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台东炮台位于烟台市东端岿岱山上,岿岱山虽然只有海抜20米,但它一百多年来岿然守望于海角,高台架炮,威镇海表 显示出了威武不屈的气魄。沿着海滨路前行,在一个看似寻常的路口,便是东炮台的城楼台门,广场前一个园润的大石头上刻着共和国上将迟浩田所题“东炮台”三字。在台门的门额上是李鸿章手书“表海风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 东炮台的指挥所,弹药库和宿舍现在是东炮台历史展厅,一幅幅照片和实物向后人默默述说着那段历史,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 统领起居室,非常简朴,“致远”二字为李鸿章所书 ,取宁静致远之意。</p> <p class="ql-block"> 统领办公处,统领是炮台最高行政长官,拱形石窗上题有“镇海”二字,据说是戚继光后人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 这间副将办公处室内的摆设是根据当时的原貌布置的,拱形石窗上“肃威”两字是由海军提督萨镇冰题写。</p> <p class="ql-block">炮台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当年使用的弹药</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末的烟台东山海滨</p> <p class="ql-block">东炮台一览</p> <p class="ql-block"> 清代末停泊在东炮台前的“海筹”号军舰。</p> <p class="ql-block"> 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拆除沿海炮台,东炮台炮机也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烟台海军学堂</p> <p class="ql-block"> 1903年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开始筹建烟台海军学堂,由北洋海军帮统萨镇冰策划,谢葆璋筹建并任监督。烟台海军学堂位于东炮台西南一公里处,占地90余亩,1903年在烟台海军练兵营简陋的营房里诞生,谢葆璋为首任监督。</p> <p class="ql-block"> 1906年中国首次派遣海军学生赴日本留学,烟台海军学堂就有20余人入选,数量居各海军学校之首,同年又有两名学生被选派到美国留学。1908年海军学堂新校落成,谢葆璋任第一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烟台海军学堂是我国近代培养航海人才的专业学校 ,从创办至南迁,共有18届,500余名学生在这里毕业。烟台海军学堂历届毕业生成为我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如郭寿生为烟台最早的共产党员,李芝龙担任中山舰舰长、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率舰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起义等等。烟台海军学堂的创建促进了西式教育在中国的全面推广,尤其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p><p class="ql-block"> 今天烟台的海军航空学院就建在当时的海军学堂旧址上。</p> <p class="ql-block">萨镇冰与谢葆璋塑像</p> <p class="ql-block"> 萨镇冰(1859一1952)字鼎铭,海军上将,出身于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海军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在担任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时创建了烟台海军学校,萨镇冰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的一位卓越人物。</p> <p class="ql-block"> 谢葆璋,冰心之父 ,原名谢学朗,字葆璋,号镜如,清同治四年(1865)1月3日生于福州,清光绪十年(1884)11月,谢葆璋以第一名的成绩结束课堂学习,转上“威远舰”实习,清光绪十八年(1892)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来远舰”驾驶二副,清光绪二十九年,任烟台海军学堂首任监督。</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展厅边上一段仅有一人宽的石阶上去,便是海防城垣,固守百年的铁炮依然耸立,炮管直指大海,护佑着祖国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 当年北洋大臣李鸿章说:渤海大势,京师以天津为门户 ,天津以旅顺 烟台为钥匙。并说山东沿海修建炮台尤以烟台最为重要 ,因此李鸿章1891年奏请光绪皇帝建东炮台。炮台由德国技师督造,炮台1891年初建时,炮台上布置了三门主炮 ,二门副炮, 均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大炮自重45吨,大炮的底座下面有一圈铁轨,大炮可以做360度旋转,炮口可以高低升降45度 ,口径21厘米,炮管长12米,后膛进弹,拉线式发射,射程可达一万米,被誉为“世界海岸之王”。1894年李鸿章曾到此视察。</p><p class="ql-block"> 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后,大炮炮机被拆除,2002年北方重工业集团予以修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894年建成的烟台东炮台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海防设施之一,也是烟台近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展区有一间冰心纪念室,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向人们介绍了文学泰斗冰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冰心从1903年至1911年在她的父亲谢葆璋任烟台海军学堂校长时,跟随家人在烟台生活了八年,童年的生活是冰心创造的源泉,冰心说: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她与烟台乡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烟台的乡亲也深深地怀念冰心。</p><p class="ql-block">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1903年随父亲迁居烟台,1912年前往北京,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留学,1926年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北京文理学院任教,1946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发表作品达400余万字,其作品被译成英、日、德、法、意、捷、黎等国文字, 在世界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冰心曾任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及名誉主席等。</p> <p class="ql-block"> 一九0八年冰心与弟弟在烟台与父亲谢葆璋合影。</p> <p class="ql-block">冰心与父亲</p> <p class="ql-block">晚年冰心</p> <p class="ql-block"> 站在岿岱山上放眼望去 ,远处大海烟波浩渺,海风雄劲 ,海岸边长廊栈道,绿树成荫,高楼倒映,游船鸣笛,一派祥和景色,这里曾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称为“可与地中海沿岸相媲美”的海域。</p><p class="ql-block"> 烟台在清朝晚期曾经是中国海防重地,无论是海面舰队还是陆岸炮台,都有很强的力量,无奈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任帝国主义列强侵犯,中国的大好河山烽烟四起,人民生灵涂炭,高山垂泪,江河哭泣!</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百年前表海风雄后的悲壮历史,还有碧海蓝天下的多采浪漫,可无论哪一种都是东炮台留在世间的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 者 褚丽君</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