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它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的伏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p> <p class="ql-block">6月16日,刚好是陈炯明叛变的一周年,而爱妻宋庆龄也因为那次事件失去当母亲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军校成立背景</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吸取了教训,深深感到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p><p class="ql-block">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先生,马林提出“创办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黄埔军校在教学和经费等方面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那么黄埔军校为什么会坐落在中国广东省而不是其他省份呢?</p><p class="ql-block">很大的历史原因,选址的时候就是根据军事战略来选址的,不仅要易守难攻,还要便于军事训练。当时的广东长洲岛地区四面环水。</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滇军和桂军都盘踞在广西和云南地区,为了避开诸侯相近,就只有选择实力薄弱的广东。</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曾无数次的讲述,今日得以膜拜……</p> <p class="ql-block">感谢热心的保安大叔,帮忙选角度,拍照!</p> <p class="ql-block">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的教室,电灯,电扇等都已配备,黑板上作战布阵,战术训练宛若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阅览室,阅读书籍有严格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自习室</p><p class="ql-block">特殊的构造可以保持学生抬头挺胸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惩戒的小黑屋</p> <p class="ql-block">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教师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曾任职的政治部</p> <p class="ql-block">校长室</p><p class="ql-block">也是军校的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右边墙上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所有学生名单,共645,蒋校长用了43天把他们的名字籍贯等全部记住,随时都可以叫出学生的名字。</p><p class="ql-block">看似像钢琴的东西实际上是办公桌,这种设计避免绝密文件受到偷窥</p> <p class="ql-block">总理室,孙中山先生视察办公,休憩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校长会客厅</p><p class="ql-block">墙上的对联是于右任所书: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道出蒋介石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心声,深得其钟爱。</p> <p class="ql-block">官长餐厅兼具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太平桶,兼备饮用和消防</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于广州市的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1927年,黄埔军校迁校至武汉,宁汉合流后,又迁校至南京。</p><p class="ql-block">1928年3月,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因抗战黄埔军校迁出南京。</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黄埔军校迁抵成都。</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学校国有化。</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黄埔23期大部分学员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黄埔军校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在高雄县凤山市复校,并续办24期为黄埔延续。</p> <p class="ql-block">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军官,占据了中国近代史的半壁江山。然而,狭义上黄埔军校从开始创立到结束,不过办了七期。而且每一期最短不过三个月,最长不过七八个月,这样平均不到半年的训练时间,到底是怎么培育出这些叱咤风云的将领的呢?</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从选人开始。年龄18至25岁.具备一定的文化,根正苗红。</p><p class="ql-block">这其中,负责考试的面试官甚至包括毛伟人,而那些通过托关系走旁门左道的推荐函,一律被拒之门外。最终选拔出来的人员,个个都是人中豪杰,其知识水平的素质都远远超过民国时代的诸多人群。</p><p class="ql-block">学生尚且如此,教资水平更是令人惊艳。其师资多出自保定军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云南讲武堂等军事名校。每一个老师拉出来都是如雷贯耳,如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政治讲师于树德等。</p><p class="ql-block">当时的黄埔军校甚至有一个高达四十余人的苏联顾问团,活跃在包括炮兵、步兵、军需等各大岗位上,任学生随时询问、教学。</p> <p class="ql-block">二、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 class="ql-block">黄埔育人之准则,其次在于实战经验。</p><p class="ql-block">他们的毕业考试就是将学生拉到山里,进行野外演习。从校长蒋介石到军事顾问、再到各科目老师,都会随队出征。很多时候,学生们甚至会进行实弹演习</p><p class="ql-block">而由于当时战争非常激烈,战场上最缺的就是人才。于是许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拉到战场上进行战斗。</p> <p class="ql-block">三、一条心、一条魂</p><p class="ql-block">作为当时的“天子门生”,其目的是不惧任何牺牲,也要维护祖国的统一。</p><p class="ql-block">“亲爱精诚”,这是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和信奉的纲领。</p><p class="ql-block">在教育课堂上,黄埔军校更是给学生传输了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会这群学生科学世界观、社会发展学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让他们的德智体美劳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特殊时期,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用生命,鉴证了这幅孙中山先生亲自书写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共创办23期,毕业生在战后的幸存者仅为1.1万人,相比抗战期间进入黄埔军校受训的20余万学生军来说,“黄埔系”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比例高达95%。 </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中的女中豪杰</p> <p class="ql-block">左权写给夫人的遗书</p><p class="ql-block">黄埔一期和四期,将星灿烂。比如徐向前元帅、左权、陈赓、胡宗南、陈明仁、关麟征、黄维、刘志丹、杜聿明、林总、张灵甫、谢晋元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伟人对于黄埔军校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一池碧水,见证了多少先辈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p><p class="ql-block">致敬先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