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端午十二红

大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扬州端午十二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历来被老百姓看作是一年中的四大节日之一。晋代文人周处在其著作《风土记》中记载佐证:“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离不开一个“吃”字,重要的节日更是如此,并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民间食俗。就拿端午节来说,淮扬一带,端午当天,多道红色为主的时令菜成为这天家家必备的宴席。我过去工作的城市南京食五红,而退休后居住的城市扬州却食十二红,称做扬州端午十二红。近现代作家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也是美食大家,他在《端午的鸭蛋》等文章中曾记述,在他儿时记忆中,每逢端午,扬州、镇江一带盛行“端午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p><p class="ql-block"> 扬州“端午十二红”究竟出现于何时呢?我查了资料,发现有专家考证说,应是发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清代中期。也有专家说,“十二红”形成于清代镇江,后沿着长江和运河辐射到其他地方,逐渐形成了江浙一带特有的民俗。虽说法不一,但至今扬州仍保留着端午十二红的食俗。为此,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还于2018年特意来到扬州江都区,探寻和摄制普通市民关于“端午十二红”的记忆节目。</p><p class="ql-block">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其实食红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人家是不同的,并非统一的定式。如,郑板桥曾写过一首《端阳节》,描述当时扬州人是“十样红”:“端阳节,点缀十红佳。萝卜枇杷咸鸭蛋,虾儿苋菜石榴花,火腿说金华。”再者,以前生活条件贫困的家庭,端午节这天会用苋菜、咸鸭蛋、盐水虾、韭菜等作为应节食物,称为“九样荣”。</p><p class="ql-block"> 但为什么流行的说法是“端午十二红”并承传至今呢?我觉得比较说服力的解释是,12这个数字代表了每年12个月,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喜欢用红的火色驱鬼驱毒驱邪,加之端午时节淮扬一带红色的食材丰富,所以便逐渐形成了端午十二红,其寓意为:驱邪避暑,天人合一,红(鸿)运当头,红红火火。不由联想到了南京端午五红,按此推论,那端午五红当与五月初五有关了。</p><p class="ql-block"> 那“扬州十二红”到底是由哪些菜肴组成的呢?定居扬州多年了,每年端午不仅自家要食十二红,街坊邻居也都亦食十二红。到这天,我总喜欢串门去看看,发现各家各户总有不同样的红。所以,作为民间习俗,十二红到底是哪些菜,具体并没定论,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菜谱,其中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各家的经济条件、端午宴的人数和当日能采买到的食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端午十二红”的食材大多来自淮扬水系,以江湖河鲜和时令蔬菜为主,不管是食材本身为红色,如小龙虾、红心咸鸭蛋、红苋菜等,还是偏红色的食材经烹烧后为红色,如红烧鱼、红烧牛肉、红烧老鹅、红烧仔鸡等,都算一红,而近似于红色的黄色包括饮料、水果,如雄黄酒、西瓜、荔枝等,亦算一红。</p><p class="ql-block"> 这里,整理了一份“扬州端午十二红”的菜谱(不止十二红),供感兴趣的食客参考:</p><p class="ql-block"> 烧菜:红烧仔鹅(头红)、红烧仔鸡(冠红)、干烧黄鱼(眼红)、油闷大虾(全身红)、红烧狮子头(丸红)、红烧牛肉(肉红)、糖醋排骨(糖红); </p><p class="ql-block"> 炒菜:爆炒黄鳝(肚子红)、爆炒河虾(身红)、爆炒腰花(肉红)、爆炒肥肠(酱红)、西红柿鸡蛋(柿红)、炒苋菜(叶红、汤红)、炒芦蒿(茎红)、炒红头韭菜(头红);</p><p class="ql-block"> 凉菜:红心鸭蛋(心红)、肴肉(皮红)、老鹅(汤红)、干切牛肉(身红)、鸭四件(卤红)、洋花萝卜(夹心红)、西红柿(熟红);</p><p class="ql-block"> 主食:红豆粽子(点点红);</p><p class="ql-block"> 水果:樱桃(珠红);荔枝(壳红)</p><p class="ql-block"> 饮料:雄黄酒(浆红)、红葡萄酒(浆红)、西瓜汁(液红)。</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只是一些扬州最常见的约定俗成的家常菜,具体到各家,皆视端午当天各自家中人口多少、口味咸淡,食材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红色菜。一般家庭端午宴有4个凉菜、4个炒菜、4个烧菜共十二红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