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绘画风格表现人文与自然,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更强调主观感受和情感注入。<br><br><br><br>画意摄影之“画”,是指用类似绘画的形式来呈现影像,呈现出一定的视觉美感。摄影者通常要在前期的构图、光线、环境氛围等把控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为拍摄对象增加一种意念之美。画意摄影之“意”,是精髓。多数人谈到画意时,更偏重于“意”的感受,即摄影者把自己感受到的意境借影像表现出来。“画”是表达“意”的载体,“意”是“画”的内在韵味体现,彰显了摄影者的精神感悟和审美情趣。 摄影与绘画同为平面视觉艺术,虽然两者使用工具和艺术形态不同,但都是为了营造出美好的画面,它们在构图、线条、虚实、光影、色彩及审美表现方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果能在摄影中吸取绘画精髓,借鉴其创作特点,再结合美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便有望制作出具有画意效果的照片。<br><br><br><br>以构图来说,传统的中国画讲究“章法”“布局”,有多种形式,把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国画中各元素的位置安排、平衡和对比、虚实和疏密及点、线、面穿插关系等,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画意摄影中。尤其是留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体现空间感,激发观者想象力,突出主题意境。常见的构图方式如九宫格、黄金分割法和三分法,都可以帮助摄影者更好地拍摄画意照片。 线条,如同画笔描绘出的线条,可以勾勒出画面的骨架结构,对于平衡画面和营造韵味起着关键作用。在摄影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线条的曲直、疏密、强弱、远近及其力度和流畅性等变化,来强调线条对画面的支撑作用和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线条不能喧宾夺主,它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起到烘托主体、构建韵律美的意图即可。<br><br><br><br>虚实在绘画中是一个重要范畴,画家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粗细不同、曲直相异、刚柔相济的线条,来表现隐与现、藏与露、有与无、虚与实之间的关系,以协调画面,避免构图太满带来的压抑感。虚和实体现在画意摄影中,是增加感染力的一种特殊手段,虚实对比能起到增加画面层次感、突出主体、表现动感和意境的作用。 背景处理是烘托中国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手段。背景指主体之外用来衬托主体的那部分空间和景物,具有补充说明主题内容、规定事物发生环境、丰富画面内涵、强化主题思想的作用。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简洁、干净的背景更利于凸显画意美感。在拍摄中,摄影者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使背景范围更简洁:改变拍摄角度,尽量选择纯净的天空、洁白的墙体、无际的湖面等单色背景;在特殊天气时拍摄,比如让云雾隐藏掉不需要的物体,从而简化背景;利用镜头属性,如焦段变化缩小背景范围、大光圈虚化背景、近距离拍摄主体淡化陪体;利用长时间曝光、多重曝光等拍摄技巧,营造飘缈、朦胧的效果。 色彩就像是墨,减少画面对比与反差可以塑造水墨意境。画意摄影通常以简洁、单一的色调为主。高调手法对于表现画意效果作用显著,在避免暗部曝光不足的基础上,摄影者可通过增加曝光补偿,打造意境。在光线选择时,顺光、自然光拍摄容易获得影像柔和、反差平淡的效果。<br><br><br><br>画意摄影的灵感来自对绘画的理解与美学修养,更来源于摄影者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只有不断练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情趣,才能赋予照片独特的意蕴。 走入仙境 张和忠 摄<br><br> 点评:云雾天气是制造画意效果的好时机。构图安排合理,前景松树、中部山峦和远处天空,景色层层可见,空间感强。流动的云雾隐藏了不需要的元素,简化背景,营造出飘缈、朦胧的效果,画意氛围突出。 雾锁樱花 卢吉勇 摄<br><br> 点评:作者以高空俯拍所具有的独特视角,着重表现樱花盛开时的场景全貌。整体布局合理,道路形成线条效果,在构图中巧妙分割了画面。云雾的出现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感,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晨 李秀娟 摄<br><br> 点评:作者以单一色调去除了色彩的干扰,中景树枝上休憩的鸟儿是视觉中心和兴趣点,远处若隐若现的房屋呈现环境和氛围。整体画面显得空灵、虚幻,引人遐想,画意十足。 空谷传声 陈琦辉 摄<br><br> 点评:在弱光环境的色彩表现上,蓝色调通常会让画面显得宁静。作者捕捉到林间的一群飞鸟,与环境相结合,不仅有效突出了环境的氛围感,而且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画意效果。 舞动 陈伟文 摄<br><br> 点评:作者通过高调拍摄,后期有意将背景和水面做了去色处理,画面简洁、干净。鸟儿作为主体元素色彩清淡、细节丰富,突显了美妙的形态和动作,具有画意美感 梦乡 黄厚刚 摄<br><br> 点评:透过云层和山体产生的光线,结合乡村周围弥漫的烟雾、房屋早晨升起的炊烟,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得到增强,达到了渲染环境、烘托氛围和表达画意的效果。 朝阳之歌 汪海孙 摄<br><br> 点评:作者采取正方形构图,画面简洁、主体突出,逆光拍摄产生金黄色影调,营造出温馨氛围。由于现场光线强烈,地面和天空均有高光溢出现象,建议作者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更好地突出主体形态和逆光下的画面质感。 姐妹 白洁 摄<br><br> 点评:作者以简约的天空作为背景,平静水面上的树木形成对称、倒映关系,画面不仅元素简洁、主体突出,而且经过红、蓝两种颜色的对比,增加了趣味性表达。建议前期拍摄控制好曝光,远处的雪山由于过曝缺乏细节表现。 浩渺 孙龙敏 摄<br><br> 点评:作者采取三分法构图,远景朦胧的山峦、中景停留的小船、近景滩涂和行走的人物,在淡雅的青绿色调下显得更加简洁、层次分明,右侧的飞鸟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人物位置稍显居中,建议适当左移,视觉效果更佳。 湖镜云烟漫 郭茜茜 摄<br><br> 点评:作者利用明暗关系和色温变化,使画面形成冷暖对比效果。行驶的小船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增添了动感元素。由于现场光比较大,暗部细节缺失,且小船所处的位置不够理想,所占比例较小。 落日余晖 崔广全 摄<br><br> 点评:夕阳下鹅群回归成为主题切入点,红色太阳在构图中的位置恰到好处,结合鹅在水面跃起、展翅的瞬间表现,画面的意境和趣味得到提升。水面色彩后期调整稍过,建议修正。 归港 马海虹 摄<br><br> 点评:画面构图合理,色彩丰富,光影迷人。岸边的船只依次排列,有着较强的秩序感,同时与水面行驶的小船建立了呼应关系,形成整体的和谐美感。 仙居 吴永发 摄<br><br> 点评:高空拍摄以散点式构图呈现云雾与高楼的结合,楼之间产生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由于光线的变化,云雾的亮部和暗部形成冷暖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视觉表现力,画意效果突出。 鸭绿江早晨 林敏 摄<br><br> 点评:此片以淡蓝色的影调呈现,左侧的山体与村庄在宁静水面上形成倒影,远处隐约可见的桥梁、近处行驶的小船平衡了画面。大面积留白更好地体现了画面的空间感。<br><br> 鸭绿江早晨 林敏 摄<br><br> 点评:此片以淡蓝色的影调呈现,左侧的山体与村庄在宁静水面上形成倒影,远处隐约可见的桥梁、近处行驶的小船平衡了画面。大面积留白更好地体现了画面的空间感。<br><br> 奔 何勤敏 摄<br><br> 点评:作者准确地捕捉到动物奔跑的瞬间,并以黄色作为主色调,画面显得温暖、厚重。如果作者结合场景环境拍摄到动物更好的奔跑姿态,视觉效果会更加强烈。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2年·第52期·12版<br>文、点评:魏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