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说明:除引用资料图片并注明出处,其余均为作者自己拍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故乡俯瞰</h5> <h1>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北连和顺,西接榆社,南邻武乡、黎城,东部与河北邢台、武安、涉县接壤。面积2028平方千米,人口164067人(2013年)。隋代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辽州。唐代初期复置,迁移至此 当时称辽山,辖境相当今山西左权、和顺、榆社等县地。明代洪武初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州为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为纪念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br> 虽然我出生在左权,但在家乡生活时间较短。至今离开家乡已经55年,当兵又在军委工程兵54师服役。年轻时还经常回去看看,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是父母去了天国,回家的次数就少了许多。但还是经常梦到故乡的亲人、同学、战友。即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特别是通过近年来修编我们《李氏族谱》、编纂《马厩村志》更增添了不少乡愁。过去在全国各地观赏过不少名胜古迹,但对家乡的美景却知之甚少,这几年回去,侄子带我看过很多家乡美景,仿佛有宋代大文豪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我想通过十个“一”,赞美、宣传家乡,可又受条件限制,对家乡很多人文地理知之甚少,只能就自己所想写点东西。还求看到此文的老师、同学、朋友予以不吝赐教。<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氏族谱》清朝原件破损严重,修复甚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厩村志封面 李海生设计</h5> <h1> <b>一座祠</b><br> 在县城北面的山上,一座巍峨的建筑首先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祝融祠。相传古辽州是祝融的故乡,祝融是华夏上古神话人物、受民间祭祀的火神。历史记载,祝融,即重黎,颛顼的玄孙、称之孙、老童之子、太子长琴之父。又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祝融祠</h5> <h1> <b>一座塔</b><br> 过去我回家一般走阳泉至涉县公路居多,从北乡进入县城,就能看到东南方向的文峰塔。文峰塔始建于哪个年代,我确实没有考证过。老人们讲,文峰塔是为出人才而建。只记得我上初中那年,“文革”开始,当时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破四旧”,亲自带领人们扛着炸药把宝塔炸掉。以后老人们说,炸掉了文峰塔,左权出的人才就少了。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县里在原址重新修建了宝塔。不知现在出了多少人才,仅从近年高考看,考上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学子不断增多,除了学子努力,是否真的有文峰塔“庇佑”?不过,恕我孤陋寡闻,我是不大相信。<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峰塔的早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峰塔远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人才辈出,图为苗世明集报一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右)与苗世明合影</h5> <h1> <b>一戏台</b><br> 外地人对山西的评价是“县县有宝塔,村村有戏台”,此话不虚。山西人爱看戏是出了名的。在左权,即使只有几十户的村庄,也都建有戏台。各村都有自己祭祀的神仙日子和先人的习惯。每逢神的生日,都要起庙会,还要请剧团演出。加上流传千年的小花戏,甚是热闹。不愧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br> 建立在西关的“无梁戏台”还是多年前回去看过,据说是元代建筑。确实是榫卯结构,看不到一般戏台的用的梁,足见先人的聪明智慧。<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建于元代的无梁戏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是卯榫结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梁戏台顶部就是这样连起来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建于汉代、明代重修的马厩村白龙庙戏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小花戏是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大戏 摄于故乡马厩村</h5> <h1> <b>一座庙</b><br> 左权县庙宇众多,几乎村村都有庙宇。仅我的家乡马厩就有9座,最有名的是北龙庙,始建于汉代。还有县著名景点龙泉公园,里面建在山洞里的雷音寺最为奇特。以及路途经过看到的“高欢云洞”也是历史悠久。但我想介绍的还是县城西关的文庙(外地称孔庙)。我对县文庙没有探讨,不知建于何代。2009年,我回去探家,母亲执意要我陪她去文庙看看。文庙主殿两层结构,飞檐斗拱,非常雄伟。进的里面,记不清有多少根大柱,每一根三个人都合包不过来。正好巧遇县文物局的一位领导,他说,文庙的柱子都是明朝以前的,清朝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么高粗的柏树可伐了。母亲说她小时候曾经在此读书,好像是国立民小。“文革”中是用做县里的种子仓库的,幸而免遭损毁。<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庙大殿和配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庙正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殿内的柱子都是明代以前的,三个人才能抱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位于县城西关的泰山圣母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老家马厩村始建于汉代的白龙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于明代的上小节石岱寺遗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建成的石佛寺前广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高欢云洞。据考证高欢是北齐神武帝。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高祖,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原籍渤海蓨县,因祖上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极具军政天赋,为人内敛,善机谋,善用人,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司马光对其评价:“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高欢云洞在这里出现,足见历史悠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乡马厩村的关公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泉公园古松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在龙泉山洞中的雷音寺,洞内有三进院落</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一座湖</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石匣水库不知那年改为“左权湖”。我小时候因父母都工作把我放在姥姥家几年。那时候,还没有修建石匣水库,漳河水很清澈,河面也宽。只记得村外的一座木桥,每年春天搭好,村里人下地送粪、耕种,夏季雨水多就得拆掉,秋天再搭,把粮食收回来。我五六岁就离开了,后来修建了石匣水库,还是时任县委书记处书记、监委书记的我姨夫薛有明担任总指挥。他曾26天没下坝,为修水库,头发都几乎掉光了。经过几次整修,一是成了供应县城居民的主水源,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也喜欢旅游观光,而近在咫尺的石匣湖波光粼粼,渔舟唱晚,成了休闲旅游的好去处。</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纪八十年代摄(胶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世纪八十年代摄(胶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纪八十年代摄(胶片)渔舟唱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丽的左权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湖晚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乡马厩村的湿地公园大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葡萄酒庄”一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家庄的候鸟自然保护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姑下河洗衣 摄于赵家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然保护区一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堡 摄于下峧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漳河 摄于马厩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废弃的老屋 摄于石匣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杏花开了 摄于马厩村金牛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山的早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匣湖旁飞来了很多鸟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匣村晨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家庄自然保护区的村民在劳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炕围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屋里的主人</h5> <h1> <b>一画廊</b><br> 沿着东南乡走,一路上各种各样的山峰山峦叠嶂,形态各异。是摄影、绘画者采风的好去处,素有“百里画廊”之称。上至中央美院,下至普通学生和摄影、绘画爱好者,每到都要来此观光采风。左权县还是著名的“夏都”,是最好的避暑胜地。有一年,我陪同北京几位朋友途经此地,时间是八月份,在北京热得难捱,一下车,他们马上感到一丝凉意。同时也说,“你们这里真是太穷了,这么多楼房宿舍,怎么看不到一台空调设备。”我笑着回答,晚上你就知道了。当晚住宿,只有十几度,还要盖被子。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想把他家老爷子接来,在你老家祖屋度夏如何?我说完全可以。<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山雄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后晚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辽山日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出2</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区特色的县城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里画廊附近的水库枢纽。由“万家寨集团”管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是厨师也会露两手,制作拉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由吴天明导演、张艺谋主演的电影《老井》出名后,该村干脆改名为老井村。图为村口的一座石砌小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井村街一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井村的老石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的下面就是河北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紫金山一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巍太行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山一座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山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不像一只“雄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山下的下庄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英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隐藏在苍松翠柏中的石佛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井村废弃的石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岩 汉代就有人居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指峰 “鬼斧神工”的杰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土炕的地域特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涧瀑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泽城写生基地的大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h5> <h1> <b> 一陵园</b><br> 左权县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豫省委、129师、太行二地委等150多个党政军群单位在此居住过,是当时著名的抗战根据地,有“小延安”之称。十大元帅有6位在此战斗或路过(如陈毅元帅,曾经写诗赞颂)。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他是被毛主席誉为“枪杆子笔杆子都硬”的将才,也是14年抗战中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应当时百姓要求,报请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位于县城北街的“烈士陵园”,里面有左权将军塑像和全面介绍。里面的碑文还记录着包括我李氏家族几位烈士的大名。当然,县城新区的“将军广场”更是人们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的好去处。高大的将军铜像巍然屹立,为红色左权增添了靓丽的一个标志。<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县烈士陵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军广场竖立的左权将军塑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族李钧和的八路军胸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由著名红色收藏家、全国“十佳”爱心人士王艾甫创办的“辽县抗战纪念馆”,馆藏文物几十万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129师司令部驻地西河头村口门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厩村陈赓大将居住过的老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竖立在马厩村革命烈士公墓中的国共合作纪念碑,一边是我党的党旗,另一边是国民党国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族李成江家是八路军385旅政治部旧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赓树” 晋中(地级市)三级文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厩村革命烈士公墓,这里埋葬着3000名烈士,相当一部分没留下姓名</h5> <h1> <b>一古槐</b><br> 在县城北街、左权中学后门有一棵老槐树,至今已经1300年有余。在扩建路面时,为了把这棵树保护起来,建设者们把路中间的这棵树专门修建了汉白玉围栏。车子要在树两旁行驶。虽然树内空空,但到了春夏,依然枝繁叶茂。可见其生命旺盛,也象征左权人的性格。每次路过这里,我都肃然起敬。<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季拍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夏季拍摄</h5> <h1> <b>一座阁</b><br> 在老县城的中心位置,有座三元阁,从这里进去,往西一拐,便看到一座以红色基调为主的大门。那是我上初中的母校——左权中学。其实,这里是唐代就建立的辽州州府衙门所在地。记得我上初中时,校内还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五进大院格局,特别是二堂,能容纳几百人。据说是古代州官审案的地方。我们经常在那里开会听报告。遗憾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都有了文物保护意识,却把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州衙门拆除了。好在还留下这座们,并进行了修缮。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仿佛向人们述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2018年同学聚会,虽然天色已晚,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还是在大门内外合影留念。据我母亲讲,她小的时候在县城读书时,经常来这里看戏游玩。因为进入三元阁,里面就是大操场,衙门后街还有一口枯井,现在已难觅踪影。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县城就要赶会,在大操场要唱大戏。可惜,现在都成了传说。真希望有一天能重现昔日的风光。据说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州一级的文物实物。中央级的有故宫,省级的有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县衙有河南的内黄、山西的平遥。虽然也有不少地方重新修建了州府衙门,如河北的河间,山西的霍州,毕竟不是“原装”,假如辽州衙门还在,把左中迁出,那就是另一番气象了。可只能是“假如”了。<br></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辽州府衙门大门,是我的母校—左权中学,如今建校已经80多年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同班同学聚会在中学大门口后面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当年衙门大堂,也是学校开大会、毕业合影的地方(校友提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中学大门后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绘制的古辽州衙门图(校友提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学旁边的大操场位置</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元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选自《左权政协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前的县城(选自《左权政协志》)</h5> <h1> <b>一“洋楼”</b><br> 与三元阁南面斜对过的是一座用青石条砌的三层白色建筑,老家人们都叫它“洋楼”,相传是美国的传教士百年前在这里建的礼拜堂。见证了百年前这里就有外国人常驻,也证明辽州是个包容性、开放性极强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县城的最高建筑。对面就是当年县城唯一的“人民饭店”,也只是个二层楼房。1973年我从部队探家,在县礼堂看晋剧《三上桃峰》,好像这里是县晋剧团的所在地。十多年前回去,这里成了饭店,侄儿侄女请我在这里吃饭,因为人多,我们是在地下室用餐。这我才知道,原来在百年前,这里建设时,就修建了地下室。质量之坚固令人感慨。<div><br><br></div></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前由美国人修建的“洋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民饭店”,不知道拆除没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街钟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于明代已经600多年的马厩村赵家老院,这里曾出过状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内一角。楼上是小姐、丫鬟居住的地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投资建在县城对岸的发电厂</h5> <h1> 恕我一支拙笔,即使用“百个一、千个一”也难将家乡的人文地理展现完整。这里只是表达一个在外多年游子的心情,同时也起一个“抛砖引玉”的念头。希望老家的研究者、在外和我一样的游子,一起回忆故乡的名胜古迹,故乡的山山水水。把古辽州、近代红色故里、将军牺牲之地建设好、发展好是我们所有左权儿女的共同心愿!</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家住在“黄土高坡”</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李海生 笔名理智,革命老区山西省左权县人,1953年生,1969年参军,1973年入党, 1978年退役到中石油华北油田,在部队4次获嘉奖。参加过华北、塔里木石油会战。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毕业,高级政工师。曾担任华北石油管理局副处级纪检监察员,中国石油监察学会华北油田支会秘书长,二级单位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等职。中国石油作家协会、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退休前后担任华北油田关工委委员,华北油田曲艺家协会执行副主席;华北油田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华北油田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两弹一星“筑窝”神秘功勋部队,8342是其中使用代号之一)“战友服务协会”顾问、54师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2013年6月被华北油田文联授予“华北油田文化艺术特别奖”称号。2018年被评为中石油”离退休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优秀通讯员”,2019年获河北省关工委先进个人,2023年被中石油授予和聘为“最美石油五老”和“关心下一代石油五老”称号。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在国家、省部、厅局级发表各类文稿200余万字,摄影作品百余幅,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其他专著4部。有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并作为外教教材使用。 </h5><h1 style="text-align: left;"> 谢谢观看!</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