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由雁门关到广武上二广高速,经山阴县、怀仁市,然后在大同走宣大高速,沿桑干河流域到张家口宣化,再转京藏高速,过涿鹿到怀来县,行程三百五十公里,用时4小时。还好,一路顺畅,天色刚刚变暗,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安排住宿,吃了点本地小吃,在一个文化公园转了转,就早早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怀来是个县,隶属张家口,县政府的驻地在沙城镇。其东南与北京市延庆、昌平区接壤,西北与张家口市宣化、下花园相连,是连接首都和西北的交通枢纽。北有鸡鸣山,南有军都山,两山相夹,形成“怀来盆地”,境内桑干河、永定河、洋河皆汇入官厅水库。周边主要景点有鸡鸣驿、土木堡和董存瑞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被迫西逃时,第一站就是怀来县,当时怀来县令都没来的及穿官服就跑来迎接慈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鸡鸣驿的“贺家大院”住了一晚,至今在二进院的山墙上留有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亲笔题写。哈哈,真假不知道,没考证过,是听说。</p> <p class="ql-block">一夜无话,早晨早早起床,本想拜谒一下董存瑞纪念馆,考虑到今天的行程,游览居庸关后,还要回到锦州,时间太紧,只好放弃,以后有机会再去吧。没来得机吃早餐,匆匆带些零食,就开车向居庸关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天气好,路况好,车辆少,沿京藏高速辅路南行,过八达岭进入关沟之后,风景绮丽,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清流萦绕,很漂亮!驾车行驶其中,曲曲弯弯,起起伏伏,很惬意!六十多公里,一个小时就到了,在第二停车场,找位置停好车,看看时间,还不到八点,景区没开门,正好,吃点东西,在周边转转,看看景区介绍,设计一下浏览路线,再从远处看看雄伟的居庸关。</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相传,最早秦始皇修筑,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号称“天下第一雄关”,</span>“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第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关城所在的峡谷称“关沟”,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居庸关防御体系到明朝时最为完备,其防御由北而南“岔道城、居庸外镇(八达岭)、上关城、中关城(居庸关)、南口”五道防线组成。</p> <p class="ql-block">有山脉的地方就会改变水系的流向,同时水系对山脉的阻挡又会产生对山脉的冲击,二者相互作用,水系就会从山脉的裂隙和沟壑流出来,经过长期的冲刷淤积,就会在水流两岸形成可供人们行走的滩涂,这就是最原始天然道路的形成。不仅是古代,就是近现代人们在山区的出行,也大多利用这种道道。</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太行八陉,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p> <p class="ql-block">“天下九塞”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 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井、令疵、句注、居庸。”吕氏春秋道“天下九塞,居庸其一”。居庸关始于秦,建于汉,到了北魏时代,才建设成长城上一座重要的关口。此后历代均有加筑修建,到明代进一步成为北京西北方的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峡谷沟长谷深,自古就有“绝险”“天险”之称。居庸关发生过很多次战争,宋淳熙九年,这里曾发生鲜卑人攻打居庸关的战争。辽金两朝的灭亡,也同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争有关。金国据居庸关时期,蒙古军又多次前来攻打,金兵大败,蒙古兵就从居庸关,一直打到了京都。元朝末年,朱元璋北伐的大军破居庸关而入,直取元大都。到了明末,李自成率兵先打下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再入居庸,攻破北京城。这里是生死存之的关键战争之地,也突显了其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居庸关的地理历史基本知识,我们还是好好浏览一下,这座见证了历史变迁、饱受战争创伤的伟大建筑吧。</p> <p class="ql-block">一进景区大门就可以看到“迎恩坊”。为四柱三楼,顶覆绿色琉璃瓦,门额上写着“迎恩坊”三个金色大字。为什么叫“迎恩坊”?原来,这里是守关大将在此地摆香案供桌迎接皇上圣旨的地方。守关将士每次作战胜利上报朝廷后,皇帝都会派遣使者,带着奖赏的圣旨和金钱酒肉到关城慰问将士,以示奖励。</p> <p class="ql-block">往北三五十米,就是雄伟的关城了,两山之间,横亘一道城垣,城垣中间城台上耸立着高高的城楼,城楼前是瓮城,瓮城的外观象马蹄形,正面没有门,城墙高大,很有气势!居庸关关城是防御体系中的中关,始建于明朝中期,有南北两座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南关瓮城。</p> <p class="ql-block">瓮城的城门开在西侧,一般在正面不开城门,主要是为了防止敌军正面攻城器械的冲击。之所以叫“瓮城”,一般是指,关闭主城门后,通过诱敌入小城,再放小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小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p> <p class="ql-block">南瓮城内建有一座“关王庙”,也就是“关帝庙”,建于明正统年间,坐南面北,面阔三间。为单檐歇山顶建筑,覆绿色琉璃简瓦,饰有璇子彩画。檐前悬挂“关王庙”三个青底金子。正门两侧有一副黑底金子的“桃园结义同生死,赤胆忠心扶汉室”对联。在军事建筑内,很多都有“关帝庙”,目的应该是激励守关将士要像关羽那样,要忠心英勇,还要有义气吧。</p> <p class="ql-block">回头仰视,主城门上有一座三重檐歇山城楼,高三十余米,其所饰彩画色彩鲜艳、精美绝伦。城楼挂有一块白底黑字巨匾,上书“天下第一雄关”字样,字体醒目苍劲,是居庸关长城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曾经到过山海关,称为“天下第一关”;还到过雁门关,称为“中华第一关”,记得嘉峪关,也称为“天下第一雄关”。究竟谁是“第一”?其实,那有什么标准?又何必去争论,都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咽喉要道,丟了那个都会坐不稳天下!</p> <p class="ql-block">按照现场导引指示牌,我们从“长城入口”处,登上南城台。城墙上的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城台上在城楼的正面,立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这里是游客争相拍照打卡之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樱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太有气魄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楼前,向西眺,西面的山叫“金柜山”,高三百五十余米,山势陡峭,岩崖可见,长城蜿蜒曲折,若降龙陡然而至,脊背敌楼铺房错落有秩。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城台西侧角楼处,有台阶,可以从这儿登上西侧长城,然后沿城墙转到居庸关北侧城门,全长大两公里有余,但山高坡陡,如果有时间,可以顺着长城游览七号到十四号敌楼,边走边看,慢慢欣赏敌楼、箭楼、铺房、城墙、垛口、箭孔,好好品读伟大的长城建筑体系。</p> <p class="ql-block">向东望,东面的山叫“翠屏山”,山高一百五十米,比西山要矮一半,山脚下有一条南北向贯穿关城的水道。长城与河道交叉处建有双孔圆拱水门,是居庸关的水关关门。水门上有闸楼,内设水闸。在古代,水闸也称斗门或陡门,是建在河床或河湖岸边,用以控制水位、取水或泄洪的水工建筑物。古时的守城将士借此可以控制门内外水量,洪水季节打开闸口泄洪,枯水季节储备河水供关城使用。</p> <p class="ql-block">往北看,两山对峙,中间就是居庸关关城,城中由南而北为国计坊、云台、北门城楼、真武庙、神机库、北门闸楼。关城中间区域,原来应该是守关将土驻扎、生活、操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攀登西山长城,而由南城台向东,从六号敌楼往下到水门长城,过水门闸楼,继续向东往五号敌楼方向去了。</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的水上长城或叫水门或水关吧,很少见,我所看到过的长城中,记得只有辽宁绥中的九门口有一段水上长城,修筑长城往往是“遇山不断,遇水而绝”,在居庸关也能看到水上长城很意外,城下由北而南为关沟河,清清的河水与两岸的长城、敌楼、青山、绿树、蓝天,相互映衬,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过了闸楼,是一段很陡的长城,坡度怎么也得有七十度,需仰行而上,手足并用,这才叫“爬” 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爬上长城直流汗” ,哈哈,据说,四肢协作要省力不少!</p> <p class="ql-block">还好,墙虽陡,但不长。气喘虚虚,并没有浑身是汗,登上五号敌楼。这里是个拐点,再往前走,长城就是沿东山山脊的南北方向了。站在五号敌楼前,视野开阔,可以举目四望,赏景抒怀。</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春季来到居庸关,五号敌楼是观看火车转弯驶入花海的最佳地点,这里也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开往春天的列车”,行驶在京郊S2线,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刻,列车蜿蜒在群山之间,驶进居庸关,漫山遍野分布着粉色的山桃红、浅白色的杏花,S2线白色车体与花海、长城共同构成了不可多见的靓丽风景线,仿佛进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花开花落,时已初夏,关城东西两侧已然草木葱翠,层层叠叠,如屏如幔。还赶巧,正好有一列火车,驶近关前,穿行在山间丛丛绿树之中,蜿蜒前进。“两山峡峙,一傍流水,骑通连驷,车行兼辆,先入南口,过关入北口,关中有峡曰弹琴,旁道有石曰仙枕,两崖峻绝,层峦叠翠。”这也许就是所说的燕京八景之“居庸叠翠”吧!</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铁路应该就是“京张铁路”,再往北不远,就到八达岭长城脚下了。那里是詹天佑先生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至难点,同样最有名的“人字形”铁路设计也是那里。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干线铁路,自1909年通车运营至今,已超过百年。詹天佑先生曾为解决关沟段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创造性地采用了两台机车调头相互推挽的办法,使列车进青龙桥东沟后回头,依山腰作“人”字形,折返穿越八达岭隧道,因此前方的“青龙桥站”闻名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继续北行,漫步长城,望着周围的垛口、敌楼、铺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历史之中。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和变迁,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象征之一。站在长城上你将会亲身体验到这一座伟大的文化遗产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长城,是古代中国无数能工巧匠用鲜血和汗水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的史诗巨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称为“蓟门关”,北京古称“蓟”,就是进入京城的大门。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建起居庸关城。城垣横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如此大的规模,在当时罕见。</p> <p class="ql-block">有了居庸关这座雄伟的关城还不放心,朱棣做了皇帝,分别在居庸关南北两边建起南口城和上关城。居庸关向北,行8里路是上关城。在居庸关南15里建南口城。从明代地图上看,居庸关居中,南北两口各建关城,南口城称南门口,如同南大门,封堵住关沟南口,与上关门一起,形成居庸关城的防卫体系。</p> <p class="ql-block">从明初,于京城北部修筑长城始,历经弘治、嘉靖、隆庆、万历等几代从未间断。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修筑有了大的创新,城墙外包青砖,更为坚固。根据实战,又在长城上添加了附墙台、空心敌台等多种设施。</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空心敌台”是个创举,内如楼房,建有砖梯,可登层楼。古人描述:“每台高三丈,纵横称是,骑墙曲突,四面制敌,上建层楼,宿兵储器。”空心敌台内可存粮储水,放置火器。作战中可抵挡攻击,与敌相持,北方骑兵无计可施。敌人即使攻上城墙,士兵依然可以据台而守,得恃无恐。居住其中,无风雨霜雪之苦,心安胆壮。古人归纳出十大功能,一言以蔽之,防御能力大大提高。</p> <p class="ql-block">空心敌台也通称敌台、敌楼,在作战中具有重要作用,位置安排也有考量,关口紧要处间距小,平缓处间距大。观长城敌楼疏密,便知军情的紧要程度。敌楼如长城链条中的节点,错落转折。长城雄伟震撼,有敌楼点缀,既增加了文化内涵,又美观壮丽,如项链镶上珍珠,绽放光彩,无与伦比,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依托空心敌台,可以做出兵力安排。按所处地段险要程度,分配兵力不同。一般来说,空心敌台都有指挥官,主要负责杀敌战斗。五个敌台设一把总,十个敌台设一千总,指挥战斗。每个“空心台,主客官兵六十人”不等。长城上每个垛口均有士兵把守,兵力不同。《四镇三关志》上说:“极冲者,一垛四五人;次冲者,一垛二三人;稍缓者,一垛一人;缓者,二三垛一人。”</p> <p class="ql-block">长城上一旦发生战事,火炮火铳齐发,滚木雷石俱下,场面壮观。《四镇三关志》有生动描绘:平时每个士兵“各居铺舍,有警登台率守”。遇到敌人来犯,“各照原编台垛人数,各司所执。如虏近百步,援兵登城,旗帜器械一齐竖立。约火起力可至处,即放大将军火蹲炮。至五十步内,火箭、火铳、弩矢齐发。聚拥攻城,两台铳炮矢石交击,更番不息。缓处,步贼聚攻台垛不支,则传号以速,援兵各垛,兵恃台为壮,火瓶、火铳、矢石并力攻打。预制石炮墙外,临时发走药线。”所有一切,都听从统一指挥:“凡起止号令,俱听千把总约束。”</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种场面放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并不多见。关口更多的是路人过往与商旅流通。坚固的长城往往让对手望而怯步,减少了战争的次数与规模,<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缓了敌人的进攻,</span>换取了相对较长的和平与稳定。</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居庸关发生的主要战争有: 金国灭辽国,元朝灭金国,均假道居庸关。金灭辽时,金人进攻京城,辽人据守居庸关,当金兵攻到居庸关前,没等开战,山石崩塌,砸死守关辽兵,金人不战而胜,攻入京城。金人吸取了经验,知道居庸关的重要,铸出铁的城门,还在路上布满了鹿砦、铁蒺藜,绵延百十里,并派精兵驻守。</p> <p class="ql-block">元灭金时,元人进攻,元太祖犯了难,问手下札八儿有无破关办法,回答说:黑树林中有条小道,曾经走过,仅容人马穿过,若采用偷袭的办法,让士兵不作声响,“衔枚以出”,趁着夜色,便可穿过。元太祖令札八儿做前导,大军紧随其后,日暮进入山谷,黎明到达平地,放开脚步疾驰,到了南口城,金鼓之声齐鸣。守城的金兵从梦中惊醒,以为神兵自天而降,大败而逃。元人破关而入,进占京城。</p> <p class="ql-block">李自成当年进北京,也在此地大战。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破宣府,所向披靡,将士多有投降,遂入居庸关,只是在被称为居庸北口的八达岭受阻。《延庆卫志略》载:“余希祖任八达岭守备。明末李自成破八达岭关城,自刎死。”可见誓死守卫的决心和当时的惨烈。</p> <p class="ql-block">“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长城是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长城是人类冷兵器时代最为恢宏苍凉的防御体系。开了菜园子,总要修起篱笆以防外人进来毁菜。修篱笆的人没有想着出去毁别人的东西,只想着守护好自己的东西。两千年来,长城守护着土地和农耕,守护着定居和种植,这才有了多数时间里的和平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游览走访了多段长城和很多关口,有丹东的虎山长城、锦州的龟山长城、翠岩山长城、南树林子长城、葫芦岛段的小虹螺山长城、植股山长城、九门口长城、小河口长城、西沟长城;河北段的山海关长城、角山长城;北京段居庸关城;河北段的紫荆关长城;山西段的娘子关长城、雁门关长城、广武口长城……,这些长城段,有的是后期修复的、有的是原汁原味的,有的看上去壮观宏伟、有的看上去充满沧桑凄凉,对长城的寻觅、走访、探察,在这曲折蜿蜒的途程上,所看、所听、所感受,五味杂陈,也许,这是岁月的味道、历史的味道,或许就是长城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长城记录了多少戍边战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和思乡忧国的愁苦,见证了多少边塞战争和历史更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跨越时空的万里边关悠悠作答,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长城的爱恨悲欢、荣辱兴衰、沧桑与美丽,都让我着迷。长城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不朽史诗!长城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迹,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人类伟大遗产的无价存留。</p> <p class="ql-block">东山下行,前往北关,又是一个大大的大陡城,高高的台阶,让我们的双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看看身边的穿校服的孩子们,欢呼雀跃,说说笑笑,一个一个从我们身边跑过,😀,年轻真好!活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和神机库等。</p> <p class="ql-block">从北关出来,到关城内的广场,我游览了居庸关的另一著名景点“云台”。“云台”本不是“台”,原为“过街塔”,只因顶部建筑在战争中毁坏,仅剩基座而成平台,故被称作“云台”。“云台”坐落在关城内中心地段,是中国元代的佛教建筑,也是居庸关最具特色的一处魅力建筑。其雕工精湛流畅,造型别致,图案精美,是元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整个云台从上到下呈梯形结构,而且全部用汉白玉大条石砌成。台下中央开六角形劵门,顶部挑出石平盘两层,上层刻有云龙,下层刻有兽面和珠串纹饰。平盘四周安有汉白玉板和五十六根望柱,望柱下安置吐水龙头,数十个吐水龙头均由白色大理石做成,其设计精巧、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除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外,云台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其劵门洞内墙壁上的精美浮雕和用梵文、藏文、八思巴蒙文、维吾尔文、汉文、西夏文等6种文字镌刻的经文,这些经文具有很高的宗教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非常值得一览。云台石刻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再看云台内地面,由近120块巨石铺成,石块被磨得光滑圆润,深深的车辙,见证了这里的曾经过往,仿佛在告诉人们,历史上的居庸关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云台,时近中午,我们恋恋不舍,怱怱从南关出来,向雄伟壮丽的居庸关告别,回到第二停车场,也来不及再吃午饭,定好导航,起程往回返了!<b>“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音贬)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燕代经过(音郭)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