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浴兰汤,祭屈原,戴五色线,饮雄黄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5px;">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5px;">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包粽子啦!</span></p> <p class="ql-block">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草、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因而,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编成,分别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来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p> <p class="ql-block">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包粽子,老师们没有嫌弃笨手笨脚的我们,每个人都成功的包了4、5个结结实实的粽子,学会了这项技能!</p><p class="ql-block"> 小学的时光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六三班是个凝聚爱的大家庭,希望同学们在小升初能够“一举高粽”进入自己心仪的初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无论将来你走到哪里,在某年今日,包粽子的时候,都能够想起当年教你学会包粽子的老师和一起欢笑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江湖不远,相逢仍是少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