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了解中国传统习俗,从小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4中一年三班的同学们开展了“浓情端午,乐在其‘粽’”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端午节前,一年三班同学们开展了“端午节故事”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推选出九位同学进行展示,他们从端午节的传说、端午习俗、端午粽等方面给大家讲了动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放假期间,通过手工制作,同学们在艺术展现中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深化爱国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 这么漂亮的手工制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一起听听做法吧!</p> <p class="ql-block"> 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往江中扔粽子、包子等食物,所以就有包粽子、吃包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其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南方则有猪肉、火腿、香肠、肉丁等多种馅料。以上同学制作的手工“粽”,看的人垂涎欲滴🤤再看看看👀同学们和长辈一起,学包粽子,并将劳动过程和成果,分享给班级的小伙伴,好吃吧💞</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更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