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下喝喜酒

汤亚光

<p class="ql-block">小两口在结婚典礼上</p> <p class="ql-block">时隔一年半,再次回老家喝喜酒,心情无比的高兴、舒畅,因为二侄孙女雯雯就要出嫁了。她的爸爸小海早早就来电话要我们老倆口无论如何都要回去喝喜酒、送他宝贝的闺女出阁。小海是个复原军人,在福建前线当了不少年的兵,团里原打算送他这个模范班长去军校深造然后好给他提干,可他放心不下他在乡下的家和他那守寡多年身体多病的妈。再三谢绝了部队的关怀后,最后还是选择了退伍回了家。妻子从空军气象学院毕业,转业后来到本县当了英语老师。雯雯是个文雅、孝顺的乖乖女,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和她父亲一样是个模范的共产党员,毕业后应聘来到江阴市实验小学当了音乐老师。未婚夫是个英俊帅气的现役警官,在机场做边检工作。小两口互敬互爱,恩爱无比,感情十分融洽。</p> <p class="ql-block">回故乡对多年在外的游子来说始终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更何况还是回乡喝喜酒,会见亲朋好友和儿时的伙伴和重见那梦中经常出现的山山水水。于是,我们早早就订好了火车卧铺票、订了那晚上开车、上车就可睡觉,第二天上午醒来车也到站的火车票。动车、高铁虽快,但没有卧铺一直坐着,年龄大了吃不消。我们的车厢里很整洁,乘客不多,很安静。车厢里甚至整个列车里都没有了先前那种车厢里到处都挤满了人,连厕所门前都无立足之地,到处喧嚣、空气中充满汗臭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每次经过蚌埠火车站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1970年底那些永生难忘的日子。在六十军接受再教育结束后,我们来自各地在城西湖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的千余名外语系列的学子们分乘淮河上的小火轮和军用卡车纷纷集中到了安徽铁路的枢纽站蚌埠火车站,短暂休息后,然后再从这儿各奔前程。那几天蚌埠的大街小巷充满了来自城西湖的学生。是不是城西湖来的,不用介绍单从衣着打扮上就能一眼看出。几年的朝夕相处大家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时此刻大家在蚌埠此地互道珍重、洒泪告别。此情此景至今尚列列在目、无法忘怀。今天我又经过这里,只见蚌埠火车站,格外地静悄悄,除了少数几个上下的旅客之外别无他人。这也太安静了,五十多年前的那些事情早已烟消云散了。</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半左右,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当车厢下传来夹着回声的巨大的隆隆声,我意识到火车正在通过大桥,随即翻身坐起,取出手机,由于动作太慢,只抢到了一个“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大江镜头。南京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1967年我和同学们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去到六十军(6453部队)接受再教育。由于部队的关怀我被评为先进分子并到军部(南京浦口工地)出席六十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其时正值南京长江大桥竣工搞通车典礼。为验证大桥的稳定性六十军奉命组织了五百辆满载官兵和物质的大型卡车及大批坦克车,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浩浩荡荡地从大桥的公路桥面通过。桥面两侧红旗招展、场面十分壮观、令人震撼。当时出席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也都参加了这一世上独一无二的壮举。荣幸的是,当时我也身在其中,我和战友们一样挺身站立在军车上,江上的晨风吹拂着我们的面庞,浑黄的江水打着漩涡急速从桥下流过,车辆列成方队在马达低声轰鸣的伴随下,缓缓地行驶在大桥高高的桥面上…这一激动心弦的情景我终生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福建军中服役的小侄子小海。</p> <p class="ql-block">婚礼在金坛一家宾馆的贵宾厅举行。</p> <p class="ql-block">今天最开心的就是我汤家三岁的重孙小芒果,我们也是四世同堂了。他的母亲也是个积极的共产党员,从东南大学(原来的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如今当上了金坛区的镇财政局的副局长。她是个实实在在工作第一,家庭第二的的工作狂。她的妈妈、我的大侄女,非常溺爱她,甘心情愿地承受了照顾小芒果的几乎所有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结婚庆典开始,新娘的爸爸领着新娘子登场。</p> <p class="ql-block">男女双方互致保证书。独出心裁,也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小海当年的战友们、其中还有他当年的长官(连长和营长)也前来祝贺。这是他们一起在婚礼上高声齐唱我们当兵的人的照片。现在很少有人再唱我是一个兵了。</p> <p class="ql-block">婚宴开始,男、女方的亲友们大家各自寻找座位。今天宴会厅共摆了25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如今这对大多数普通平民百姓家庭来说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了。社会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人都能过上安定、健康、富裕的幸福生活正是我们大家所追求的。</p> <p class="ql-block">来看看我们的故乡吧,这里就是我们的族人、家人、亲友世世代代居住、劳作、繁衍生息的地方。以前人人都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那只是说说而已,如今我们的江南一带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寻求的世上桃源。</p><p class="ql-block">破旧不堪的茅草房、土坯房等贫民窟以及逃荒、要饭的现象渐渐的都不见了。如今,故乡的村民们人人都住进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有尊严的漂亮的住房并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和摩托车。我们金坛也有了几乎和德国一样的高标准的宽敞的高速公路。为方便去茅山游览、发展旅游业,金坛也建起了漂亮的旅游公路和观光缆车。新建的沪宁高铁正在加紧建设中,据说八月份就可以通车了,建成后从金坛到上海据说只要45分钟就行了。故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对此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如今,很多城里人也希望到乡下来渡渡假,吃个“农家乐”,住个帐篷、采摘水果、钓钓鱼,过过野营生活。村委会正在研究如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种植业和有条件地发展旅游业。他们正在准备扩建野营地,扩建供游客采摘用的果园、钓鱼池,等等这一切搞得很像个样子呢。已经有不少人把这儿称之为茅山脚下的小瑞士了。</p> <p class="ql-block">故乡的茅山新四军革命斗争纪念馆。这里陈列着许多在过去的艰难岁月中为我民族解放、人民富强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新四军的英雄们的光辉事迹。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