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洪文与崔根娣是如何相识的?后来为何王洪文提出离婚</p> <p class="ql-block">1935年,王洪文出生于吉林长春,家境贫困的他于1950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赶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1956年,二十一岁的王洪文复员了,随后被分配到上海国棉十七厂工作。</p><p class="ql-block">王洪文被分配到该厂的第二纺织厂当保全工,但不学无术的王洪文对学技术并不感兴趣,他心中始终想着有一天能吃上“政治饭”。</p><p class="ql-block">在纺织厂整天混日子的王洪文开始谈起了恋爱,因为长得俊俏,受到了厂里很多姑娘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王洪文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小Z,在民办托儿所里当保育员。她的父亲也在国棉十七厂工作。大概过了一段时间后,小Z的父母觉得王洪文太浮,反对了这门婚事。王洪文的第一段恋情也最终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在与小Z恋爱期间,由于经常往返于民办托儿所,王洪文结识了另一位保育员——崔根娣。</p><p class="ql-block">起初,崔根娣的母亲对未来的女婿并不满意,在背地里用苏北话骂他“小侉子”。但王洪文与崔根娣的恋爱却越来越火热,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海定路一九四号十平米的前屋,成了王洪文新房。</p><p class="ql-block">当时王洪文的工资是每个月64元,崔根娣为24元。双方都还负担着长辈,经济上并不宽裕。新房也很简单,只有一只老式五斗橱,一只被头箱,一张木板床。虽说房屋有些简陋,但也总算在上海安家落户了。</p><p class="ql-block">很快,特殊时期来临,王洪文通过“造反”运动,一举从普通的保卫科干事变成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厂长。</p><p class="ql-block">1967年,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从武汉赶往上海,进行视察工作。通过张春桥的介绍,毛主席认识了这位刚当上国棉十七厂厂长的王洪文。毛主席也表达了对这位穷苦出身的年轻人的欣赏。</p><p class="ql-block">1973年,随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病逝,毛主席决定从地方提拔青年才干,协助周恩来工作。于是,他决定把在上海工作的王洪文调到北京来,在中央担任工作。</p><p class="ql-block">但就在王洪文赶赴北京之前,突然对妻子崔根娣提出了离婚的请求。一时之间,上海市内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他现在身居高位,开始嫌弃起了身边的“糟糠之妻”。</p><p class="ql-block">不过,从后来的经历来看,王洪文提出离婚的原因可能是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他曾让人转信给崔根娣,信中写道:“在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做‘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何况我这乌纱帽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家摘掉了,到那时,我不是做官,而是要坐牢。”</p><p class="ql-block">不过,崔根娣始终没有答应与他离婚。就在王洪文被捕,关入秦城监狱成为阶下囚后,每年国庆节,崔根娣都要带着孩子们赶来上海探监,因为这一天是她与王洪文的结婚纪念日。</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这位平凡而又善良的女性,对找她谈话的领导说:“王洪文犯了罪,你们怎么判我不管,可是我不离婚。他还年轻,又是苦出身,我要等他。”</p><p class="ql-block">最终,1992年8月3日,王洪文因肝病在北京病亡。王洪文的遗体被火化,但崔根娣并没有将他骨灰下葬,而是留下了自己身边,来弥补两人多年未见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