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五台圣境赏诗词楹联(总序)

呼格吉勒图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属太行山山脉,方圆约500里,海拔达3000米。五台山,雄踞山西省东北部,由东台、南台、西台、北台和中台五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因此而名。这里,“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又称清凉山。</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8年)兴建大孚灵鹫寺以来,已有一千九百余年。悠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集古代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铸造艺术之大成,成为历代佛教文化的荟萃之地。佛教思想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体现在诗词楹联上更是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寺宇成群、碑石如林,碑文、匾额、楹联、诗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记载历史文化最有价值的见证,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评价、赞赏和总结,更可以称得上是一幅反映五台山自汉魏至今的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情世俗、神话传说、宗教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长篇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成宗、元英宗、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清仁宗等9位皇帝,先后18次至五台山巡幸拜佛,拈香典礼,举行法会。为五台山建寺赐物不计其数,撰文树碑40余通,题匾赐额67块,御制诗词300余首。并由此而为五台山留下了丰富的皇家文化,同时也保证了五台山佛教文化得以连绵不断地传承”。</p> 创作于唐末五代年间的敦煌文献中就有很多记载,《五台山圣境赞》中有这么一句“浮生踏着清凉地,寸土能消万劫灾”;《五台山赞》云:“不辞白骨离乡远,万里持心礼五台。”唐代僧人普明在《南山歌》中也说:“他国远方,皆来奔凑,每年礼谒诸台,道俗强过一万。” 《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自古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br>因此,在五台山留有这样的一幅楹联:“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秉志诚。”<br>文殊师利赞<br>童真领玄致,灵化实悠长。<br>昔为龙种觉,今则梦游方。<br>恍惚乘神浪,高步为摩乡。<br>擢此希夷质,映彼虚闲堂。<br>触类兴清遘,目击洞兼忘。<br>梵释钦嘉会,闲邪纳流芳。 (一)<br>上联:清凉胜地,五峰兀起,东挂望海,西悬挂月,南织锦绣,北缀叶斗,中矗翠岩,尽环抱人间烟火,古刹疏钟度;<br>下联:古国奇观,四海踵游,汉建灵鹫,唐筑罗睺,宋创龙泉,元造南山,明修观音,全聚集佛国风光,遥岚破月悬。<br>此联中,望海、挂月、锦绣、叶斗、翠岩,正是五台山五座峰顶的名字。而灵鹫、罗睺、龙泉、南山、观音,则指五台山的五大寺院:显通寺、罗睺寺、龙泉寺、南山寺、观音洞。 (二)<br>上联:峰腾云海,叶叶扁舟从眼前飞过;<br>下联:峦披异彩,茫茫霞波自脚底生来。<br>这幅楹联位于东台峰顶,又名云海峰。登临约高380里的东台,仿若身处云海之中,可见沧瀛诸州,东台峰顶建有望海楼,是观赏日出云海的最佳之处。<br>东台望海峰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开皇元年,文帝下诏在五顶各建一寺,望海寺设有文殊菩萨像等。明朝嘉靖年间,文殊寺有过重修。 (三)<br>上联:绿水无愁风皱面;<br>下联:青山不老雪白头。<br>西台峰顶的这幅楹联也颇具哲理性。西台顶,又名挂月峰,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峰顶上建有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菩萨、西天古佛、西岳大帝、阎王殿、奶奶庙等神像。 (四)<br>上联:锦绣峰云中望月;<br>下联:碧龙池水底观天。<br>南台峰顶,名叫锦绣峰,又称仙花山。山峰耸峭,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如铺满了一层锦绣山河。<br>南台峰顶建有普济寺,主要供奉的是智慧文殊菩萨。还有南极道场、三义庙、火神庙、南极玄宫、普贤塔等古建文物。 (五)<br>上联:云起半山,隐隐舒龙爪;<br>下联:雨洒片刻,徐徐滴马鬃。<br>北台峰顶名叫叶斗,也称云雾山,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自古有“华北屋脊”之美称。因其峰顶平广,从下向上看,宛若斗杓得名。<br>叶斗峰建有灵应寺,主要供奉的是无垢文殊菩萨。寺的东南方有黑龙池、黑龙祠,黎民百姓常在干旱时,在此祈雨祭祀。 (六)<br>上联:升台顶以俯视宇宙正静;<br>下联:登楼阶而仰视殿阁幽闲。<br>中台峰顶,居于四台之中,取名翠岩峰。登山中台,会有“峰峦雄旷,翠霭浮空”的切身感受。峰顶建有演教寺,主供孺童文 殊菩萨,还建有玉皇庙、文昌庙、舍利佛塔等。 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br>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眼中。<br><br>耸青流翠,松柏影里藏古刹;<br>围红缭白,钟鼓声中伴梵音。 过去十景,即大社铜牛、玉花罗汉、碧山字塔、台麓字崖、古佛牌楼、罗睺观佛、菩萨铜锅、显通铜殿、山西土地、五郎铁棍。<br>近期十景:花径云寮(明月池)、松涛倾翠(镇海寺松林)、云崖精庐(观音洞)、翠微星龛(梵仙山)、岚浮青螺(黛螺顶)、古塔落照(大白塔)、重楼夜钟(显通寺幽冥钟声)、灵峰天阙(菩萨顶牌楼)、日涌东溟(东台日出)、石浪排空(中台龙翻石)。<br>八奇是:佛洞转生(佛母洞)、摩崖造字(台麓写字崖)、龙洞幻景(秘魔岩龙洞)、华严字塔(显通藏经楼)、石罅映月(观海寺明月池)、万年积冰(中台麓)、台巅天池(北台黑龙池)、清凉大石(清凉寺)。 五台八景<br>阁岭白云似卧,林泉晚照人家。<br>峰山无树落松花,西望河阳月桂。<br>朝看黄围雨雾,河边落燕交加。<br>槐荫春色更堪夸,东冶秋色如画。 五台山大山门对联<br><br>通真体于万化之域;<br>显德相于重玄之门。<br><br>光明普照大千界;<br>圣谛都归不二门。<br><br>归元无二路;<br>方便有多门。<br><br>空色圆融,何有去来之路;<br>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br><br>离言说法,方畅大千奥义;<br>绝相起宗,理符不二法门。 顺治帝《归山词》<br>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br>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br>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br>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br>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去紫袈裟。<br>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br>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br>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br>每日清闲自己知,红尘之事若相离。<br>来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br>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br>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br>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br>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br>古来多少英雄将,南北山上卧土泥。<br>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br>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作君栖。<br>莫当出家容易得,只缘累代种根基。<br>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br>吾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br> 康熙帝《菩萨顶》<br>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br>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br> <br>雍正帝《清凉纪游 入山》<br>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br>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br>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br>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br><br>乾隆帝《清凉山》<br>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br>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br>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br>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br> 《黛螺顶》<br>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br>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br>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br>供养五台曼殊象,阇黎疑未识真宗。<br><br>黛螺顶山门题壁诗四首<br>五朵芙蓉耸碧虚,云中台殿梵王居。<br>法门灵迹观来异,人世嚣尘到山疏。<br>菡萏华敷浓复淡,兜罗界现卷还舒。<br>怪来空翠生衣上,山谷嶙峋夜雨余。<br>——清和道人 雪菴<br><br>踏遍尘区念已休,归来结社碧峰头。<br>无穷松韵清双耳,不尽云山豁两眸。<br>一个蒲团消白日,半肩破衲度寒秋。<br>人间八万四千梦,尽向无生一念收。<br>——法本和尚《青峰》<br><br>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br>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br>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br>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br>——释灵澄《西来意颂》<br><br>五点青螺印碧虚,翠微深处有僧居。<br>花开晓嶂幽禽集,雪拥衡门过客疏。<br>偶尔梦随明月去,悠然心共白云舒。<br>归来无限清凉兴,尽付欠伸一枕馀。<br>——友松道人《梦游五台次前韵 其三》 孔尚任《送牧堂上人游五台》<br>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br>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br>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br>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br><br>友松道人《梦游五台》<br>其一<br>梦中缥缈上南台,长啸峰头宿雾开。<br>问道频敲松下户,寻幽遍踏涧边苔。<br>云中楼阁凭高下,谷口云霞自往来。<br>淡月未移疏竹影,庄周蝴蝶几徘徊。<br>其二<br>夜来彷佛踏崔嵬,空自临风笑几回。<br>一枕梅花飞蝶梦,半帘梧雨响蛟雷。<br>未圆石上三生话,先献岩前万寿杯。<br>见说个中生地狱,梦魂飞去也心灰。<br><br><br>顾炎武《五台山》<br>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br>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北宋)张商英(1043-1121) 总咏五台<br>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br>毒龙池畔云生操,猛虎岩前客过疏。<br>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br>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门五百余。<br><br>五台山即景<br>(虚云老和尚)<br>天生五台多奇迹,四时变化浑难测。<br>叠嶂层岚翠欲流,返照云霞成五色。<br>平畴俯视万家烟,镜池水接连天碧。<br>更有奇峰常宿雨,三春梅雪春风舞。<br>雨色漫天变幻时,苍岩冰积自今古。<br>碧涧清流响不已,烟云泉石同栖止。<br>午夜松风振海涛,披衣起看千山月。<br><br>(明末高僧憨山大师)<br>五台山的千古之谜:前三三后三三<br>金色界里月,五台山上雪。<br>云端狮子儿,空中霹雳舌。<br>谁识饮牛翁,原是甘露灭。<br>宴坐金刚窟,似踞猛虎穴。<br>玻璃一盏茶,聊清烦恼热。<br>借问窟中多少人,前后三三非浪说。 五台山杂咏十六首 元好问<br>一<br>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br>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br>二<br>西山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br>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br>三<br>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br>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br>四<br>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br>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br>五<br>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br>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br>六<br>山上离宫魏故基,黄金佛阁到今疑。<br>异是人读清凉传,应记诸孙赋黍离。<br>七<br>一国春风帝子家,绿云晴雪间红霞。<br>香绵稳藉僧鞋草,蜀锦惊看佛钵花。<br>八<br>沉沉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br>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br>九<br>兜罗绵界宝光云,云际同瞻化现身。<br>解脱文殊俱有说,是中知有木强人,<br>十<br>真向华严见化城,翻嫌金屑翳双明。<br>恶恶不可恶恶可,未要云门望太平。<br>十一<br>总为毗耶口不开,龙宫华藏顿尘埃。<br>对谈石上维摩在,珍重曼殊更一来。<br>十二<br>咄嗟檀施满金田,远客游台动数千。<br>大地嗷嗷困炎暑,山中多少地行仙。<br>十三<br>石罅飞泉冰齿牙,一杯龙焙雪生花。<br>车尘马足长桥水,汲得中泠未要夸。<br>十四<br>凛凛长松卧涧阿,提壶悲啸抚寒柯。<br>万牛不到丘山重,细路沿云奈尔何!<br>十五<br>热恼消除佛作缘,山头冰雪过炎天。<br>法王悲智无穷尽,更看清凉遍大千。<br>十六<br>灵蛇不予世相关,时复蜿蜒水石间。<br>何时天瓢待霖雨,一龛香火梵仙山。 僧伽歌 李白<br>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br>问言通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br>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br>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br>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br>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br>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br>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杜甫<br>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br>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br>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br>高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br>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br>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br>精微穿溟幸,飞动催霹雳。<br>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摧激。<br>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br>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 张籍<br>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br>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br>边寺连烽去,胡儿听法来。<br>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北望清凉山 》 苏 轼 <br>西登太行山,北望清凉山。晴空浮五髻,晻霭卿云间。<br>余光人岩石,神草出茅菅。何人相指拟,稍稍落人寰。<br>能令堕指儿,虬髯茁冰颜。祝君如此草,为民已痌瘝。<br>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 海涌如来室,清凉即五台。<br>春风山顶雪,飞度雁门来。(《玉山璞稿》)<br><br>名山纪游<br>杖锡清凉道,五峰净如沐。<br>飞翠入清霄,云霞起平陆。<br>地菜产灵岩,天花满空谷。<br>伊彼长松子,纷纷落山曲。(徐世昌《晚晴诗汇》卷一百九十七)<br><br>不须觅黄卷,<br>遍演法王音。(《清凉山志》卷二) 《故人梁天机家岢岚即五台山之南也余驰使云中》<br>年代: 宋 作者: 郑獬<br>君家在山南,我行在山北。<br>山如碧连城,千里万重隔。<br>我行君不知,乘冰赴异域。<br>异域无春风,未晚日先黑。<br>思君应在家,游衍甘眠食。<br>复恐为荐书,去谒天子国。<br>寒云在山头,应见真消息。<br>我欲讯寒云,云飞攀不得。<br>我马不行空,如何度山侧。<br>相望两不知,立马情何极。 《颂古二十六首》<br>年代: 宋 作者: 释嗣宗<br>婆婆不在五台山,平地行人作易难。<br>蓦直坦然今古路,区区却过赵州关。<br><br>《游五台》——陆深 <br>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br>涧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br>黄河紫塞依依见,碧殿朱楼面面看。<br>万壑千岩清未了,更从高处望长安。<br><br>《回望长安城》——白居易 <br>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r>遥认微微上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br><br><br>《恭谒五台过龙泉关偶题》——胤禛 <br>隔断红尘另一天,慈云常护此山巅。<br>雄关不阻骖鸾客,胜地偏多应迹贤。<br>兵象销时崇佛像,烽烟靖始扬炉烟。<br>治平功效无生力,赢得村翁自在眠。<br><br>《五台山和韵》<br>年代: 宋 作者: 史监<br>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br>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br>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br>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br><br>《送僧游五台山》<br>年代: 宋 作者: 释简长<br>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积雪无烦暑,高杉碍落星。<br>碛雪檐外见,边角坐中听。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送沙弥大智游五台》 唐代:皎然 <br>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br>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 <br>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br>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释义:童年时期跟随着僧侣,家里本来是儒家流派。学习三生三世,游玩万里风景。 龙回归深潭,树叶在秋季飘落。长老答应解答我的疑问,传给我带回家乡。 <br><br>《送造微上人游五台及礼本师》 唐代:栖白 <br>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br>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br>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br>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释义:天气寒冷,金属器具叮叮作响,要过渭阳津。极目远眺飞来许多大雁,这座城里也没有多少熟悉的人。 与老师虽然别久,在以前我们的关系本是亲近。又对清凉月,半夜说话入眠。 <br><br>《送僧游五台》 唐代:贯休 <br>羡师游五顶,乞食值年丰。<br>去去谁为侣,栖栖力已充。<br>浊河高岸拆,衰草古城空。<br>必到华严寺,凭师问辨公。 释义:斛律羡师游五顶,乞食正值丰收。去去谁作为伴侣,忙碌力已充。 浊河高地拆,衰草古城空。一定要到华严寺,凭老师问辨公。<br><br>《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唐代:司空图 <br>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br>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br>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br>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释义:中峰曾到处,题记被青苔。振锡传深谷,翻经想起旧台。 危害松树临砌堰,惊鹿突然溪来。内殿御诗切,我回心还没回来。 <br><br>《送果上人游五台》 宋代:林景熙 <br>飘飘孤锡度风沙,南北由来本一家。<br>参透五台峰顶雪,却归大庾看梅花。 释义:飘飘孤锡度风沙,南北由来本一家。参与穿过五台峰顶雪,退回大庾看梅花。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