三个营十一个连的规模,此时决七团团长为红军干部黄定基,政委为张向善,决九团团长为程英林,政委为郑其贵。1945年12月,决死三纵队与汾东游击支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3旅,即大名鼎鼎的“临汾旅”,这支部队后来发展为解放军第18兵团60军179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179师《临汾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攻克临汾”定威名</b></p><p class="ql-block"> “光荣的临汾旅” 是一支铁心跟党、战功卓越的荣誉部队。前身为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于1937年冬在山西长治地区组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179旅简介</b></p><p class="ql-block">步兵179师前身是45年12月13日以山西决死三纵队为基础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下辖:67,68,69团,全旅共4975人,旅长:黄定基,参谋长张振华,政治部主任郑其贵。同年7月改番号为太行军区独立旅。同年11月改番号为太岳军区第12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成立,该旅隶属第8纵队建制,全旅5908 .同年10月该旅参加运城打援战斗,歼敌团长以下1000余人。同年12月再次参加运城战役,担任主攻任务,共歼敌5000余人。此战该旅69团7连战士车元路7次冒生命危险向战友传达首长指示,被纵队授予“钢铁勇士”称号,67团2营和69团2营分别被授予“攻运先锋营”称号,69团4连被授予“开路先锋连”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48年3月7日,该旅参加了临汾战役,经过72个昼夜的艰苦战斗,解放了临汾。战役中该旅歼敌6000余人,缴获火炮205门,机枪358挺,长短枪3034支。枪炮弹109万发。6月4日徐向前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授予该旅“光荣的临汾旅”的称号。同时该旅侦察排长李来龙,工兵排长张贵云,68团8连副连长张德兴分别被授予“侦察英雄”,“工兵英雄”,“战斗英雄”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月10日,该旅参加了晋中战役,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歼灭了阎锡山的“亲训师”(72师)和“亲训炮兵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该旅在山西太谷扩建了炮兵大队,辖:山炮连,重炮连,战防炮连三个连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参加围歼国民党赵承绶集团,歼敌第9总队,此役该旅歼敌近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5日,该旅参加了围攻太原的战役,捣毁阎锡山老巢的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9年3月5日,该旅在太原东山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79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肖新春,副师长吴仕宏,副政委郑其贵,参谋长门国梁,政治部主任张向善。所属67,68,69团分别改番号为535,536,537团。4月24日,全师参加攻克太原的战斗。7月12日该师随军进军大西北,参加扶眉战役,在扶丰地区堵住了国民党逃敌177师。歼敌2691人。8月29日,该师参加秦岭战役,为60军右路纵队。12月30日,该师达到四川成都,参加了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0年2月,该师进入茂县地区,兼茂县军分区,协助地方建立政权和剿匪。6月13日,奉西南军区命令将国民党起义的95军126师编入该师,全师共13051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1年2月,该师奉命改编为志愿军第60军179师,入朝参战。3月18日,该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该师从铁原西白石洞等地域发起进攻,并突破联合国军土耳其旅的阵地,割裂了土耳其旅和美25师的联系。并顽强的阻击了美25师的西援。5月16日,战役第二阶段发起,该师为3兵团预备队,随15军推进。从4月22日---6月7日,该师共歼敌3000余人,俘虏50人,击落敌机2架,击伤敌机2架,击毁坦克10辆,汽车50辆。 52年10月8日,该师随军转入东线防御。 53年5月,该师参加了东线和中线夏季反击作战,首创一次歼敌一个团的范例,荣获“联司”和兵团通报表彰。朝鲜战争中该师共击毙击伤敌军2万余人,俘敌531人,击落击伤敌机245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3年10月4日,该师凯旋回国。12月进驻安徽蚌埠,22日在安徽嘉山组建炮兵559团。 54年2月,部队进行整编,执行新的编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0年10月,军委指定该师为南京军区战备值班满员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0年3月,该师535团参加了合肥“特殊钢厂”的建设,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1年2月,陆军181师坦克自行火炮283团划归该师建制。该师执行南方甲种师编制。 9月该师移防安徽滁洲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2年6月,该师由安徽滁洲开赴福州集结,防止台湾蒋匪军窜犯大陆,11月蒋匪窜犯大陆的阴谋被粉碎,该师奉命移防江西上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3年7月,返回安徽滁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4年3月,全军掀起了学习12军郭兴福教学法的大练兵,该师涌现出了一大批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全师有1个连,1个排,19个班,受到了总部和南京军区的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7年8月,该师奉命从安徽滁洲移防江苏南京执行“三支两军”任务。9月坦克自行火炮283团调归坦克9师建制。12月该师兼南京警备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9年6月,炮兵559团改称179师炮兵团,10月该师解除南京警备区任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陆军窗口”扬军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荣的临汾旅”是一支对外开放、作风优良的窗口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临汾旅”奉命担负起迎外表演任务,向世界开放了营门。至今,旅先后接待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府首脑、军事和民间代表团的外宾13000余人次,为外宾进行军事科目展示600余场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1年3月4日,该师奉军委命令对外开放,并开展迎外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9年该师派出1800余名战士,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82年11月,该师执行北方甲种满员师编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3年10月24日,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将军在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政委郭林祥将军的陪同下视察该师,并检阅了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5年10月1日,60军被裁撤,该师划归12军建制,按北方乙种师进行整编。第537团为实兵团对外开放,535团,536团改为教导团,负责军建制内高炮,地炮新兵训练,原教导队撤消。改番号为12集团军第179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8年6月3日,在该师被命名“临汾旅”40周年之际,徐向前元帅给该师发来贺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9年2月,该是按新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进行整编,535团由教导团改为甲种步兵团兼南京军区特种警备团。536,537团为乙种步兵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0年代后期该师缩编为旅,改番号为12集团军179旅。部队组建以来,共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4人,其他功臣1.16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日,在国庆大阅兵中,有这样一支方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首次亮相;它,满载荣誉;它,点燃无数人的雄心——它就是战旗方队🇨🇳《光荣的临汾旅》。</p> <p class="ql-block">百面战旗引领铁甲方阵,猎猎雄风扬军威展国势。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百面荣誉战旗,集中受阅,昭示着人民军队的使命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