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广州,人们都要参观一下中山纪念堂。到了这里,千万别错过到越秀山走一走。从中山纪念堂后门出来,就是越秀公园的一个入口。越秀山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广州的风景名胜地。两千多年前,在岭南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南越王赵佗,就曾在此山建台大宴群臣。南汉时期,南汉主曾以越王台为游宴场所,在登山路上广植奇花异木,称为“呼銮道”,南汉君臣常在此欢度良宵。到了宋、元、明时期,越秀山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较为著名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沿石阶上行,路旁有一座纪念碑,上书“孙先生读书治事处”。此处原是粤秀楼的旧址,也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居住过的地方。1922年6月2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武装叛乱,孙先生和宋庆龄夫人是从这里脱险的。1930年建此碑以缅怀孙中山。碑背面刻有《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当年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两昼夜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继续上行,在台阶的顶端,高高耸立着一座中山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纪念碑和中山纪念堂当时是一体化的设计,两者都建在广州市老城区的中轴线上,形成了前堂后碑的雄伟气势。</p> <p class="ql-block">碑身用花岗岩砌成,高37米,外呈方形、尖顶。而37这个数字刚好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实际年数相一致;另外碑的主体高度,是由59块砖砌叠而成的,这与孙中山先生的寿辰吻合。</p> <p class="ql-block">在石碑的正面有一块高约7米的花岗石,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嘱》,它的高度刚好在第15块砖的水平处,这与孙中山先生“执政”年数相符;而它的宽度又占据了5块砖,意为当时“五权宪法”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碑基的四个面,上面共刻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着羊城。</p> <p class="ql-block">从中山纪念碑下来,路一侧有一座石牌坊,额书两个大字“佛山”。</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规模不大,花岗石建成,四柱三间一楼的格局。看介绍说,此牌坊建于清道光年间。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有一座观音阁,后来改为佛寺。所以这里所说的“佛山”,是“有佛寺的山”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从牌楼下到山半腰,有一条宽阔的山路,路的下方是越秀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路的另一侧有条石阶山路,向上可见一牌坊,额书“海员亭”。</p> <p class="ql-block">海员亭是为纪念1922年中国香港船员为提升薪水,改进工资待遇,解决包工制而抗争的一场大罢工的历史荣誉而修建的一座重檐八角尖顶亭。</p> <p class="ql-block">中国香港船员大罢工是我国工人阶级抵制帝国主义被压迫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我国工运第一次高潮迭起起始点。</p> <p class="ql-block">沿石阶继续上行,可见一四角石亭,正额上书“光复纪念”。</p> <p class="ql-block">光复纪念亭是广州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胜利及广州旅香港同胞捐款支持辛亥革命而营建的。</p> <p class="ql-block">该亭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原为石牌坊,名为“光复纪念坊”,后毁于侵华日军之手。民国三十七年(1948),国民政府利用牌坊残存石料原址建设光复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沿路前行可见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的“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又因楼高五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p> <p class="ql-block">史记,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镇海楼楼体呈长方形,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州博物院民国十八年(1929年)成立时以该楼为院址,今为广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离镇海楼大约一两百米处有仲元楼,现是广州博物馆的一部分。仲元楼是为纪念邓铿(字仲元)而建,1922年邓铿遇害后,孙中山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27年李济深倡议兴建此建筑。主楼设计上效仿北京故宫文渊阁,青砖绿瓦,灰柱石壁,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堪称现存广州民国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沿路下山,可见隐没在树丛中的青石砖墙,墙上青苔遍布、榕根盘结,略显沧桑。这是广州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段明代古城墙遗址,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段古城墙断断续续,长达1100多米。</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旁的一处石刻额外引人注目,金黄色的岩石上书“五羊雕像”。石旁有一条石阶小路,把人的视线引向一不高的山顶。</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广州著名景点“五羊石雕”。五羊雕像耸立在越秀山的木壳岗上,建于1959年。是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根据五羊的传说创作的。雕像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一块石料,就重达4 千余斤。五羊大小不一,主羊头部高高竖起,口中衔穗,回哞微笑,探视人间,余四只羊,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情趣横溢。</p> <p class="ql-block">关于五羊石雕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民生凋敝,有一日,五位仙人降临广州,给当地人留下谷穗,后腾云而去,五羊皆化作石雕。从此,广州变得富裕起来。遂广州因此得名羊城。而五羊石雕也成为了此地的吉祥代表和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得山来,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灵。</p><p class="ql-block">美哉,越秀山!</p><p class="ql-block">媚哉,越秀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