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彬比我大十五岁,他一直没和我们住在一起,在解放前夕,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一个人住在巨鹿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全家迁到新居南市《南邨》,后来大哥结婚住到复兴中路,(上海电影院附近)。</p> <p class="ql-block"> 我把大哥作为我长辈,自已是小妹妹。</p><p class="ql-block"> 有时晚上睡在大哥家,大嫂很照顾,总是端放好洗脚水,洗完后大嫂又去倒掉,且帮我把袜子洗掉。那时小不懂事,大嫂又很贤惠,待我特亲。</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喜欢热闹,到大哥家公交24路直达。所以逢周日就去玩,我们吃饭就一个大圆台,分食制。中间放着一个大锅,是‘罗松汤’,里面是番茄、土豆和卷心菜。周边一圈,每人一碗米饭,一小盆里是一素一荤,还有一小碗罗松汤。米饭和汤是可以添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哥一人工作,养活七口人,生活很艰苦的,都得算着过。</p> <p class="ql-block"> 我看过小说“家春秋”,就联想到家里,大哥温顺,脾气好。但对‘爱情’显示出,他反抗封建家庭的那套“门当户对”精神,和强烈追求自由爱情!</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大哥读交大时,单独往在巨鹿路二楼。三楼就是郑家,有几个女儿,其中“芳”对我哥照顾,洗衣服等,俩人谈恋爱且决定结婚。</p><p class="ql-block"> 爹妈坚决不同意,平时大哥是和气,听话的秉性。这次竟坚决不从,且逃婚。在家族中引起振动。</p><p class="ql-block"> 大哥不仅是我家的长子,且是家族中长孙,结果还是爷爷出面,让他们回来结婚,且结婚在锦江饭店十一层,爹妈无奈接受。然经济上断供,节日里上门,姆妈也不理大嫂,直至大嫂生了长孙,姆妈才平息。</p> <p class="ql-block"> 大嫂原来有工作的,是打字员。而生了孩子后,就不工作了。且那时又没计划生育,接下来连生四女儿,为了维持家庭七口人,大哥在比乐中学教数学外,在别的学校兼职,所以大哥抽烟多,肺也几次出毛病。所以大哥家生活很艰苦旳,直到生了五个孩子,孩子上学了。大嫂才上班任教师,生活才稍有所改善。</p><p class="ql-block"> 大哥很爱他们的孩子们,记得我小嫂在文革时怀了二胎,曾不想要,因为小哥仍在天津工作。小嫂和大哥商量,大哥说:“生二个不多,我生五个都感到不多呢!”</p><p class="ql-block"> 小嫂后来和我说,你大哥真喜欢孩子。</p><p class="ql-block"> 大哥和大嫂始终恩爱如初,大嫂是贤妻良母,我长大后,总听大嫂说她很知足。</p> <p class="ql-block"> 在十年文革中大哥受到冲击,来自单位,虽然大哥为人处事谨慎,和同事关系都不错,任数学教研组长、又任工会主席的和事佬。但比乐中学俩派闹得很激烈。每次校长,党书记挨斗,大哥总是陪客。曾记得在台上晕过去。</p><p class="ql-block"> 后来就派大哥到木工间劳动,师傅待他很好,总保护他,哥也学了一些小的木工活,做了几把精致的小刀,送给我一把,每见到此小刀,就无尽地思念,我大哥和蔼可亲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十年浩劫结束,大哥经受风雨,职务一路提升,教务主任,校长,最后调到区教育局。</p> <p class="ql-block"> 我工作后,到大哥家,我喜欢兜淮海路,从陝西南路拐弯到我大哥家,大哥也喜欢到淮海路上购物。如中秋节 ,哥喜欢光明邨酒家的鲜肉肉饼,我就排隊买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大哥退休后仍很辛苦,忙完了给第三代辅导。后来邻居,朋友都请他帮忙,给孩子補数学参加高考,而这些孩子数学基础较差。可大哥特别认真,事前針对不同孩子备课。</p><p class="ql-block"> 大哥肺不好住过几次医院,我劝他算了,这样搞下去没个完,他说一方面人情难却,另一方面也积累一些拆迁后的装修费。</p><p class="ql-block"> 我说装修费我来出,你不能这么辛苦了,哥拒绝了。他说小弟条件好也曾多次劝他,若拆迁的話,由弟给他附近买个房子,给他和嫂子怡养天年,产权仍属弟的,他也拒绝了。唉!这就是我的大哥。</p> <p class="ql-block"> 回想《知青上山下乡》,大哥家的二个女儿都轮到,小的只有十五岁,都到黑龙江农场。</p><p class="ql-block">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大哥亲自操办,每人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生活必需品,层次分明,且写二份清单,一份放在箱内,一份交给女儿本人。为购物,二次钱包被偷,大哥对我说‘因为女儿要到那么远,分心了’。大哥由此焦虑,老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俩个女儿在黑土地,艰苦奋斗了十年。后来恢复高考,小女儿考进医学院,后来返沪当了医生;大女儿顶替了母亲当了一名老师。她俩在岗位上都很优秀。</p> <p class="ql-block"> 大哥住在房子要动迁了,大哥是党员,人又老实本份,响应号召第一遍就搬迁,(那时政策变化很大,先走的拆迁费不多。)在附近根本买不到合适房子,即便小一点也没有。这样就在泗泾大女儿附近,买了房安置下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从此远离了繁华的市中心。我们之间的往来,很不方便,我每次去路上来回四小时,所以每次去总是清晨出发,返回到浦东已近傍晚。即便如此,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大哥家总有好几次,午餐每次我和大哥,大嫂三人都喝一瓶黄酒,餐后我和大哥就高兴聊天,而相聚总是那么短暂,大哥就老催你一人回家那么远,我依依不舍。大哥大嫂总是一起,从四楼住房送我,还走一站路(终点站有座),一直送我到车站。</p><p class="ql-block"> 直至车轮开动,才挥手告别,一边大声喊:“到了家,打个电话啊!”</p><p class="ql-block"> 哥嫂都是八十岁啊,真是金子般的心!</p> <p class="ql-block"> 大哥八十大寿,我们兄弟妹,部分近亲和他的五个子女,女婿,媳妇,儿孙都说一定要办,大哥辛苦了一辈子,一定热热鬧鬧,高高兴兴的过生日!</p><p class="ql-block"> 而大家,争着与大哥大嫂一起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瞧,在祝贺大哥八十生日之际,合家照是一定要拍的,除了我们哥哥妹妹一辈,有小哥夫妇,我和夫君,弟弟夫妇。</p><p class="ql-block"> 还有下一辈,我的九个侄子,侄女成婚的也双双入照,还有孙字辈。。。。。。</p><p class="ql-block"> 这个全家福,真热闹!充满着温馨和幸福!它留下永远的记念,和永恒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父母走了,长者为父,大哥彬就如哥如父,我很尊重和爱戴他,儒雅,慎重的品德,处处为子女,弟妹着想的心 。永远不会忘却,我们的心一直相通。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脑海中,我爱您大哥!下辈子您仍要做我的大哥啊!</p><p class="ql-block">音乐:钢琴宁靜缓苏醒一The lmmortal Earth</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云霞君,2023.5.6. 23.稿毕</p><p class="ql-block">即日修改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