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官庄的“官”

传歌绕梁

<p class="ql-block"> 周官庄的“官”</p><p class="ql-block"> 汤河入境汤河镇有个‘S’型的大湾,河北一个3000多人的大村叫程子河,河南有个小一点的村叫做周家官庄。两村同属一姓,并口口相传着两个村同属于一个周家大家族。</p><p class="ql-block"> 程子河村大,古老,1916年的《临沂县志.古迹》载:“县东50里有城子河。或云汉曾置县。”这里虽有古县城的遗迹,但却没有历史文字可以考证,历史上也并没有什么做官的传说。而隔河相望的周家官庄,相比程子河村,建村就比较晚了。据该村周姓人的记忆和程子河村已故许多乡绅的记述,周家官庄初建于明嘉靖年间。</p><p class="ql-block"> 周家官庄何以“官”冠名,到底这里出过什么大官,还是与官有着什么样的瓜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续修临沂县志.人物篇》给出了答案。志书云:“周处士,轶其名,邑东乡程子河村人。明嘉靖初年,(1522年)有客只身仗钺,状类军官,来谒处士,自言山西喜鹊窝人。与谈,情意投合,结为兄弟,处士居长,客为弟。遂同居,不令他往,亲爱逾于手足。客聪明过人,处事治家胜于处士。处士为之娶妻,生有子女。嗣以子孙日多,面议析居,家产平分。因之义声卓著。程子河周姓,多系处士之后。周家官庄及故县村之周姓,多为客之苗裔。已传十七世矣。”</p> <p class="ql-block">文字的大意是,程子河村的周处士,明嘉靖初年,与拿着象征权利大斧的山西客人相会,两人言投意合,结为处士为兄,客人为弟的两兄弟,处士助客娶妻生子,平分家产。处士居河北程子河村,客在河南另辟新村,以官冠名为周家官庄村。据考证和仅存的文献记载,周官庄村建于周处士与山西客结为兄弟的嘉靖初期之后的数年间。</p> <p class="ql-block">  从历史考证到两村老人传说,程子河村和周家官庄村,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数百年来,两个村庄都是人才辈出,经济发展。程子河村六十年代初在临沂,在山东率先实行了南稻北移,旱田改水田大面积种植水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的大队书记许守文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中央军委为他授半自动步枪一支。这个辖18个生产的大队成为临沂地区、山东省农业先进典型,到七十年代初,这个村就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对国家贡献粮食超过百万斤。周家官庄也不甘落后,七十年代开始植桑养蚕,村庄多种经营成为临沂地区外贸发展典型,早在1974年,就开展了村庄科学规划,对旧村进行了规划改造,在临沂县当时成为少有的环境优美,居家建设标准统一,街直巷通,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农村。</p><p class="ql-block"> 据推算,程子河村距今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周家官庄建村距今也已经510多年了。沿袭至今的两村源远流长的文化,既向世人再现了明中期的社会百态,还给人以诸多的待人、处事的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