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人类的本性,对生命力的追求

Zhang

<p class="ql-block">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一直对色彩和造型的把握是相当惊人的。色彩和造型的研究显示了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p><p class="ql-block">张艺谋惯于大面积色彩中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光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p><p class="ql-block">色彩实际上是包含在造型艺术里的。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画面构图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颠轿”一场戏:空旷的黄土高原,崎岖的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生命的力量。颠轿是一种狂乐的纯自然的表现,光头的汉子有在异性面前表现的强烈欲望,在空旷寥寂的黄土地上的那种狂热是缺乏理性的、完全凭感觉的、粗糙的、原始性的情绪自然地表露。</p> <p class="ql-block">在《红高粱》中,电影造型的精巧几乎成为张艺谋在艺术形式上最主要的追求。《红高粱》的追求是对生命力的讴歌,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粱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黄土弥漫的土围墙,火光,水气冲天的酒坊,都表现了原始生命力的蓬勃旺盛和热烈张扬。</p> <p class="ql-block">“野合”一场戏:男主踩倒了一片片高粱地,远远望去,仿佛是与女性生殖器形似,有着性的暗示,生殖崇拜的意义。风中摇曳的高粱、心跳般的鼓声仿佛是男女狂热的内心。倒塌的高粱地成了他们的温床,摇曳的高粱成了帷帐,而这完成了任性的解放,无所不在的镜头,完成了对女性的俯视和压迫。</p> <p class="ql-block">“酿酒“一场戏:通过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烟气和来回走动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p> <p class="ql-block">振振作痛的剥皮场景,控诉了侵略者血淋淋的暴行和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忠。</p><p class="ql-block">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最后的日食造型,日食的意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是为了衬托“我爷爷”、“我奶奶”们壮烈的牺牲;其次是为了表达对日军侵略的愤懑与仇恨,最后是为了凸现。</p> <p class="ql-block">《红高粱》的音乐不但让赵季平完成了自己平民音乐的创作愿望,也和张艺谋进行了一次让人热泪盈眶的寻根之旅。赵季平的音乐和《红高粱》天人和一,在银幕上大写意地完成了一次雕刻生命的挥洒,大善若水的赵季平与张艺谋双手一握,西部的高粱叶子,森林一样霍霍有声。</p><p class="ql-block">总之,《红高粱》中的这些造型或体现了人的力量、情绪和生存方式,或展示了人的活力、死的悲壮和民族气节。这些热烈鲜明的造型,增强了电影的形象直观冲击力,使作品在总体上透出了一种强悍的、狂野的、生机勃勃的气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