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体育精神

月山中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幸聆听了张大超教授关于《教育中的体育精神》的讲座,他从关于体育的政策、国内外名校名人眼中的体育、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三个维度为我们阐述了教育中的体育。</p><p class="ql-block">首先,关于教育的政策。</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p><p class="ql-block">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呢?美好生活有三个内涵,即感性物质层面的幸福,社会制度层面的公正,精神超越层面的崇高。这三个层面都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体育事业包括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经济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流。</p><p class="ql-block">关于群众体育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健身,掌握1~2项运动技能。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我所看到群众体育参与的人群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运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散步、广场舞占主流,这说明我们并没有形成全民健身的意识。如果想要提高群众体育的品质,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人们,要有更多的种类,比如传统的太极拳、武术、交谊舞、健美挥,还有各种球类运动。而这些运动有些需要从娃娃抓起,有些则需要突出单位或社区的组织,宣传培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关于竞技体育。随着国力的强大,中国越来越自信,对于竞技体育的要求,从原来的国家以体育为荣,转变为体育就是体育,体育以国家为荣。</p><p class="ql-block">体育产业这个词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思考。原来体育产业包括有形的体育用品和无形的体育服务。关于有形的体育用品,我感到国产体育品牌的逐渐兴起,关于体育服务,我看到了周边社区或者公园中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逐步完善。相信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体育产业会迅速发展。</p><p class="ql-block">关于学校体育,各种文件的下发,让学校体育工作有章可循,也需要管理者转变理念,把这些文件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第二,国内外名校名人眼中的体育。</p><p class="ql-block">伊顿公学:运动第一,学习第二。</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完全人格首在体育。</p><p class="ql-block">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p><p class="ql-block">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法国思想家卢梭:教育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p><p class="ql-block">中国体育教育家马约翰: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p><p class="ql-block">张柏苓:强国必先强种,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以上足可以看到历代中外名人名校对体育的重视。</p><p class="ql-block">张教授提供的两个例子更是引起了我的反思:</p><p class="ql-block">美国中小学校址的选择,有三个条件:首先学校周边必须紧邻公园,其次从学校步行10~15分钟必须有一个图书馆,第三从学校开车10~15分钟必须有一个博物馆或科技馆。第1个条件指向学生要能够有自由的活动,第2个条件指向学生要能够很容易的接触到知识的更新,第3个条件指向学生既要能够了解人类的历史,还要能把握科技创新的未来。</p><p class="ql-block">日本一所幼儿园,所有的课程都围绕体育展开。跳鞍马、倒立行走、前滚翻、游泳、单双杠、攀岩,日本的儿童每一样做得都很娴熟。</p><p class="ql-block">联系我们的现实,体育并不被人们重视。首先是来自家长的阻力。因为安全问题,单双杠,攀爬设施,都弃之不用。更有甚者正常的体育课,老师让孩子们做蛙跳,第2天早上起床孩子腿疼,家长就不愿意,告老师让他们孩子运动过量。其次是来自学校的无奈。目前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考试成绩决定学校的声誉的现象,所以体育老师“被开会”“被生病”是一种普遍现象,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破这个局?要先转变教师家长的理念,让他们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到德育为先,五育并举,五育融合。那么体育在五育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呢?</p><p class="ql-block">身体是品德和智慧的物质基础,体育是促进身体发展的主要教育形式,缺乏体育,身体得不到发展,品德与智慧也没有生长的土壤,因此完整的教育必须以体育为基石。体育对其他“四育”效果的产生起着强烈的催化作用,是畅连其他“四育”的纽带,是推动构建全民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体育不仅可以“育体”,还可以“育人”“育心”。</p><p class="ql-block">科学证明体育运动可以塑造更聪明的大脑,体育运动是智商的催化剂,体育运动是情商的助燃剂,自信、自尊、坚持、拼搏等优秀品质来自于运动。</p><p class="ql-block">一句话,体育是人生最好的学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