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先看一下人体凝血的过程:在血管受损时血管收缩,以减少局部血流。然后血液中的血小板被激活,迅速聚集到血管破损处,堵住决堤的破口。同时,血液中还有许多凝血因子,平时安安静静的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一旦收到血管损伤的信号,就会立即反应,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最终使纤维蛋白原(Ⅰ因子)活化,织成纤维蛋白网,网住血小板、红细胞等成份,形成牢固的血栓。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酶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抗凝药物主要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的功能。静脉血栓多为红细胞血栓或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是凝血因子的激活,因此以抗凝血因子为主,如房颤、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p> <p class="ql-block">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因为血小板在动脉血的密度要比在静脉血的密度大,各种化学作用致使血小板非常容易在损伤的内皮上集聚,所以动脉系统最容易发生内皮损伤。动脉血栓多为血小板血栓,随后为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就是血小板聚集,因此以抗血小板为主,如冠心病、脑梗死、周围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p> <p class="ql-block">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使用较多。而抗凝药常用的有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