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解了思乡愁

凤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粽子解了思乡愁</b></p><p class="ql-block"> 文/陈凤鸣</p><p class="ql-block"> (一张粽叶一把米,一包一捆方有形。十年未尝此味道,再品更懂粽里情。)</p><p class="ql-block"> 我和爱人自从孩子考上大学后,在外打工已经十余载,今年总算在家附近做事,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乡历来就有包粽子过端午的习俗,端午节当天,粽子是乡下人餐桌上的第一道大餐。虽然上班的地方节假日没有假期,但多年没在家亲手包粽子过端午节,手难免痒痒,想试试自己的手艺退化了没有。</p><p class="ql-block"> 敢想就要敢做 ,于是,我叫爱人从他干活的山上采回了粽叶,我也去街上买回来了糯米、绿豆,外加蘸粽子吃的白糖、红糖,炖粽子的食用碱等。</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前一天,六点下班就急急忙忙骑着自己的电动小三轮赶回家。先去山上砍来一张棕树的叶子,作为捆绑粽子的绳子,再把粽叶洗干净,一起放锅里烫熟。然后就是淘洗糯米、绿豆,放入少量的食用碱拌匀,直至米色变为淡黄色。</p><p class="ql-block"> 把粽叶捞起,晾冷,再把棕树叶子挂在大门的门杠上,就开始重操我已经流失了十几年的包粽子手工艺。我们这里的粽子不像城里卖的那种扁扁的,方方的,而是尖尖的四个角。先把粽叶裹起来一个尖角,再把糯米装进去一点,用筷子压实在,这样这个角才会饱满好看。再装多数的米进去,用手压实,把露出来的粽叶用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捏住,盖在糯米上,往左或者往右横行折叠起三个角,快速用绳子从左手中指处往下,再往左手大拇指处往上捆绑扎实。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p><p class="ql-block"> 等把五斤米加一斤绿豆全部包完,快十点了,用木柴大火烧开炖煮一个小时之后,改小火焖煮一个小时。最后留一点火炭在灶坑里焖到天亮。</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一大早,赶紧捞起一个粽子看看煮得怎么样?还行,糯米的软烂,加上绿豆的点缀,清香顿时扑鼻而来。按照家乡的习俗,先敬灶神菩萨,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百事顺利。再敬逝去的亲人长辈,让他们感知晚辈生活安好,希望他们在天之灵安息,放心。然后再拌上一碗凉拌黄瓜,和在重庆工作回家陪我们过节的儿子一起,细品粽子的味道。软糯适中,香甜可口的粽子尝在舌尖,沉醉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的愿望,只盼年年岁岁月月都有好光景,一家人都能团团圆圆、平平安安。这应该正是当年爱国诗人屈原的初衷,忧国忧民,为了老百姓建言献策,却未能如愿,面对亡国之痛,最后以生命为代价,怀抱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泊罗江中。据说老百姓为了屈原遗体不被鱼类吞噬,用糯米包了粽子投放进江里,把鱼儿引诱喂饱。以后每年的这天,民间就以包粽子纪念屈原先辈,一直流传到至今。真心祈愿,我们人类,我们国家,永远国泰民安,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端午,自己亲手包了粽子过节,一家人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却让我很满足,让我明白了原来幸福其实很简单。</p><p class="ql-block"> 四川泸州叙永县江门镇陈凤鸣 作于二零二三年端午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