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冰

郑海明

<p class="ql-block">  昨天中午一点多,冒着四十一度的酷暑,去首都体育馆,陪着小外孙女滑冰。酷暑、滑冰,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室外气温41度,体育馆内体表温度20度,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在地面结冰形成冰场,冰面恒温却保持着零下6度,冰场冰面平整光滑,还有一定的硬度。</p><p class="ql-block"> 看到首体冰场,就会勾起50年前的山西省雁北地区朔县师范学校为体育专业的学生自浇的滑冰场。那时的冰场只有在冬天零下20多度的室外空阔的场地内通过几次浇水逐渐成冰。就在这样的冰场上也让我们这些50后的体育学子们体悟了冰上运动项目,虽然学习时间短,冰场冰面不太平,但同学们通过刻苦练习,反复琢磨,大部分同学能在冰面上左右倒脚滑行,练速滑的已经有起跑、加速的味道了。当时我穿的是冰球鞋,也只会左右倒脚前滑、后滑,急停。时隔50年的现在,虽记忆犹新,但,实际操作却跟不上,上冰后也只能慢速的倒重心蹬地前滑。尽管如此,也得感谢当时学校领导的重视,开劈场地,购置冰鞋(花样刀、冰球刀、速滑刀),同时感谢任课老师的耐心辅导,更回念当时白天、晚上同学们争分夺秒的互助互学的有趣习练场景:一帮一掺扶着练习,领上倒脚前行;个人倒脚蹬地滑行练习。跌倒了,爬起来,再次跌倒了,再爬起来,有时侯屁股着地,有时侯仰面朝天,有时侯相互碰撞在一起,笑的前仰后合。北方的数九天气,已然零下20多度,同学们带着棉帽或护耳、棉手套、护膝,顶着寒冬,沉浸在热闹非凡的冰面上,头上身上的汗水往外冒,时不时还有冰霜的显现。这样简陋热烈的场景实属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外孙女小学二年级,曾学习过一段时间的轮滑,有较好的轮滑基础,初次上冰,通过适应练习,很快就会较自由的在冰面上发挥轮滑技术。</p> <p class="ql-block"> 只能这样慢慢找回50年前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小外孙女比姥爷滑得好。</p> <p class="ql-block">  场地上有花样滑得好的,也有速滑滑得好的,有5、6岁刚学的儿童,也有80多岁已练多年的老人,还有爱好滑冰项目的大、中、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 小心依依的我用缓慢倒脚侧蹬的动作滑行着,不时地寻着丟失的重心,尽管十分小心也不能避免摔跤。</p> <p class="ql-block"> 小外孙女通过轮滑技术的发挥,在冰面上前滑的动作基本上自如了。</p> <p class="ql-block">  分心了,失去重心摔跤了,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两个冰场,两种人生,50年的时差,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朔师冰场,自力更生,穷策穷力,圆体育学生滑冰学习之梦。</p><p class="ql-block"> 首体冰场,高科技,高规格,圆大众体育普及冰上运动之梦。</p><p class="ql-block"> 做到了,朔师冰场,50年前圆梦成真。 </p><p class="ql-block"> 做到了,首体冰场,国家一流的滑冰场地,在酷暑期间还为大众开放,小孩、老人滑冰之梦也已成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