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研学路 动静有致促成长

天高云淡风清

——王桂兰名师工作室研学纪实 <p class="ql-block">  转眼王桂兰名师工作室已经走过了两年发展历程了。从教学各自为阵到理论扎实助力再到特色教学初具雏形,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踏实稳健。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为了博采众长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王桂兰名师工作室决定,6月13日在大本营恒安一中组织两节语文研学观摩课。担任这次研学活动任务的,是工作室的杨丽红老师和张慧敏老师,云冈区师资科吴建广主任、恒安一中主管教学的李平校长、七年级部的马斌主任等参加了听课研讨,工作室其他成员以及年级其他语文老师参加了听课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一接到听课任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可杨丽红老师和张慧敏老师还是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做了认真准备。其它工作室成员在王桂兰组长的带领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也毫无怨言地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前期工作室任务分工中。</p> <p class="ql-block">  杨丽红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21课,她将三首登临诗歌集中在一起,根据对诗的理解分析,对如何解读登临类的诗歌主题做了一个专题归纳。</p><p class="ql-block"> 具体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设计了五个主要环节,分别是:一、了解登临诗,二、解读方法,三、古诗实练,四、拓展延伸,五、课后任务。</p><p class="ql-block"> 第一环节从登临诗概念,题目特点和常用写法入手。首先课堂小组讨论得出登临诗的内涵和题目的特点。同学们认真讨论后汇报得出,登临诗有的在题目上直接标上“登XX”或“上XX”,"观XX″或"望XX″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曹操的《观沧海》;还有的题目中不含“登”“上”等词,但题中或内容点明所登临之亭台楼阁等名称,如崔颢《黄鹤楼》等。但都有个特点——借景抒情,其中“抒某情”是诗歌重点。</p> <p class="ql-block">  因为作者所到之处有别,所见景物自然不同,加上所处时代不同,且自身身份与经历之千差万别,所抒之情当然随之而变。所以在第二个环节解读方法时,杨老师从品析意象和了解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际遇两个角度展开,去打开解读登临诗的主题的锁扣。然后以课本的三首登临诗为例子,进行第三环节的古诗实练。这一环节,杨老师把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探讨一首诗,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品析意象和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际遇这两个方面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研究,而且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回答踊跃,理解也很到位。课堂效果达到高潮。</p><p class="ql-block"> 掌握了解读方法之后,第四环节的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后任务留了一个小仿写片段,主要是让同学们展现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这节课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托,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创设了民主、自主、合作的和谐教学氛围,内容有深度,对工作室其他成员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第三节课是张慧敏老师执教的七年级语文下册23课的《太空一日》。七下第六单元整体是以探险为主题,课标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p><p class="ql-block"> 《太空一日》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索,返回途中的惊险机遇作了详细介绍。在张慧敏老师的引领下,速读、默读、齐读、有感情读,惊心动魄,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张慧敏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的教法是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在学法方面,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由于新课标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张慧敏老师于是根据这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确立的教学目标就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结合课标,她确立的文章重点是:掌握浏览学习方法。本课篇幅虽长,由四部分组成。学生根据小标题,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顺序。课文的难点是感受杨利伟崇高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细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有感情地品味关键词句,代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其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对航天员的最根本要求是严谨”。比如她引导学生,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进行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如:(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方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两节观摩课后,大家一起回到王桂兰名师工作室,就杨丽红老师和张慧敏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的点评探讨。对两位老师设计上能以新课标为依托,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让每位学生都既有收获又有提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个别不足之处,比如时间上把控欠缺、内容上与大单元教学还有些结合不紧密等也提出了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 云冈区教科局师资科吴建广主任,更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提出来区里的希冀,希望工作室成员能把教学实践与跨学科主题教学相结合,能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能与先进的培训教学理念相结合,课堂上通过创设民主、自主、合作又可行有效的和谐教学氛围,切实高效地起到教学引领作用,从而带动云冈区的整体教学水平。</p><p class="ql-block"> 作为恒安一中主管教学的李平校长和马斌主任,也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和教学建议。大家各抒己见,工作室成员都受益匪浅。座谈研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是由感性到理性,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理论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学实践的过程同样如此,先进的理论指导是我们教学实践成功的保证。通过云冈区教科局组织的十二次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学习,王桂兰名师工作室成员对教育理论的理解都有了明晰的认识,更清楚的明白了各种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哪儿,也更清楚了当前国际上各种新的教育理论的局限性。这样更有利于自己在教学发挥各种理论的指导作用,让自己的教学实践减少盲目性。扬长避短,综合运用,让我们的教学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好的学校,不仅需要大楼、大树,更需要有大师。这就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最鲜明和直白的诠释吧。</p><p class="ql-block"> 紧张的一个学期伴随着又一年的高考中考钟声敲响行将结束,但学习和提高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编辑:杨 霞</p><p class="ql-block">审核:王桂兰</p><p class="ql-block">团体:王桂兰名师工作室</p>

教学

学生

工作室

老师

登临

桂兰

张慧敏

实践

名师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