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雕小刀会“太平通宝背日月”纹金质钱币鉴赏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四年(1854 年)上海反清复明组织“小刀会”铸“太平通宝”小平钱。材质多为黄铜,其币文似常平式,太平二字较扁、通宝二字较长,特别是背上为日纹、下为月纹。日月为明,即为反清复明之意。目前所见有两种版式。</p><p class="ql-block"> 一是背穿上下“日月”图饰。</p> <p class="ql-block">一是穿上月牙图,穿下汉字“明”。</p> <p class="ql-block">  因“太平通宝背日月”钱,其系起义军钱币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加之又仅在上海地区铸行,流通区域窄,存世量也较少,收藏价值固然会较高。品相好的市场价格在万元左右,品相弱者也在数千元。但是,收藏者需要注意区分另外几种“太平通宝”钱。</p><p class="ql-block"> 1/北宋太宗的第一个年号钱也是“太平通宝”钱。其材质精良,有青铜、白铜,铁质。钱文字体隶书、篆书对钱。有正字、大字、小字、阔字、长通宝类等,还有宽、窄缘,背星纹、月纹、星月纹,背满文等等,但唯独无“日月”纹。币文特征与小刀会的“太平通宝”差异比较大。</p> <p class="ql-block">2/南宋也铸有“太平通宝”,形制多为小平钱,材质为金或银,铸造精美,数量极少,钱文为楷书顺读,字文俊秀。使用性质应为宫廷赏赐钱。</p> <p class="ql-block">3/越南(古“安南”)也铸有“太平通宝”钱。</p><p class="ql-block"> 安南的“太平通宝”,币文“太平”二字较扁,“通宝”二字较长,背面通常磨损较大。常有藏友误认为是背面磨光的小刀会“太平通宝背日月”钱。安南的“太平通宝”价值不高,通常就是十多元一枚,藏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入手安南的太平通宝捡到了大漏。</p> <p class="ql-block">  我有幸从东北老藏家手中囊获一枚小刀会“太平通宝背日月纹”铜钱。其包浆虽薄,但与铜钱表面融合一体,观其自然舒服。无币文线条和钱面的凹痕无需深度研究,也可明显辩识是一枚手雕铜币。且本色本真,品相亦佳,实乃一枚难得好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从她的这种肤色判定它的铸造材质不一般,又测它的几何和物理参数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  直径24.8mm,厚1.9mm,窄穿5mm,币文及纹饰离地章高0.8mm。重5.98克。</p><p class="ql-block"> 我用自己惯用的屡试履爽的“金属圆柱体和材质比重逐渐接近法”(注意需除去钱币凹陷部分和穿口部分的重量)模拟计算出铸钱材质比重在17g/cm3左右。辩识其铸材含金量达80+%以上,则判定它是一枚手雕金币。在对其表面做清洗后,显出钱币的金质特征来。可以更清楚地用肉眼看到钱币滴刀刻、斧戳,圆钻的痕迹,与大清时期的朝代金币刻痕相似。</p> <p class="ql-block">  它是清朝时期,天地会之小刀会反“清”复“明”信物!按小刀会内部等级划分,此币应是小刀会上层“”舵主”之类高层人士才可能拥有的物品,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当年手雕铸造会非常少,存世当然稀罕!</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5日撰稿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