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 研以致思 ——淄川区参加第107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纪实

淄川区昆仑中心小学 张丽丽

<p class="ql-block">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了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执教能力,努力成长为研究型、探索型的教师,昆仑中心小学全体科学教师同淄川区全体科学教师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每一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由三位优秀老师展示精彩课例;科学专家颜世萍老师对分享课例进行点评。善学才能善研,善思才能善教,此次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精彩纷呈,老师们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本期教研内容隶属于第十个核心概念“地球系统”,天气和气候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对天气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知,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反映天气现象的视频或图片进行间接观察。将学生零散的感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上升为对天气现象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还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p> 提升思维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 <p class="ql-block">  钱春泽老师在课例《天气与气候》中借助去三个具有典型气候的地点旅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需要做的准备,分析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点,建立气候的概念,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钱老师还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强化学生对天气和气侯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任庆叶老师在分享的课例《雾、雨、露和霜》中采用古诗《寻隐者不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分析常见雾的季节、时间段出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性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进行思考,借助进阶式学习活动完成对雾的成因的探究。</p> <p class="ql-block">  马瑜遥的课例《雨和雪》采用描写雨雪天气的古诗引入新课学习,与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雨与云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推想与猜测,并设计雨的形成模拟实验方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p> 聆听名师评课   感受科学魅力 <p class="ql-block">  课例点评是对课例分享环节的延伸,本环节由山东省特级教师颜世萍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精准、独到、专业的点评。既有肯定之处也提出了相应的补充、完善和修改建议,专家鞭辟入里的深入点评为老师们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路。</p> 借力专家指导   助推教师成长 <p class="ql-block">  卢主任鼓励老师们在课堂上要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以任庆叶老师的课例细节为例:“让学生思考用水壶烧水时为什么离壶嘴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壶嘴比较远的地方但不太远的地方有白气?”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科学思考,卢主任指出教师应该通过进阶式学习让学生形成思维逻辑,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结构化的认识和创新性的思考需要通过有深度的问题和高质量的学习来实现。</p> <p class="ql-block">  每一期的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跨越了各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切实提升了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坚定了我们每位一线科学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决心,我们也将用在每期活动中的所学所悟去追求更好更精彩的科学课堂。</p>

课例

学生

科学

教师

老师

大讲堂

活动

齐鲁

气候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