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三国黄忠遗迹(一),成都遗迹仅次于诸葛亮

王世华

前文《神奇的摸底河》谈到,摸底河滨公园有三国时名将黄忠的书画、雕刻等不少。这摸底河南面是青羊区,北面是金牛区的黄忠小区,由此引起笔者的好奇心,花几天时间去寻访此地的黄忠遗迹。<div> 从网上资料统计,成都及周边有三国文化遗迹五十多处,除诸葛亮外,如今最风光的恐怕非黄忠莫属。成都西营门口有黄忠坟、黄忠祠、黄忠街、黄忠大道、及黄忠公园,还有新开发居民小区命名为“黄忠小区”,可见黄忠在成都名声。<br> 黄忠是否是老将,史籍无可考。史书上无黄忠生辰年龄,但死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第二年是确定的。所以《三国演义》说黄忠死时75岁,是没有根据的。据《三国志》,蜀汉历史上没有五虎大将之称。刘备称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黄忠遂与关羽等人官位相等;加上时为翊军将军的赵云﹙地位低于前后左右将军﹚,五人并为刘备集团名将,在陈寿《三国志》中合为“关张马黄赵传”。刘备曾不顾诸葛亮劝阻,一定要封黄忠为后将军,让黄忠与关羽等齐名。<br> 《三国志》“黄忠传”记载: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子叙,早没,无后。<br> 成都营门口,因黄忠在此练兵而得名。原营门口公社黄忠大队“鸡矢树”村,曾有一座大坟包,相传是蜀汉大将黄忠墓。坟前有座宽檐大柱的祠庙,大殿有联曰:“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庙高。”<br> 清道光五年﹙1825年﹚,在成都营门口叫“鸡矢树”的地方,农民耕地时发现一块书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墓碑、几根人骨、一把剑和一块玉,当即告知地主刘沅﹙字止唐,双流人,清代著名学者,曾选授湖北天门县知县,不就﹚。墓碑上“讳汉升”三字误,应为“讳忠”。这说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国时期的旧物,大概是唐宋以后人们为黄忠修葺坟墓时所立;但是,这也表明此处应该就是当年黄忠安葬之地。于是,学识渊博、名重乡曲的刘沅便邀集乡绅父老,共同捐资修复黄忠墓,墓旁新建黄忠祠。<br> 修复的墓高4米,周长约13米;墓园种植松柏,象征一代名将英灵不泯。祠内塑有黄忠全身坐像,白髯长飘,精神矍铄。当然,这“老将”形象也来自《三国演义》,因为历史上的黄忠并未留下确切年龄,虽然关羽曾经称之为“老兵”,但他并不一定年长于关羽。由于黄忠墓的修复和黄忠祠的建立,原来的“鸡矢树”地名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黄忠墓”。<br> 自从黄忠祠、墓建成之后,每年清明时节,乡民们都要在这里赶庙会,祭祀黄忠,祈祷丰年。黄忠祠、墓由此而成为成都西郊一大景观。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忠祠、墓祭祀之盛似不如前。到了“大跃进”时期,“青年赛过赵子龙,老人赛过老黄忠”的口号流行于神州大地,黄忠祠、墓作为“正宗”的黄忠遗迹,这村子也就堂而皇之地改名为“黄忠村”,一直相沿至今。解放后,黄忠祠被改作小学。<br> 1965年,为了修整公路,黄忠墓被挖开,墓园柏树也被砍伐。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的狂潮呼啸而来,黄忠祠、墓更是难逃厄运,塑像被拆毁,匾联被砸烂。几经破坏,祠、墓荡然无存。<br></div><div> 通过几天寻访,笔者发现,黄忠墓和黄忠祠虽然不见了,但黄忠小区内有关黄忠的文化标记却很多,值得一游。</div> 文革中毁坏的黄忠墓和黄忠祠 摸底河河滨公园里的黄忠钢雕黄忠画屏(上),以及书画作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