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行的伙伴往往一起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有的事儿过着过着就淡忘了……</p><p class="ql-block"> 唯有亲情,特别是弟兄姐妹之情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清晰。</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就是日后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一个。他从最艰难的日子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了成功,是我生活中永远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哥的名—-馥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 说起我大哥,就不得不先回忆一段往事:那是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曾给我们弟兄姐妹讲过,关于大哥出生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1944年5月14日(甲申 4月22日)。当时正值全国抗战期间,妈妈随父亲所属五十二军一道驻守滇南,以抵御日军从越南的北犯。</p><p class="ql-block"> 由于妈妈身子怀有大哥,被临时安置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个叫盘龙的小镇里上。</p><p class="ql-block"> 时值战乱,盘龙镇临时居住的房子也十分简陋。左右两个房间,外加一个厢房。那天的中午时分,家里不知是从哪里突然飘出一阵阵奇异的香气。左瞧、右看也都找不到这股香气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这奇异的香气又是那样的清新,淡雅。</p><p class="ql-block"> 谁也找不出答案、这时妈妈的肚子开始痛了起来,大约是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里就随着这股香气的飘逸——大哥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可见大哥真的是随着香气而来,父亲故给大哥取馥为名,字济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蹉跎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虽说大哥是随馥香而来,可却偏偏也没有赶上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大哥出生后的第二年,抗战结束。我爸即随五十二军赴越南海防接受日军投降。随后又随军从海防调防东北,妈妈带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大哥则跟随军家属一起乘海轮碾转越南河内、暂居香港(在香港妈妈又生下了我二哥)。之后又经过上海、一路而下,最后还是在今天江苏省的扬州长期定居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四九年全国解放以后,由于我父亲曾经效力于国民党。在我们弟兄姐妹的人事档案上,家庭出生(成分)一栏里,就只能填写(旧军官)。也正因为如此,对我们家日后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我们弟兄姐妹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大哥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加之当时家中日渐拮据的生活,大哥一心想着的就是能够尽快找份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p><p class="ql-block"> 找工作,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听妈妈讲过,大哥小时候生的很瘦小,想找份事做就更不容易了。可作为家里长子的大哥、并没有因为自己瘦小体弱而畏缩不前。</p><p class="ql-block"> 开始跟随远房舅舅,跑去南京做苦力、拖板车,每天给化工厂拉氧气瓶。瘦胳膊小腿的大哥,哪有什么力气?拉着沉重的一人多高的钢瓶,在燕子矶一带若是遇到上坡,即使出浑身力气、身体前倾的差不多贴上地面了也难以上行…..同行的亲戚最后也是实在看不下去,经再三劝说后还是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家兄弟姐妹的增多,经济负担更是越来越重了。</p><p class="ql-block"> 大哥从南京回来之后,又干过一阵又脏又累的弹棉花(就是把发硬的旧棉被撕碎...再重新加工成为蓬松的新棉被),恶劣的环境让大哥时常咳嗽、发烧….</p><p class="ql-block"> 大哥在弹花社待了一段时间后,打听到扬州附近郊区的施桥办了个包吃包住、半学习,半务农的农校正在招收新生,也算得上是管吃管住吧。大哥看了后不假思索地就赶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虽说也是学校,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务农,特别是逢上农忙,那就还得起早贪黑的忙碌,学习理所当然地先放在一边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每每想起,瘦小的大哥独自一人跑去老远的施桥乡,上一所半学、半农的农校,心里总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后,妈妈在给我们回忆起大哥时,又曾经讲过这么一段:为了让大哥尽快脱离农校,一天妈妈徒步赶往施桥(就为了省下几毛钱的路费)也许是路途太远,当年那弯来挠去的乡间小路,不知不觉就给走岔了。月光下的妈妈,深一脚浅一脚的赶路,一不小心就容易给绊倒,就这样借着清冷的月光走啊走....直至赶到了施桥农校见到校长,妈妈才顾得上瞧瞧自己摔破的双腿....</p><p class="ql-block"> 只见腿面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斑,那才真是钻心的疼痛。后来,也许正是由于妈妈赶来时那带伤的情景感动了校长,最后终于让农校同意办了转出(农字)的档案手续。第二天妈妈就把大哥给接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人生的波折</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值得庆幸的是,大哥从农校回来后不久,刚巧赶上了扬州技工学校的创办。首届招生,凭借着扎实的文化功底,大哥非常顺利地通过了扬州技校的各项考试。</p><p class="ql-block"> 二年后,扬州发电厂计划招收本市应届毕业生。大哥那年刚好毕业,给赶上了这难得的机遇。在技校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电厂的各项应试。</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60年代初,大哥进入了今天的扬州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 当初的扬州发电厂,是在扬州城最北端的湾头镇。其总装机容量仅为3.6万kw燃煤机组的小电厂,开始厂里各方面条件都挺简陋,大哥刚去的那年,交通也极为不便。至今难忘的是:大哥第一次带我去电厂参观时,还是在我们家附近的东关小码头,乘着厂里的小汽轮船,沿着东关大河一直往北、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天才麻麻亮大哥就带上我赶上了厂里接上班工人的小汽轮船,开了好久好久才到了湾头电厂。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属大哥工作所待的锅炉车间控制室。</p> <p class="ql-block"> 锅炉车间是燃煤电厂的心脏。大哥工作所在的控制室,就是在这诺大车间的空间上方,被隔出了一个小房间。这个不起眼的小房间,可以说是锅炉运行的重中之重。控制室跟地面之间,由一架又窄又陡的铁梯连接,开始爬上去的时候还真有点害怕。控制室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圆盘式仪表。窗户也直接对着车间里黑咕隆咚、又高又大的锅炉,整个阴暗的空间里,始终弥漫着煤粉灰、和丝丝着响的水蒸汽。</p><p class="ql-block"> 大哥工作的控制室显得很狭小,三个人一班8个小时轮换。兴许正是这种亲临现场的工作环境,再加上大哥持之以恒的勤奋好学,才造就了日后大哥在锅炉发电上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好读书,读好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哥自从小学起就一直喜欢读书,而且是能读精,读透。同时受父亲影响,早早练就了一手功力深厚的行书。以致于后来的街坊邻居都喜欢听他讲故事,写对联等。</p><p class="ql-block"> 大哥进电厂,没有几年就闹起了文革。电厂图书馆里许多丰富的藏书,也给莫名其妙地封存了起来。说到这里,还得插上一段大哥的人生佳话(这还是很多年以后,在我们大家庭聚会时,大嫂给透露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初我大嫂是电厂的工会积极分子,又身兼图书馆的管理员,经常有意无意地帮我大哥暗暗的留下一些尚好的文学书籍。比如(镜花缘)(儒林外史)等。</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二人关系越走越近,直至发展到为了避人耳目,悄悄地在晚上,由大嫂揣着图书馆钥匙,如同做地下工作似的,打开图书馆的大门。在封藏的图书籍里,逐一翻寻,他们前前后后翻出的有(楚辞)、(唐宋词格律)、(红与黑)、(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p><p class="ql-block"> 这就让大哥在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又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终身伴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终圆大学梦,文学老师自觉相见恨晚</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哥博览群书,文学修养真的是出类拔萃。诗词,文章的选词,用字亦是精妙。其中有一例可让人略见一斑:大哥进电厂时的档案学历是技校,为了以后的职称评定,同时也为园了大学梦。文革刚刚结束,大哥就考进了扬州大学中文系。</p><p class="ql-block"> 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也属于摸底调查)题目是【柳之赞】,之今我还记得当时大哥采用大胆而又夸张的比喻,使整个文章充满了柳的灵动与生命。仅仅就是开学后第一篇文章,就让老师惊诧不已,并极为赞赏!此乃学生难得,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使大哥入学后的首篇作文,给予了满分,并且打印数份,分发到系里其他班级,着为范文传阅…在这一届新生当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多年跟大哥一直是知己的笔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路前行 </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哥在电厂锅炉生产一线,工作兢兢业业。多年后,凭借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调到了生产技术科、厂部办公室。分管全厂的生产工艺。并先后参与编写了(电力系统员工岗位职责)、(电力行业锅炉运行百问解答)等。均受到省、市相关部门及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p><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又被江苏省电力总局作为青年技术骨干抽调,参与筹建江苏省电力行业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扬州第二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 超大型的扬州第二发电厂项目顺利建成,一段时间之后,大哥又被招回南京省局。算是人尽其才吧,开始了长期从事(江苏省电力报)、(江苏省电力通讯)的责任编辑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开办短期的业务培训。先后为省电力行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骨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别样的摆花弄草</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省电力局,电力报社的再三挽留,大哥真正退休下来的时候,已经将近70岁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扬州后,仍然不肯放下多年来的喜好;于书相伴,以墨为友。闲暇之余不光读书写字,更是爱上了国画。短短几年时间,把个花,虫,鱼,鸟摆弄的是栩栩如生,神气活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哥即长子</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兄弟姐妹七个,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大哥作为长子,也总是身体力行。</p><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大哥对弟弟、妹妹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总是能够做到亲力亲为,关怀备至。</p><p class="ql-block"> 从参加工作开始,大哥无任是从精力上,还是经济上,对家里都做出了无私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所有这些也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家庭长子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大哥和大嫂多年来,也一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了父辈留下的家风。</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大家庭的大哥、更是我们所有子妹的兄长、毕生良师。程济时:一个由股馥香之气伴随而来到人世间的馥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