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体验我国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水塘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家园共育</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能更深入的了解端午节相关习俗,感受端午节的浓厚气息,老师们积极宣传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们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挂香包、系五彩绳等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采草药、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为孩子们讲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p>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端午节由来和习俗后,孩子们很认真的学习端午节的儿歌、手势舞。</p> <p class="ql-block"> 端午习俗——赛龙舟</p><p class="ql-block">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p> <p class="ql-block">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寓意求福佑,风调雨顺,事事如意。我们没有龙舟,就用一片片雪花片拼插出一条龙舟。伴随着铿锵的鼓点,听着老师的号子,“嘿哟,嘿哟,加把劲;嘿哟,嘿哟 ,争向前。”孩子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赛龙舟”活动,幼儿了解到“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并在游戏过程中感受了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 包粽子</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学得多认真。</p> <p class="ql-block"> 小班的小朋友拿起小画笔,用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可爱的粽子,色彩明朗,每一位孩子都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次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亲自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不但增进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让幼儿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与魅力,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们在爱的浓郁氛围中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幸福感,更将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陪伴其成长,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感染者、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将至,水塘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祝所有小朋友、大朋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端午安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事顺遂!</p> <p class="ql-block">供图:各班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普娜</p><p class="ql-block">审核:刘瑀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