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时

韩老师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端午至,再现粽叶飘香时。六月22日,也就是夏至的第二天,我们迎来了2023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重要民俗节日之一,泌阳口语把“五月端午”说成“五月当五”“端午”即“初五”之意。端,发端,开始,有初的意思。五与午同音,古时干支历法,把正月称“寅”月,五月即是午月。且古时人们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传说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屈原楚国人。《史记》记载,屈原楚之同姓,姓芈(米)屈氏,名平,字原。早年深得楚怀王宠信,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入则与王议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主张“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外,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天下。因受上官大夫、公子兰、郑袖为首的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和进谗,而被怀王疏远,后被放逐。怀王客死秦国后,楚倾襄王继立,屈原再次被放逐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国都郢(ying)。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产生绝望。虽有报国之心,却无回天之力。与同年5月5日投汨(mi)罗江自杀,以死明志。老百娃听到噩耗很是悲痛,争先恐后驾舟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糯米饭投入江中以喂鱼虾,不让伤害屈原的尸体(也有说是送给屈原吃的)。当然这都是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意,以后就演变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来祭祀屈原。因北方水系没有南方发达,只是限于河流较小等条件,赛舟之事较少。</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因地域不同,也有很多不同的民俗习惯。我们这里把五月认为是恶月、毒月,端午更是恶毒之日,蝎虫开始活跃,所以祛毒消灾也是端午的一项重要活动。记得小时候,端午清早起床后,要到户外用池塘水洗手洗脸。神话传说,月宫的嫦娥夜间将她杵的药洒倾入井、塘、河中。用此水洗脸,饮用可治百病。端午节早饭一般吃粽子、糖糕、油条、鸡蛋、和煮熟的大蒜(据说有解毒之效)。</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年端午节,因吃鸡蛋我的邻居一家还闹过一个笑话,至今记忆犹深。</p><p class="ql-block"> 邻居家有十个孩子,加上他们夫妻俩一家共有十二人。论辈份我和他们夫妻是同辈,平时我就戏称女主人为“老班长”。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都很差,端午节他们家是每人分一个鸡蛋。老大(已二十岁)很快就把自己的这个鸡蛋吃下,然后看到老六(十岁)拿着自己的这个鸡蛋仔细把玩,舍不得吃。于是老大就走到老六跟前说:“小六,你的鸡蛋咋不吃呢?”小六:说“等会再吃,”老大说:“你的鸡蛋给哥吃吧,明年哥把我的鸡蛋给你吃,中不”?小六很不情愿地把鸡蛋慢慢地十分谨慎地递给了大哥。老大很快地把鸡蛋塞进嘴里,然后摊开两手,表示已经吃下了。这时小六的脸马上晴天转阴云,接着就张开大嘴,号啕大哭起来。很快就引来不少人观看。老大一看小六哭了,张嘴就把鸡又吐了出来,马上又交给小六并说道:“大哥逗你玩的,你就当真了”。可见当时的一个鸡蛋却是孩子们心中一年的期盼呀!</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用白酒掺蒲根雄黄而成,具有消炎祛毒之功效(五毒怕雄黄,一杯雄黄美酒,白娘娘现出了原形)。除饭前饮一点雄黄酒外,还用雄黄酒涂抹儿童的鼻孔,肚脐,耳孔,脚脖,腿弯等处,以避毒虫侵害。还用雄黄酒洒在床下,墙根、拐角,以防毒虫进入。</p><p class="ql-block"> 除上述民俗外,我们这里民间还有插艾、戴香布袋儿、绑五色线的习俗。家门插艾,利用其发挥的气味清洁空气,具有消毒作用。12岁以下的儿童把五色线带在手脖、脚脖或脖子上,据说有续命的说法,称五色线为健绳,象征幼儿健康。也有说五色线形同五花蛇,可以防止蛇蝎等毒虫近身。香布袋儿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鸡心的;菱形的……等样式,用彩布精心缝制,内装棉花,洒上苍术、香附、白芷、丁香、雄黄、冰片……等中药碾制而成的香面。儿童戴上样式各异鲜艳漂亮的香布袋儿不但增加美丽的外在观感,浓郁的香气,对流感、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还有驱虫防毒之功效。</p><p class="ql-block">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节香气浓郁,色彩艳丽,不仅饱含中华民族的民俗趣味,更是彰显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为追求崇高理想、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韩新宪</p><p class="ql-block"> 2023.6.22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