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前,大文豪苏轼挥笔写下这首民俗诗。千年后,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总书记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加强对端午节传统文化项目的体验认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2023年6月21日下午,宁卧庄小学三年一班开展了“传承文化,粽情端午”民俗体验活动。为了更好的营造节日氛围,同学们用黑板画装点教室。她们长大了,一个个秒变大画师,用自己的创意和精湛的画工,将端午元素活灵活现地呈现于黑板之上,让人意外与惊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学家研究,中国最古老的米饭食物是炊糯米成团,像粽子一样食用。后来,为了保存食物,人们在食物中加入了肉和豆类,这样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知的“粽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白的糯米,鲜红的枣子,翠绿的粽叶,简简单单的食材,经过清洗、浸泡、包裹、捆扎四道工序,才能成为一只完整的粽子。在毛老师与家长们的细心讲解与指导下,同学们自己动手体验了一回包粽子。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开心,也很激动,每位家长也很认真投入,大手小手共同包裹着一只只粽子,暖暖的温情在在指尖传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获得美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自己动手,享受的劳动成果才会更感美味。劳动不仅是最光荣的,劳动更是其乐无穷的。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父母的劳动是艰辛的,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学会分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将清香的粽叶相互交叠,加入糯米红枣紧紧包裹,再用爱的线牢牢系上,用粽子架起了一座亲情的桥梁。在此特别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你们陪伴了孩子的每个精彩瞬间,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未知的体验中获得了更高的成长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们带来的酸甜杨梅,精心熬制的沁爽酸梅汤,亲手制作的香甜甑糕是对每个孩子辛勤劳动的嘉奖,品尝美食的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老师的学生宁宁姐姐给孩子们带来了花绳,并且亲自为每一个学弟学妹带上,将端午的祝福送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包粽子过端午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从活动中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通过本次亲子活动,能让孩子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文化自信从我做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