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鸭塘许家宗谱看鸭塘许家历史

百笨生·鄧仁才

<h5>  2023年6月18日,余江区地方文化研究会一行,应中童镇鸭塘村委会干部的邀请,到鸭塘许家进行采风,挖掘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h5><h5>  鸭塘许家我曾经到过好几回,因为我二姑有两个女儿嫁在这个村子,一个是表姐,一个是表妹。记得最近一次去鸭塘许家,是在今年农历正月初五,我表妹夫六十岁生日。每次去鸭塘许家,都会听到许家人讲村里的古老的故事,但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只知道这村子好太,有千把人口,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与鸭塘周家隔塘相望。</h5><h5>  我们九点半就到了鸭塘许家,受到村干部的热情接待。首先在村小组办公室听村委副书记许海顺和村干部周锦正对鸭塘许家的村史介绍和最新的变化。其次我们翻阅了《鸭塘许氏宗谱》探研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最后,村干部带我们看了祠堂、门楼等古老建筑。</h5> <h5>  据《鸭塘许氏宗谱》记载:南宋期间,金溪县浒湾镇许氏大家族中有一位名叫明一公(字廷秀)的许氏人也,生于南宋端平二年乙未年(1235)二月初二日丑时,殁于元大德4年庚子年(1300)农历八月廿一日卯时,享年66岁。妻子刘氏生于南宋嘉熙元年丁酉年(1237)三月初五日亥时,殁于元大德5年辛丑年(1301)农历冬月十五日子时,享年65岁。在南宋咸淳九年癸酉年(1273),夫妇俩携子许万灵迁到安仁县(今余江区)庄源陇而居焉。谱中没有记载迁居的原因,但记载了庄源陇距离现在的鸭塘许家很近,或者说不远。所以,明一公(字廷秀)为鸭塘许家的始祖,开创了鸭塘许氏的光辉历史。<br></h5> <h5></h5><h5></h5><h5>  始祖廷秀公二世万灵公,字虗存,生于南宋景定元年庚申年(1260)农历正月初一日子时,殁于元泰定2年乙丑年(1325)农历九月初三日卯时,享年66岁。妻严氏生于南宋景定3年壬戌年(1262)农历冬月初一日子时,殁于元大德6年壬寅年(1302)农历八月十八日卯时,得年41岁。不久,许万灵夫妇生有两个儿子,大的叫许常安(字振宇),小的叫许庆安(字振寰)。<br> 许常安、许庆安兄弟俩从小聪明出众,才智异人。长大后发现庄源陇“地势卑隘,水浅土薄,不足以计久远。”又见“甲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于是,兄弟俩商议迁居到甲塘,即现在的鸭塘许家所在地。至于“甲塘”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改于“鸭塘”,家谱中没有记载。据传说是因为“甲塘”形似鸭子,所以就叫“鸭塘”。</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自北宋的欧阳修、苏洵始创欧、苏谱例以来,开创了民间修谱之先河。从始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全国各个姓氏和家族,到明初发展到高峰。时至明初的鸭塘许家,也和其他姓氏及家族一样,积极酝酿着撰谱事宜。</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始祖廷秀公第6世孙肇基公,字碧云,生于明洪武16年癸亥年(1383)农历四月十六日卯时,他是鸭塘许家最早倡导修谱的第一人。他建议:会集通族,厘订家谱。但因“奈族内人等,贫富难齐,有谋而未成也。”他撰谱决心已定,并亲自挨家挨户收集资料,最终用手工制成草谱传于后人。他常嘱咐族人:“予今年已耄矣,欲修之而不能。欲不修而子孙且愈远,而愈失其传,愈久而愈乱其真。”为后人创建《鸭塘许氏宗谱》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开创《鸭塘许氏宗谱》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始祖廷秀公第13世孙仙德公,字元祉,又名凌云,号介一,邑庠生。生于明崇祯16年癸未年(1643)农历正月廿九日巳时。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年(1685),仙德公再次重提建谱事宜,又因“人心不齐,众志难乎。”经仙德公的努力,族人同意将肇基公遗留的手工草谱加以厘订,补充资料,终于同年十月,创建了《鸭塘许氏宗谱》,并有仙德公亲自为谱作序。并按《千字文》的字序作为鸭塘许氏的字辈(派),同时,将常安公和庆安公两兄弟的位下子孙各分为三房,即常安公位下的大一房、大二房、大三房和庆安公位下的小一房、小二房、小三房。后来,又将这六房分别称为尧房(大一房)、舜房(大二房)、禹房(大三房)、汤房(小一房)、文房(小二房)和武房(小三房)。这里的“尧”指上古时期的尧帝,“舜”指上古时期的舜帝,“禹”指夏朝的大禹,“汤”指商朝的商汤王,“文”指周朝的周文王,“武”指周朝的周武王。虽因经济原因,最终未能正式付梓刻印,但从始结束了鸭塘许家没有家谱的历史,开创了鸭塘许家的宗谱文化。</h5> <h5>  始祖廷秀公第14世孙学儒公,字悦翰,又名学进,号丘山,郡庠生。生于康熙41年壬午年(1702)农历闰六月十二日巳时。清雍正十年壬子年(1732),学儒公再次“会我通族,商订此事。”建议重修鸭塘许氏宗谱,又奈“族姓人等,犹然视为无益之举。”但最终学儒公团结族人,共同克服困难,终于同年八月上旬正式付梓刻印,鸭塘许家终于有了正式刊刻的家谱,从此,《鸭塘许氏宗谱》的修谱工作才步入正轨。<br></h5> <h5></h5><h5> 鸭塘许氏自始祖廷秀公,从南宋咸淳九年癸酉年(1273)迁到安仁县(今余江区)庄源陇而居到2024年止,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六个朝代,已有751年的历史。如果从始祖廷秀公1235年出生到2024年止,共计789年,繁衍子孙26代,平均每30年一代。如今鸭塘许家是余江最大的许姓自然村,全村共180户,800多人口。</h5> <h5>  在这近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鸭塘许家产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名人。村前水塘边遗存的六座旗杠石墩,记忆着嘉庆戊寅年(1818)长安公(字贞亭,讳定元,号锦峰)武进士及第,一举成名的辉煌历史和鸭塘许家的骄傲、自豪。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许氏眼镜行业的发展,带领全村走上发家致富的故事。变化最大的还是2023年鸭塘许家的新农村建设,如今,村里一条条宽敞的沥青马路和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村民住宅,使鸭塘许家村景村貌换然一新,成为鹰潭市的最美乡村之一。</h5> <h5><br></h5> <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