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化书法 北京情怀‖林成:文化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全体同学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原部长:程郁缀教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书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书法艺术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而光辉闪耀。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艺术审美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书法艺术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使命。在北京大学所倡导的文化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自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由王岳川教授提出的“文化书法”这一教学理念为大纲,以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为坐标对当前书法界中反传统、西化、炒作等不良书法现状注射了一支强有力的精神疫苗。使其免疫力剧增,在书法创作中逐渐形成了清晰的书法文化意识,实现了自我的精神提升和心灵的净化。将传承发扬千年中国书法“文人书法”扶上正道,也为百年名校北京大学树立了新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林成(北大首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span></p> <p class="ql-block"> 文化书法作品的审美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历史积累、人格境界以及审美教育的视野感受。因此,作为书法爱好者及学生,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体验领域并升华自己的审美感受。尤其关注作品的细节,耐心分析书法的意境,对细节精益求精,始终展示对书法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将美学品格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书法文化的普及,助推其成为一种永不褪色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王岳川教授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王岳川教授点评作业)</span></p> <p class="ql-block"> 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20年来,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雄厚文化资源,致力于拓展“文化书法”的理论内涵,不断进行文化书法实践,以坚持走“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文化书法之路。在现代社会,书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书法技能,更主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美学品格的形成。因此,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美学品格,以便使每个人都能从书法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书法文化的核心在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表达,让他们对书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升作品技法和审美体验。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在于学者书法技巧的提高,更是通过书法文化的渗透和折射,引导大家认清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多领域性,并开拓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萧华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萧华老师指导示范)</span></p> <p class="ql-block"> 当今书坛怪病百出,丑书盛行,人们对美的、丑的、恶的、俗的书法似乎没有了定位。而文化书法就是要唤醒人们回到文化的根基处。北京大学书法所注重文化书法在技法、理论、文化三方面修养三者缺一不可。既提倡技术的精到,要扎扎实实、反反复复地练习,也提倡理论的精深,同时还提倡个人对文化的修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都要有所涉猎进而加以研究。正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周剑初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大学学习的这些天,充分地让我认识了书法文化与文化书法及个人审美与精神内涵的重要性。而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强调书法文化的教育理念和美学品格,在今后的社会教育中,书法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光大,让每一位书法爱好者,书法工作者,都能够吸收到文化书法的精髓,成为文化书法的践行者、继承者、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福建泉州师范黄鸿琼教授点评作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叶欣老师点评指导)</span></p> <p class="ql-block"> 无为与有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老子最先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辩证关系。《周易·系辞传》关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说法,将无为与有为视为常与变、本与迹的关系。无为是常态,应变而有为,无为是有为之本,有为是无为之迹。人生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奋斗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正当理解“无为”与“有为”的关系,人生才会通透,生活才会幸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何宗满老师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国书法家第六、七届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何宗满老师指导)</span></p> <p class="ql-block"> 只有崇尚真理,坚守正道,才能博大宽广,有所作为。人生如此,文化亦如此,书法更是如此。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书法就没有意义;书法是文化的基因,离开文化书法就没有思想。把真情融入笔墨,让善美滋润心灵。以情动情,以美育美。这是我的艺术追求,也是我的书法理想。我在很早以前就了解北大的书法教育理念,这与我艺术思想有着深刻的碰撞。这也是我此次来北大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期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书法水平。很高兴能如愿以偿踏进北大校园,学习书法文化;很荣幸聆听王岳川老师的谆谆教诲,学习文化书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课堂练习)</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归经典,走进魏晋”。所谓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精髓、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而魏晋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以“二王”为代表的东晋行、草书,不仅使行书作为一种字体完全定型,而且本身在艺术上树立了历史的新高峰,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生活的标志,在书法史上巍然耸立,至今仍熠熠生辉。张志和教授所著的《启功谈艺录》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年有人请启功先生题写书名“某某精典”,启功先生没有应题,那人表现得非常不悦和不解,于是启功问道“狐狸精也能入典么”?其实,是编者把“经典”误为“精典”。自从启功先生去世后,再也没人去追究“精典”了,没有人严打“狐狸精”了。于是,现在书店里的“精典”随处可见。魏晋是中国书法自觉时代的开始。王铎曾说: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所以,“回归经典”我们必须认识“经典”,学习经典;“走进魏晋”我们才是尊崇正理,走上正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北大许永强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课堂作业掠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正”是传统的“正”经典的“正”。在文化书法中,“守”的程度决定“创”的高度,“正”的深度决定“新”的厚度。所谓“正”,是“强调对中国书法传统精神的把握”。所谓“大”,“意在标举大气磅礴的雄浑书风”。守正创新和正大气象一脉相承,正大气象是守正创新的主要美学特征和艺术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在北大校门口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作为文化书法的一面旗帜,王岳川老师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守正创新”的艺术思想,19年后被写进二十大报告当中,可见王老师思想的前瞻性,论证的正确性,艺术的引领性。所以,我们要努力践行守正创新,追求正大气象。坚决抵制不正出新,以丑为美艺术恶疾;不正出奇,以怪为美艺术毒瘤。北大书法研究所成立时,王岳川老师匡正时弊地提出北大文化书法的十六字教学方针:“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这无疑是对那些书法另类,赫然一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北京大学未名湖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至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君子之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书家之学。中国文化注重人文精神,肯定人性之善,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中国书法注重文化精神,肯定艺术之美,以法度、气象、韵味、境界为引领。王岳川老师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学习书法的三个境界,与禅宗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相对应。第一个境界,写字是技术。如果技术没达到,就是一个拙劣的书法爱好者。第二个境界,写字是写人格情感。书法精品往往能传达人的情感、胸襟、眼光、人格,超越了技术层面,达到了与人格胸襟统一的艺术境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课堂作业习作)</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境界,写字是写文化精神。书法作品能传达时代的精神气质,成为时代的风尚。正大气象,是文化书法重要的美学品格。也可以分为三层意思,一是心正笔正,二是大德大度,三是气象万千。书法艺术最终营造的是一个象的世界,但这个象的世界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大气象的作品会给人一种鼓舞,一种感动、一种震撼。正如王岳川老师在开班艺术上讲的:书法只有得到文化的滋养,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才能彰显出大气象、大境界、大美雅正风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偶遇北大数学天才数学教授韦东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