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一个锁住乡愁的地方(二版)

真消贫

<h3> 修河源头有个秀美的小村子——沙坪。清澈见底的修河绕村而过,四周青山叠翠,河岸上有良田百十亩,农舍掩映在茂林修竹之间。河滩上杂生着灌木丛、大水芒,成了小动物的乐园。河中游鱼历历可见。到此一见,真有“沙鸥翔集,尽鳞游泳,岸芷町蓝,郁郁青青”的意蕴,优美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画家、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br> 这里的人家都姓王,是同一个分支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不管是在门前田地里干活的,还是路过歇脚的,也不管认识与否,总会送上一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干子茶。即使是外乡陌生人需要吃饭的,也会热情的挽留下来,好不吝啬地拿出精心保留的腊鱼腊肉,农家自酿的香甜米酒,做出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来招待,嘴里还谦逊地说:“冒么里招待,对不住哈!”<br> 白天出门干活,家里的大门总是敞开的。究其原因一是方便过路人寻茶喝,二是乡风淳朴,从来没有出现过偷盗现象。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路上相遇必定是叔伯哥嫂的相称。一家有事,全村都来帮忙。前年正是新型冠状肺炎肆虐的时候,有个老婆婆深夜突患重病,家中无人无车,在这个谈魔色变、人人自危的时期,村里有车的人立即挺身而出,连夜把病人送到了百里之外的县医院,并且垫交了医药费。后来病人家属要补车费给他,他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br> 虽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但是这里人的观念并不保守。“好崽不要爷田地,好女不需嫁身衣”,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在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赶海弄潮,打下一片广阔天地。在家的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尊师重教,不大的村子出了有名的妇科医生、公务员、大学生、人民教师等。<br> 2016年县里实行全域封山育林,村里人及时调整了生产经营模式。从前的渔民洗脚上岸,搞起了特色鱼类养殖。原来靠斧头、油锯讨生活的变成了专职护林员,从事木材加工的转型为富硒稻种植大户,养起了蜜蜂。还引进了白茶、宁红茶、林下黄精、中药材种植。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还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门前的碧湾海,搞起特色民宿,吃上了旅游饭,把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做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br> 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小村子经过整体规划,变得更加靓丽。原来的土胚房了无踪迹,村里坑坑洼洼的泥路全部硬化美化。各具特色的小洋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花团锦簇。宽敞洁净的游步道环绕整个村子,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子的每个角落。休闲广场上不时有人在健身聊天,有的人家门口卧着慵懒的大黄狗,天空中不时掠过归巢的鸟儿。<br>  沙坪,一块锁住乡愁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