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的“猫头鹰”,夜幕下的守护者

楠楠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4日下午邯郸市第四医院接到区卫健委紧急通知:组建一支追阳队。护理部马上抽调40余名护理骨干组成一支应急梯队!护理人员集合完毕后院领导马上召开会议传达区卫健委会议要领:追阳小分队的任务就是,一旦发现有混管阳性,要第一时间追踪到所有混管人员,对他们进行隔离和双采双检,对同住人员进行单采。若检测出阳性,就要迅速将其送到指定医院救治。</p><p class="ql-block"> 顾书记强调:“追阳小分队任务艰巨,所有成员均要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抗原检测、个人防护和物资储备等工作,确保能够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筑牢疫情防控战线。护理姐妹们在高效完成政府对我们期望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你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  她们行走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迎着星辰出发,踏着朝霞回来,我们形象的称呼她们——猫头鹰小分队!</p> <p class="ql-block">  由于白天全员普采的结果基本是下午和晚上出,护理部把“猫头鹰队”分为4支小分队来应对不同时间段的任务,所以她们的工作状态就是“日追夜赶”迎“朝阳”。</p> <p class="ql-block">  与全员核酸不同,她们的工作需要入户对混管阳性人员,先进行抗原检测,再采集咽拭子,单检单采,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一个操作出现失误,都存在被感染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  “有任务了,马上准备集合”不管她们是在吃饭、洗漱还是刚刚完成任务回到休息室,只要听到号角吹响,就会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完毕准备出发,投入到“追阳”的战场中。</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第一时间能接收到任务通知,所有队员都要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把铃声调到最大,即使在休息时也要把手机放在耳边,以便能第一时间听到铃声奔赴“战场”,因此胃药和安眠药就成了她们的必备药品!</p> <p class="ql-block">  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扩散,追阳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重。因为夜间活动,穿着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长时间的遮盖口鼻,呼吸不畅的缺氧感,一切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护理工作,却变得异常艰辛。一趟任务最少连续工作5、6个小时,有些分散的采样点就会长达10个小时,穿着防护服走街串巷,闷热的防护服下是汗水浸湿的衣服,寒冬的夜晚,冷风一吹,汗湿的身体又瞬间冷的直打哆嗦。安静的街道、光线昏暗的老居民楼、信号不好的村庄……她们每天要走数不清的路,爬不完的楼梯。她们要一栋一栋,一层一层,一户一户到家里重复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动作……面屏上滴落的雾气,防护服里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脚掌上磨出的水泡…… 她们虽然身体疲惫,但没有退缩和抱怨,依旧勇敢的逆风而行!</p><p class="ql-block"> 有的时候碰到一些居民不配合,给艰难的采样任务重添阻力,面对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恶言相向,她们也会心酸、难过,但她们从来没有轻言放弃。她们随机应变安抚情绪,耐心劝导,力求采集到每一个异常核酸人员,确保“追阳”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感人的瞬间,有人会在夜风中给她们送上温暖的牛奶、面包,会在核酸采集后双手合十不住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漫漫长夜,一趟又一趟,爬上又爬下,气喘吁吁已是常态,但核酸采样早一点,得到检测结果就会快一点,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就是她们共同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任务完成后双手被橡胶手套捂得蜕皮、发白,鼻梁上、脸颊旁全被口罩系带勒出了深深的压痕……但她们却从不叫苦、叫累,在她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自己微博之力为矿区百姓撑起一片绿荫。</p><p class="ql-block"> 每次任务结束后4个小队的队长会互相总结一下,针对每天的任务和面对的突发状况,如何提高自我防护等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微信群里大家也会互相借鉴学习快速,安全的核酸采集小技巧,互相打气,元气满满的迎接下一次任务!</p> <p class="ql-block">  她们不是战士,却在没有硝烟战“疫〞中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她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却在危难之间毅然舍小家为大家;她们是千千万万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的优秀代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她们就是邯郸市第四医院的猫头鹰勇士,夜幕下的守护者!</p>

她们

任务

追阳

核酸

防护服

采集

猫头鹰

小分队

混管

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