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端午节。</p><p class="ql-block">前些年,端午节大家互相问候的时候,会说端午节快乐;近几年自媒体发达,各种“科普”说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传说这天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总之,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不能说快乐(如清明节,断不能说快乐),只能互送安康。</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这里,首先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小学的时候,教我语文的甘武玉老师告诉我们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说在历史上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有一位叫屈原的楚国大夫投江殉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蟹吃他的身体,故而将糯米用植物叶子裹起缠紧,众人划小船至江心,投入江中;再后来,就慢慢演变成民间划龙舟,家家户户在这天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者屈原。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来自鄂西北农村,一个叫竹溪的地方。单听这个名字,就会觉得很美。有木有?有竹林,有小溪;竹林摇曳,溪水潺潺;小桥流水,画面悠然。</p><p class="ql-block">在我小的时候,端午节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出嫁的姑娘会被娘家人接回家过节,叫“过端午儿”;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儿”,十五为“大端午儿”。一般小端午备受重视,气氛更热烈,家家户户包粽子、自家人团圆聚餐;大端午,有空有闲的会再包粽子。小端午节没空、没回成娘家的,可以在这一天回去补过,跟家人团聚,或者走亲访友。</p><p class="ql-block">初五这一天,清早,大人们会带着镰刀、趁着露水未干出门。干啥去?割艾草。</p> <p class="ql-block">艾草在我们当地称作艾蒿,又叫蒿子。春季里,广东这边喜欢用鲜嫩的艾叶加糯米,做成一种粑粑,很是香甜可口。但我们那里不这样吃,只是在端午节这天去野外采一些回来,一部分和菖蒲一起,扎成一小束一小束,挂在门头用来“辟邪”;大部分被晒干后放在阁楼,以备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这艾蒿,用处多了。哪家小孩刚出生,要用这干艾叶熬水给宝宝洗澡,谓之“洗三”。此时的艾蒿水,除了给宝宝清洁身体外,还有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祛除宝宝身体的“污浊”和“晦气”,保佑宝宝无病无灾、健康平安成长。我的女儿是2011年在广州的南方医院出生的,当时我们住在同和的白云山脚下,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当时特意熬了一锅艾蒿水,在产房的病房里完成了这一神圣的“洗礼”,被我拍照记录了,场面很是温馨:蓝色的长方椭圆形洗澡盆的上方,爷爷用双手托着孩子的身体,奶奶一手托着孩子的头部,另一手用毛巾蘸着盆里深色已经摊凉的艾草水,小心地洗着孩子的身体……不晓得符不符合医院的管理规定。反正当时我初为人父,觉得仪式感满满。</p><p class="ql-block">洗三,要连洗三天。产妇也可以洗身体,有如益母草,有止血止痛之功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艾蒿在我们当地,还有个作用,谁家大人或者是小孩子,不小心贪吃东西吃多了(方言,即出现积食)、打四季嗝(方言,即打嗝),伴有嗳腐吞酸、上吐下泻、胃胀难受的症状,这时候艾蒿就派上用场了。取一把干艾蒿,撸下它的叶子,拿来煮水喝,很是管用。</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学了中医以后,才知道原来干艾叶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和肾经,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用干艾叶熬水,可以温中散寒,有一定的温胃作用,因此可以温胃止呕,对于胃痛有一定的效果。当然了,这属于民间偏方。</p><p class="ql-block">作为读者的您,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还是上正规医院看医生比较稳妥,毕竟中医讲究个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盖不可一概而论。</p> <p class="ql-block">艾蒿如此神奇,所以每年端午节都会采一些回来。起初是父亲,后来我长大了,这个工作基本上由我去完成。</p><p class="ql-block">端午节一早,杂草丛生的小土路周围植物还满是露水,我就带着镰刀出门了。一路来到后沟的地里,有几处是我年年割蒿子的地方,哪里长得高,哪里的密,我最清楚。割完一小捆抱回家,裤脚和布鞋基本就被露水打湿了。晒干后自家用起来方便,邻居缺的时候也会来我家里找,他们知道我们家细心,每年都会采。</p><p class="ql-block">印象中,院子里,除了我,就是兆意爷爷,我爷孙俩喝艾蒿水较多……不知道是我俩体质差,还是我俩都贪吃的原因。我小时是消化不好,经常吃坏打嗝,妈妈就熬一碗艾蒿水给我趁热喝,其实味道很苦且有怪味,是难以下咽的;但为了不再打酸嗝、放臭屁,也只能捏着鼻子一饮而尽。兆意爷爷,他爱吃酒米疙瘩儿(即糯米汤圆),经常一吃就多,王奶奶就会摸黑来我家询问有没有艾蒿……想起来就想笑。就在前几年,在老家,我还没大没小地当面“嘲笑”这位爷爷,说多吃点不怕,有艾蒿水……也就我敢这样说话,因为从小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艾草还可以加工成艾条、蚊香等,中医用来做艾灸、民间用来驱蚊虫等。其既能裹腹,又能治病,还能救人,可谓神草也。</p> <p class="ql-block">割完艾蒿回来,完成晾晒工作后,我就得去房子右侧的池塘里拔一些菖蒲回来。这菖蒲,原是河边野生,有着独特的芳香;很多门口有池塘的人家,除了种莲藕、荸荠之外,也会种一些菖蒲。记忆中,池塘边的几蓬菖蒲,就是我从别人家要了种下的,现在回老家还在生长着。菖蒲不需要多,每束艾蒿夹带一两根即可。根部朝上倒挂在门头左右两侧,芳香辟邪;另外菖蒲的菖,与“昌”谐音,我猜,门头挂起来,该还有门户兴旺昌盛的意头吧!</p> <p class="ql-block">完成艾蒿和菖蒲的采集和装扮门头的工作后,母亲头天傍晚包的粽子也新鲜出锅了。碧绿的粽叶,裹着泛黄的掺着碱水的糯米,经过一夜的小火慢煮,已经香气扑鼻、直钩味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溪的碱水粽,是当地一特色;放眼全国,也为数不多,可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p><p class="ql-block">竹溪碱水粽,是用一种宽大的竹叶包的,我们叫蓼叶。蓼叶树生长高度同灌木丛,矮坨坨的;在当地,少数人家门口种的有,包粽子的时候直接摘来即可。大部分人是集上买来的;也有用竹笋的笋壳叶的,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味道不如蓼叶清香,颜色也没有蓼叶包的漂亮。蓼叶粽子,特别是用新采摘的新鲜蓼叶,粽子剥开后色泽自带粽叶的一抹淡绿、饱含竹叶的清香,味道也会可口许多;也有用陈年的干蓼叶,提前泡发、碱水煮过以还原形状、增强柔韧度避免破损。陈蓼叶包的跟笋壳包的,都不够清香;只是会过日子的家庭,把上一年用过的蓼叶清洗晾干后再次利用罢了,避免花钱再买。</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来包粽子的蓼叶树冠。</p> <p class="ql-block">采摘下来以后,得剪去头尾,碱水泡过、煮过之后会变得柔韧有余,用来包粽子才不容易破。</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蓼叶都是买来的,没地方去摘。左右都没有人种植。这几年多了,二婶及院里的其他的婶子都在自家空地种了有,用起来很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蓼叶,有一样东西得我出马去采回来,那就是捆扎粽子的棕树叶。棕树在老家很普遍,很多人家的门前都会有那么一两棵。棕树可以产棕,棕可以搓成棕绳,横竖密集交叉编织成富有弹性透气的棕床,或者加工成棕垫(床垫),有腰椎问题的人睡棕垫,质地够硬,比席梦思更适合。你别说,小的时候,家里睡棕床的人家已经算是条件不错的了,要么就是主人家跟得上“形势”、比较时髦;要么是单位上班的人,宿舍里搁的,一般都是拆卸方便的棕床,床底下的离地空间还可以堆放东西。当地农村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多数是铺着稻草的那种床,倒也保暖;只是铺起来麻烦,拆卸也不方便。再就是,我们当地人穿的布鞋,母亲们纳的千层底,中间就有棕的成分。想起来早年解小东的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p><p class="ql-block">但包粽子这里不用棕,只用它的叶子,也就是棕叶,作用相当于丝线,捆扎粽子用的。</p><p class="ql-block">棕树的品种很多,棕叶的用途也不尽相同。可以用来做蒲扇,还可以做扫帚,也有荒野求生拿来盖屋顶挡风遮雨……棕叶做成的蒲扇,小时候遍大街有的卖。即可煽风纳凉,也可帮助点火做饭。我估计90、00后不知蒲扇为何物,老一辈的人夏天是离不了它的;电视剧里的济公也离不了它,哪怕是它已经破的不像样子。</p> <p class="ql-block">棕叶砍一匹或两匹即可,看家里包粽子的多少,够用就行。我家院儿里原本有一棵棕树,在抹水泥地坪的时候,被父亲砍掉了。所以每年端午节,我会去对门的李奶奶家砍。李奶奶人很大方,又很热情,每次都不会让我空手而归。</p><p class="ql-block">棕叶砍回家后,得把筋给去除掉,然后同蓼叶一道入锅碱水煮过,才能皮实耐用、捆绑的粽子才不会松散。</p><p class="ql-block">你别说,老家上年纪的妇女基本都会包粽子,但考验粽子包的水平,一看形状外观规整与否;再就是看粽子下锅煮的过程中会不会松散,这很关键。当然了,味道高低是王道。</p><p class="ql-block">棕叶用来做绳子捆绑粽子,绿色健康,也会自带清香;这点比稻草好,且不容易断;不像现在,用棉线还说的过去;但用塑料绳子,就过分了,含有害成分。</p> <p class="ql-block">棕树在城市用来绿化,公园美化也是不错的。老家也有很多用来做景观树,不像以前,只知道割棕卖钱、做绳子捆绑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很幸运。端午节的准备工作之采棕叶、割艾蒿、插菖蒲,全程参与。包粽子我就不会了,理论是懂一些的,工序也大致清楚,但截至目前,貌似还没有亲手包过一个粽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小到大,我们家都是母亲包。母亲在院里算是能干的妇女,洗衣服做饭,养猪养鸡鸭,兴菜种庄稼,样样在行。母亲包的粽子,个头匀称,外观规整,不会松散;最重要的是味道刚刚好。这碱水粽,选米选料、放碱多少,都是有技巧的,讲究经验。碱放少了,不够清香;碱放多了,难以下咽不说,且色泽也不漂亮。</p> <p class="ql-block">我的粽子图片是实拍的,是我母亲2019年来广州端午节拍的,漂亮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煮粽子也是个技术活。时间煮短了,或者是火小了,煮不熟、煮不透,影响口感。母亲通常的做法是,端午节头天傍晚之前把粽子包好,生一炉子好火,煤炭的用量又要刚刚合适。炉子那个时候用的是煤。为什么煤炭的量要合适呢,粽子上锅后,表面需要没过水(水要淹没粽子),保证粽子煮的过程中不会干水;最重要的是,基本上都是煮一整晚,从开始的大火,煮到后来炭火逐渐自然熄灭、燃烧殆尽,炭火的余温,会让粽子们继续“酣睡”到天亮,糯米尽情发挥她的软糯香甜,入口细腻;蘸上白糖,美味可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代在进步,连煮粽子的炉火也在变化:从儿时的煤炭火,到后来的煤球炉子(蜂窝煤),再到煤气灶(煤气坛子),现在是天然气(管道煤气)。煮粽子的成本是越来越高了,煮粽子的味道怕是不一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碱水粽,不加任何馅料,风味独特,回味无穷,已成为无数漂泊在外的竹溪游子们在端午节心心念念的、无可替代的美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广东的肉粽、豆沙粽等,也很有特色;只是更符合本地人的味蕾,我们吃个新鲜罢了。</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儿时端午节,仪式感满满。这天餐桌上除了粽子,母亲还会烧一桌子好菜,炖上一锅汤。少不了腊肉,但有特色的,这一天每人要吃一个煮熟的蒜头。蒜头不用掰散,是当年的新蒜,洗净后放在肉汤里一起煮,囫囵个煮。大人说,此时的熟蒜头有败毒的作用,对身体有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有讲究的人家,这一天要喝黄酒。我们当地房县的黄酒最为出名,竹溪以前也有。加入雄黄,洒在院落四周,据说可以防止蛇鼠进入室内。也有喝雄黄酒的,我觉得这个要千万慎重,最好不要喝为好。雄黄有毒。</p> <p class="ql-block">我老家所在的小镇,地处大巴山脉腹地;由于没有大江大河,所以端午节没有划龙舟的习俗。没地方划。早年交通多有不便;人们追求梦想,纷纷走出大山,找出路建设家乡。近年机场、高速都有了,家门口开车五分钟到达高速路口。这里的地理位置跟屈原的家乡今湖北秭归(宜昌属地)只隔了个神农架;这里的人们多数靠山吃不了山,但勤劳勇敢、追求生活品质,山路虽多、道路虽远,却从不轻言放弃;这不正是延续着屈原大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端午佳节,送您两个粽子,愿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粽)是健康,</p><p class="ql-block">总(粽)是快乐!!</p> <p class="ql-block">端午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癸卯年端午节于五羊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