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游全晋游记(9)走进晋祠(2023.6.21.)

刘合均

<p class="ql-block"><b>晋祠圣迹一方天,楼榭亭台尽自然</b></p><p class="ql-block"><b>周柏连枝千载茂,新葩簇朵四时妍</b></p><p class="ql-block"><b>南山不老泉花出,北阙无烟水色缠</b></p><p class="ql-block"><b>威武铁人轩气宇,逼真与客说遗篇</b></p><p class="ql-block"><b>(七律,平水韵,一先)</b></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日一早,我们一行走进晋祠。晋祠是首批4A级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我国独具艺术的标志建筑之一,它美在山水间,诗画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才能品读其神韵。然而,最令人惊叹的还是承载着悠悠历史的古建三绝:圣母殿、鱼沼飞梁、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走进晋祠公园,随处可见的木质的房檐,古老的碑刻,年老的大树,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无一不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穿过曲折的长廊,不远处便出现了一组黑色群雕,李世民和他的五元大将骑着快马飞奔而来,霎时,让我们感觉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的声音似乎穿越时空,你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敬佩之心,遥想着他们当年的雄姿英发,体会着他们的艰辛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 ,我们从大门检票进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 鱼沼飞梁来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 周武王的王后, 周成王的母亲邑姜。</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作为全祠的主殿,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可以说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殿宽七间,深六间,非常宽敞,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全部,廊柱微微向内倾斜,高高挑起的四个小角,构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磅礴。再看殿堂宽大疏朗,41尊侍女像,错落有致,仔细观察邑姜居中而坐,神态庄严,端庄大方,气宇非凡,俨然一副宫廷统治者的威仪。侍女或扫洒,或起舞,或妆发,或弹奏,各司其职,体态迥异,面貌清润,眼色传神,衣纹秀丽。顿时,脑海中浮现当时翩翩舞姿,衣袖飘扬,乐声悠扬的场景,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沿着青石绿砖,长廊小道一步步靠近木雕盘龙,不难体会古人对神灵的敬畏。近看,八龙盘曲自如,体态矫健,尽显威仪。远观,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侧耳倾听,盘龙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更迭,传承着护佑一方的使命。用手轻触,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古人的工艺与智慧,虽是木头雕刻,去不失优雅,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晋祠里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文物古迹外,圣母殿旁边有一颗卧龙柏,树干倾斜了很多,远远一看气度不凡,走近一看树身非常古老,据传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鱼沼”即鱼池,就是晋祠圣母殿前的矩形水池,池中有很多游鱼,据说自古如此;“飞梁”即桥梁,是架设在鱼沼上的一座桥梁。此桥平面呈“十”字形。东西正桥为平坡式,长18米,宽6米。南北翼桥为斜坡式,各长6米,宽4米。总体形态如鹏鸟展翅,十分优美。桥面两侧均有汉白玉石栏杆。全桥由34根八角形的铁青石柱支撑。桥面上铺着方形砖。正桥和翼桥相交处,便是圣母殿前的平台。此桥初建于北魏之前,现在所见桥梁为北宋遗物,颇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在小桥漫步,闭眼凝神,感受花香鸟鸣,群鱼戏水,微风拂过面颊,夹杂着淡淡的香味,树叶与莲花碰撞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随着水汽腾升,仿佛置身于仙境。池中怪石嶙峋,池水潺潺,映衬着蓝天白云,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好似大家的神作。在这清水池边,想象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妙辩的场景,享受庄子人鱼之乐,体悟人生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晋阳第一泉,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泉流十多米,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溏中,看似白练飞舞,听如鸣琴合奏,构成晋祠八景之一的“难老泉声”。泉水温度为18℃,冬温而夏凉,碧玉般清澈,不分旱涝,奔涌不息。所以北齐时有人取《诗经鲁颂》中的佳句“永锡难老”,命名为“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当然,晋祠的美绝不仅此而已。晋水流千年,送走春秋霸主,迎接大唐兴隆,见证宋元明清。滋养着参天古木,养育了一方百姓。晋祠虽老,却不沧桑。据说,春日里,树枝发了嫩芽,泥土带着芬芳,阳光明媚,雕梁画栋带着希望;夏日,黄瓦翠树,浓淡有致,流水潺潺,象征着国家昌盛;秋时,细雨洒洒,落叶纷飞,亭台楼阁间带了一丝古人的忧虑;冬天,断桥残雪,晶莹剔透,为枯燥乏味的庭院装饰一番,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人来人往,不曾带走其神韵。历代文人墨客为其惊叹,来此吟诗填词者不知几凡,我不知晓,但晋祠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