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李海欣高地”十五勇士

年涵

<p class="ql-block">编者珍藏的《解放军报》原件,如今翻拍重现,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那段战火纷飞中的荣耀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15日,《解放军报》第一版刊登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的嘉奖令,授予六个连队和十名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一篇题为《脚下是祖国的土地——记“李海欣高地”十五勇士英雄事迹》的文章,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p> <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4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追授李海欣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在老山战斗中的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第二版刊登了《威震敌胆功昭南疆——“李海欣高地”十五勇士简介》和《功劳归于牺牲了的烈士们——访云南边防前线十五勇士之一杨国跃》两篇文章,深情回顾了十五勇士的壮烈事迹,以及他们用生命捍卫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6日,《国防战士》报发表《七·一二大捷 军威赫赫 十五勇士 功昭南疆》,以激昂的笔调,讴歌了这场以少胜多、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的壮烈战斗。</p> <p class="ql-block">1984年老山“7·12”防御战斗中,一个英勇的集体——加强班,凭借仅千余平方米的高地,顶住了敌人上千发炮弹的狂轰滥炸。他们以十五颗赤诚之心,用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在我军炮火与友邻部队的支援下,击退了越军一个加强营和一个加强连的六次疯狂进攻。在牺牲五人、受伤十人的代价下,成功毙敌百余名,牢牢守住了阵地,打出了国威军威,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赞歌。</p> <p class="ql-block">他们,是原40师119团3营8连的十五位战士。7月12日当天,他们坚守在坑道和工事中,直至下午4点,在与支援部队合力夺回表面阵地后才撤离。战后,李海欣等十五人被誉为“十五勇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142高地,从此被称为“李海欣高地”。</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铭记“十五勇士”的英雄壮举,铭记三十九年前,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庞,那些用生命守护祖国边疆的英雄儿女。</p> <p class="ql-block">烈士墓碑前,朱孝悯静静伫立,镜头对准那庄严肃穆的碑文,仿佛在诉说一段尘封却永不磨灭的英雄往事。</p> <p class="ql-block">李海欣烈士,代理排长,河南临颍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党。在战斗中,他带领十四名战士顽强抗击越军一个加强营的轮番进攻,最终壮烈牺牲。部队追记他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其“战斗英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周忠烈烈士,机枪手,贵州雷山人,苗族,1963年12月出生,1983年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团。战斗中,他机智灵活,歼敌二十余人。身负重伤后,毅然拉响手榴弹,与围拢而来的敌人同归于尽。部队追记他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其“战斗英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刘家富烈士,战士,云南永善人,1964年4月出生,1983年1月入伍,1984年5月入团。战斗中,他毙敌十余名,负伤后仍坚持战斗,子弹打光后,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部队追记他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唐友国烈士,战士,四川大足人,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团。战斗中,他英勇无畏,毙敌四人。奉命回连报告敌情途中,杀出重围时冲入敌群,毙敌二人,最终壮烈牺牲。部队追记他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19日,李国文烈士的母亲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牺牲了36年的儿子。她的眼中,是无尽的思念与骄傲。</p> <p class="ql-block">李国文烈士,战士,云南临沧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1月入伍,1982年6月入团。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部队追记他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老山十五勇士中的幸存者,他们虽未牺牲,但同样用鲜血和勇气书写了不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杨国跃,班长,云南云县人,(1963.5—2025.7.20) 1963年5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3年3月入团。战斗中,他在代理排长牺牲后挺身而出,指挥作战,毙敌十余人,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7月20日下午3时杨国跃同志因病在云南省临沧市医院去逝。</span></p> <p class="ql-block">夏锦忠,机枪射手,贵州瓮安人,1963年2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2月入团。战斗中,他英勇作战,救护战友,机枪被炸飞后,仍捡起其他武器继续战斗,毙敌六人,荣立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胡友文,战士,云南永善人,1963年12月出生,1983年1月入伍,1984年7月入团。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在反击敌军占领表面阵地时,第一个冲出坑道,击毙封锁坑道口的敌军机枪手,荣立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董朝贵,战士,云南武定人,1962年4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团。战斗中,他多处负伤,仍顽强战斗在阵地上,荣立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段春和,机枪副射手,云南龙陵人,1965年5月出生,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团。战斗中,他头部负伤仍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到底,荣立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蒋志华,班长,云南耿马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11月入伍,1982年6月入团。战斗中,他在代理排长牺牲后协助九班长杨国跃指挥战斗,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张庆龙,战士,云南保山人,1964年1月出生,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团。战斗中,他临危不惧,带伤坚持战斗,先后毙敌五人,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彭明林,班长,四川巴中人,1962年12月出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党。7月12日凌晨,他及时发现敌情并迅速报告上级,为战斗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陈光满,战士,云南宣威人,1962年4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同年6月入团。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带伤坚持战斗,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马平华,战士,四川叙永人,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1月入团。战斗中,他不畏牺牲,带伤坚持作战,先后毙敌五人,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三炮连8班战士用82无后坐力炮击毁145、146前沿的越军坦克,为阵地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援。</p> <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3日夜间,119团三营官兵在前沿146号高地听到发动机声响,天亮后发现越军坦克潜伏。团指挥所命令高机连使用燃烧弹打击,点燃了坦克上的伪装网。越军试图逃跑时,三炮连八班在杨朝明班长指挥下,用无后坐力摧毁越军坦克。</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原119团战地记者杨健冒死拍摄到被我军击毁的坦克。</p> <p class="ql-block"> 团指挥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