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时代的难忘记忆 ,城市建设的历史追寻。

毛永华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我们这些上海闸北二中70届初中生,于1971年毕业后进工厂、下农村、当军人,迄今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经过磋砣岁月的磨炼,历经艰辛,砥砺前行,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人到老年容易怀旧,学生时代那简陋的居住环境、短缺的生活供给、祥和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同学情谊等,虽然过去许久,如今却历历在目,令我们魂牵梦萦,念兹在兹,已成为挥之不去、扎根在心底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2012年,当年我们曾经就读的原闸北二中,改名为苏河湾实验中学,到2020年该校因旧区改造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这些青春焕发、神采飞扬的同届学友,不少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可谓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用北方话可称之为发小群落。</p> <p class="ql-block">在那特殊的年代,70届同学较多的时间被用来学工学农以及学医。</p> <p class="ql-block">原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与校址所在地华兴路。</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学校周边环境虽十分陈旧简陋,但属重要的交通枢纽。就近东西方向天目路,为上海铁路局和老北站、新客站所在地,南来北往旅客甚多,车来人往,熙熙攘攘,煞是热闹。南北方向西藏北路,有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河畔是著名八百勇士抗击日寇的四行仓库,跨过以前称为的泥城桥后,前面不远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街:南京路。</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70届同学大都住在西藏北路旁的原新疆路、开封路一带,居住环境较差,生活设施落后,每天早晨倒马桶、生煤炉以及排队买菜,成为老上海人一道不可忽缺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原新疆路“三里”:德兴、天鑫、天保里,是70届同学们居住的地方,其中一班同学天鑫里居多。</p> <p class="ql-block">原开封路“二里一弄”:永和、正修里和208弄,主要是70届一班同学们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热河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当年同学家庭的副食品供应主要靠这条马路的菜场和南北两头新疆路、开封路开设的各类商店。在短缺经济年代,食品匮乏,供不应求,上至粮面鱼肉,下到香烟火柴,一切都要凭票购买。</p> <p class="ql-block">随着旧区改造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新疆路、开封路的一些旧宅均已拆除,建成了高档楼盘,并分别改名为海宁路、七浦路。旧貌换新颜,环境大变样,忆昔抚今,记忆犹新,令人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闸北二中校领导和部分70届班主任。师生分别五十年后,欢聚一堂,再叙前缘,彼此间倍觉亲切与释怀,留下了许久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