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18日,怀着对教育的热忱之心坐上了去往重庆培训学习的列车,19日早上,我和思源李老师两人到达重庆西站,出站后,一路走走停停,到酒店报到。</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共有两天,第一天主要有三项内容,第二天两项内容。</p> <p class="ql-block"> 培训开始,先由中央电教馆项目负责人张藤从此次活动的背景、意义以及对培训教师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讲话。</p> <p class="ql-block"> 承办单位行远小学副校长杨娅莉就学校“五智行远”数字化转型展开详细的报告,内容详细,很有启发性和指导性。</p> <p class="ql-block"> 由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胡小琴老师带来主题融合课《电话手表的秘密》和陈治佑老师带来的项目式学习《我为城市代言》的数字化课堂切片说课。2位老师在课程设计上凸显出来的理念,是我们需要努力奋斗的方向。说课内容生动清晰,视屏和意图主题结合,有凭有据,流程完整,整套项目有背景调研、有设计方案、有操作实施方案,真正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打破空间壁垒,让课堂不局限于教室,让学习更真实化,生活化、有趣化,说课互动性强,教师抛出的问题很有启发性,提到的重点很有引导性,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说课中,引人入胜,我们犹如学生听的有滋有味。行远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博士吴战杰带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学校技术生态与教学模式》的主题讲座。吴博士从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政策分析、融合与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模式创新、地区案例等方面做系统性的培训,从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政策等多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学校的影响,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更加数字化可视化。</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行远小学空间导师的引导下,参观了行远小学智理中心、智学自学区、双线融合空间、智慧种植吧、行远银行、AI体验馆、主题融合共享场等23项开放的校园课程空间。我在参观的同时,也在对比与我们学校的不同,有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对课程的整体性和特色的定位要准确,要有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二是评价多元且有平台技术支撑,通过数据,让成长可视化,通过雷达数据分析学生的成长过程的优势和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多维度评价,加减分动态评价。行远小学凸显出来的处处以生为本的课程空间,让教育真实发生。</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后,学校教师发展部部长幸仁娇、学生成长部副部长解昊翔、智慧研创部部长刘畅,分别以《数字赋能,激发教师智慧生长力》、《智学评价的实施与运维》、《网络学习空间的“建”与“用”》为题,聚焦“学生智学、教师智研、家长智陪、学校智理、社会智联”的五智行动,从学生智学评价、教师培养、网络空间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学校数字化运用过程中的一些落地举措和实施路径。</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我同参加培训的兄弟县的老师,积极交流沟通,反馈学习心得,思考如何融合本地教育教学,出去取真经回来传真意,让每次学习在促进自己的成长的同时,也能辐射到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培训学员和组织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不光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报道后我与同伴相约,一起领略了山城的人文风光,品尝了本地特色,带着收获返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赵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