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云南之旅(二十四)四季春城--昆明一日游

赵银华

<p class="ql-block">6月19日,今天是我们昆明自由行的一天,为了能及时赶到滇池海埂公园,一早6点我们就启程换乘了四次地铁公交,终于在9点之前到达滇池海埂公园。</p> <p class="ql-block">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云南省“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南郊,“高原明珠”滇池湖畔。</p> <p class="ql-block">天然的海埂公园,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佳境。画阁、石舫、观海长廊、葱绿的草坪、艳丽的樱花林、豪华游艇、海滨休闲广场、使人与自然和谐浪漫。</p> <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海埂”就是横海之埂,原是一条由东向西横插在滇池中的楔形长堤。东起海埂村,西迄西山脚,全长5公里,宽60至300米不等,它把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滇池一分为二,埂南为浩淼的滇池,埂北为“草海”。</p> <p class="ql-block">进入公园,你会看到枝体相连的两株百年桉树,一株高大挺拔,一株婀娜多姿,似一对忠贞不渝的爱侣,携手眺望滇池。</p> <p class="ql-block">滇池旁看到睡美人山的容姿。面容清淅,曲线婀娜,秀发流转,与夕阳绘成一幅瑰丽的画卷。四季景色各有不同,美丽和谐。</p> <p class="ql-block">传说很久以前,昆明地区是一片干涸的土地。一位英俊的猎人离岸别新婚的妻子,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东海寻找水源。在大海边,见一苍鹰叼着一条小红鱼,猎人挥弓拔箭射落苍鹰救下小红鱼。原来小红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三公主羡慕猎人的英武,原嫁与猎人。但猎人怀念家中的妻子,乘龙王不在,挣脱枷锁,吸满一腹淡水,回到了昆明。但他的妻子因思念过度致死,并化作了睡美人山。猎人十分悲伤,吐出腹中水,撞山而亡,化为滇池。</p> <p class="ql-block">海埂公园的大草坪还是相当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百鸟园码头,可以从这里乘船游览滇池。</p> <p class="ql-block">滇池也称昆明湖,古人称滇池为“海”,如今,十里长堤绿树成荫,飞驰的快船溅起雪白的浪花,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清新的空气,向人们展示出大海才有的——海滨风情。</p> <p class="ql-block">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滇池边的龙王庙,在这里建龙王庙、是为了防止滇池汛期泛滥。</p> <p class="ql-block">我在昆明很想你,希望你也来昆明。因为这里四季如春呵。</p> <p class="ql-block">想你的花开到了滇池边,这里一片小花园,花开正茂,鲜艳美丽。</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继续游览了云南民族村。</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村以生动鲜活的形态,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建筑艺术、歌舞服饰、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展示的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10余项。</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蒙古村里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流行的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瑶族寨子由民居吊角楼、平房民居及乡村道观、粮仓、寨门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一些道教文化元素的渗入,颇具典型性。</p> <p class="ql-block">回族村落,主要由民居楼、清真寺及街区等建筑群组成,并有园林园艺景致点缀其间,较完整地表现了云南回民建筑的布局风格与构建特征。</p> <p class="ql-block">满族院汲取东北本溪满族民居大院构建方式,同时又注入昆明四合院建筑的大量元素,因此,当为两地民居建筑的完美组合。</p> <p class="ql-block">滇池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千脚落地”民居建筑为主体,表现了傈傈族民间台地环境的造型特色和组合形态,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傈傈族民众的审美情趣与豁达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怒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石片瓦顶民居为主体,或穿堂通达,或套房瓦连,台地石阶从容点缀,充分表现了怒族建筑生动的空间构成,以及营造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组合功底。</p> <p class="ql-block">普米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垛木”双层民居样式为主,按民间方式合院围成。酥里玛酒以大麦为主料依土法酿制而成,向来有“土啤酒”的美誉,西头建筑营造了酥里玛“作坊”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独龙寨以一栋典型的板屋系木楞房民居为主体,迁入母子二人入住,展示了一幅人问烟火的真实画面。同时,又营造了一栋树居建筑,于是,寻回一段历史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纳西族村入口处有纳西族保护神“三朵”塑像和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重彩绘画和精细木作为特色的“三坊一照壁”、“民居院”、“花马坊”、“工艺楼”、“廊房”等重要建筑围合烘托出“四方街”。</p> <p class="ql-block">上刀山是云南少数民族有的特技,瑶族、壮族、苗族、傈僳族都有这样的传统持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尼寨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蘑菇房和爱尼母子房,日月广场;有表现哈尼族关于鱼生万物传说的大型浮雕,有表现哈尼族迁徙传说的图腾柱,有体现生产生活的磨房、龙巴门、秋千场、梯田;寨神树和祭石表现了哈尼族“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日月广场,广场上的四棵图腾柱是哈尼族传说中的发祥地“惹罗普楚”祖先大塞里的白塔,四棵图腾柱反映了哈尼族诞生建寨、保卫家园、辗转迁徙、创造梯田文化的历程。浮雕墙则形象表现哈尼族神话里的经典故事,以及神话体系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在田间的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藏族村,村内有大小中甸地区的坡顶民居和德钦地区的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迎宾塔。</p> <p class="ql-block">转经房。</p> <p class="ql-block">阿昌族寨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阿昌族的刀很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景颇寨,有宽敞大方的各式民居建筑和精美华丽的”山官房”。建筑形式集中表现了景颇族“干栏式”、“倒T型”等结构特征和布局形制。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奉鬼神,崇拜祖先。</p> <p class="ql-block">许愿池。</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竖立着“目脑纵歌示栋”。图案和雕塑象征着景颇族人民团结向前的意愿和骁勇刚毅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的关系,无法走遍民族园,下次有机会再来补课吧,我们穿越昆明古城,起启回下榻的大板桥镇。</p>