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还有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太太已经行动起来了,到苏州挺有名的赵记粽子店排长队购买一大袋蛋黄肉粽(孩子们都喜欢吃荤肉馅),由于生活节奏快,人们大多都不自己加工了(靠包粽子省一点小钱的概念已经落伍了),这也是当下普遍的做法。</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现在大家都知道,吃粽子是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屈原数度遭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而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把当时最好的食品粽子抛入江中,并坐小船逆流而上寻觅英灵,年复数千年,从而演变为现在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节。但上个世纪文革年代是不允许这么说的(政治背景是破四旧),当时只知道端午节有粽子吃,这是包括我和所有孩子们的期盼。</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还比较穷,物资匮乏,人们普遍贫困,就说我家,父母合起来月工资收入不足百元,全家的日常开销,人情事务,每月还债,增添家当,给奶奶四块零花钱,我们姊弟仨的学费和衣着等等等等,简单说,就是一贫如洗,穷得叮当响,这就是当时的生活背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记得端午节包粽子,品种就是白粽、豆瓣粽、赤豆粽(肉粽没听说过),用过的粽叶挑好的洗净晾干,来年再用一次,两张旧的一张新的搭配用(目的就是图省钱),其实全用新鲜粽叶也就多花几分钱,连这点钱都要省,就知道当时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我还记得,一九六八年的端午节,因父母结婚包括买房欠下的500多元债务,经过十二年的努力,还清最后一个月,家里破例买了一小篮油渣(熬油剩下的渣块包粽子),这样就多了一个品种,即白粽、豆瓣粽、赤豆粽、肉粽(油渣),下午连续烧了两锅(每锅要炖烧几个小时),夜里最后一锅是肉粽(油渣馅),当烧煮时,飘出来肉香味,简直太美了,那一夜就没睡着,哈喇子不会少流,这种难忘情景和美好味蕾的印记特别感慨,五十多个春秋每次端午节吃粽子时,都会想起那最美的香味,一生无法忘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尽管现在的粽馅要远远好于过去,但就是吃不出五十多年前的味道,我也曾自己做过用油渣包粽子,但根本吃不出孩时的味道,干干的,还伴有一点苦涩味,与过去的感觉真是南辕北辙,原因是肉质不如以前纯吧,还有就是当时肚里没油水,荤菜很少吃,但不管怎样,油渣馅粽子的味蕾,丝毫没有冲淡半个多世纪的美味印记。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把美好的记忆永远藏在自己的内心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现在大家都知道,粽子吃的是习俗,吃的是传承,吃的是文化,吃的是美味健康。把味美的食品“粽子”与传统文化风俗通过端午节结合起来,那入口的滋味与厚重的人文历史融为一体,是多么的完美啊。这就是中华美食独特的魅力之魂!</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 2023年6月20日</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